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5月13日,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M2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

对此,受访业界专家表示,整体上看,本月信贷与社融不及市场预期,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居民、企业信贷需求下滑,更多受短期疫情冲击影响。而本月M2增长较快,前4个月累计新增社融超过去年同期,体现了金融靠前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从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健。4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5%和10.2%,均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前4个月新增贷款8.9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4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增幅较小,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

对于M2同比增速超出预期的现象,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5月13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共计少减1.1万亿元,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持有存款增多对M2带来一定支撑;二是2022年以来央行上缴利润已超过8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央行上缴利润将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下沉基层、直达市场主体,这会促使M2走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还告诉记者:“M2同比增速超预期,主要是因为国内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先后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工具(降准、专项再贷款、上缴结余利润1万亿元等),总量+结构性工具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同时,财政支出有所加大,共同推动M2同比增速加快。”

在新增信贷方面,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具体来看,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

对此,周茂华认为,4月新增贷款下滑可能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季节性因素。国内信贷在3月强劲扩张后,4月份出现季节性回落。

二是多点散发疫情冲击。“3月中下旬以来,多点散发疫情,波及多个省份,对国内生产生活构成一定冲击,影响了居民、消费者信贷需求;企业面临困难与挑战不少,多点散发疫情对需求抑制,供应链产业链与物流链受阻,能源与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以及海外需求前景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预期偏弱。”周茂华说。

三是房地产因素。在周茂华看来,目前国内房地产仍处于恢复阶段,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偏弱,以及本轮散发疫情也对部分城市楼市复苏构成一定拖累。

周茂华还表示,本月数据中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第一,4月财政存款同比明显少增,反映财政支持经济力度在增大;第二,企业中长期同比少增较上个月有所收窄,呈现边际改善迹象。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