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篇,小编跟球友们分享了港股市场行情和专家观点,这篇文章将详细讲解如何把握市场节点进行投资布局:
1、首先关注 A&H 溢价均值恢复趋势,聚焦港股细分龙头超额收益
通过比较 A/H 申万一级行业成分股市值,按照对应行业 A 股/港股市值比可划分 为三类:1. 龙头在 A 股的行业,包含农林牧渔、基础化工、国防军工、电力设备、 钢铁、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轻工制造行业;2. 龙头在港股、A 股均有的行业, 又可分为 a)A&H 行业:即陆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行业,包括公用事业、煤炭、石油石化、 通信、银行、非银金融,b)非 A&H 行业: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环保、家用电器、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交通运输、汽车;3.港股特色优质行业, 包括互联网(一级行业:传媒)、住宅开发(一级行业:房地产 ) 、 物业管理 (一级行业:房地产)、医美服务(一级行业 :美容护理 ) 、 电动乘用车(一级行业:汽车)、教育(一级行业:社会服务)、餐饮(一级行业:社会服务)、博彩(一级行业:社会服务)。
第一类行业,即龙头在 A 股的行业,由于港股没有对应龙头标的,因此小编不做具体讨论。
第二类行业,即龙头在 A/H 分布较均衡的行业,这类行业的市值相近可比性较强,对应二级行业则在业务上可比性较强。
1)A&H 行业,陆港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两地上市联动性强,关注港股低估值行业均值恢复趋势;
2)非 A&H 行业,选择两地均有龙头的细分板块,通过对比两地龙头市场表现, 挑选出港股优质细分板块和个股,优先布局;
第三类行业,即港股特色行业。对比 A 股具有稀缺性,对应龙头质地优、投资价值高。港股特色行业包括:互联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医美服务、电动乘用车、教育、餐饮和博彩等。
2、本文将详细分析非A&H 行业的,近三年业绩表现突出的服装家纺和港股特色行业中最近大热的互联网。
1)服装家纺: 中长期增长逻辑兑现+疫情后消费景气回升
纺织服装行业 A/H 龙头指数走势联动性弱,相关性系数 0.69;2017 年至今港股 龙头指数累计涨跌幅 649.49%,A 股龙头指数累计涨跌幅-9.07%,港股龙头走出显著 超额收益。
行业优质资产集中港股,相关标的长期涨幅大幅领先。从市值、营收规模与涨跌幅看港股龙头质地整体优于 A 股;长期走势看,港股运动服饰龙头之一李宁、特步国际股价气势长虹,2021 年初至发稿分别实现 17.74%、206.94%累计涨跌幅;A 股服装家纺龙头罗莱生活、比音勒芬涨幅相对显著,但与港股龙头相比有一定差距。
龙头长期品牌溢价,业绩成长逻辑不断验证带动股价持续上涨。选择运动服饰龙头李宁、特步国际,与 A 股海澜之家、比音勒芬对比。股价方面,2018 年纽约时装周后国潮概念引爆,李宁走出领涨行情;特步在跑步领域持续深耕,产品力领先、口碑突出,供应链和渠道管理卓越,走出靓丽行情。盈利方面,李宁、波司登营收、净利润增速成长性质量整体优于 A 股可比公司,业绩增长逻辑得到持续验证,反馈到股价表现持续上涨。
受益公司:
服装家纺在疫情期间业绩相对承压,但疫情逐步好转,品牌力、渠道力、供应链 管理能力领先的头部品牌更先走出泥淖,受益标的为业绩弹性高的运动服饰头部企业,包括安踏(2020.HK)、李宁(2331.HK),这些都是香港消费ETF(513590)的权重股哦。
2)互联网:政策边际改善,细分板块值得关注
2021 年至今港股互联网板块持续调整,估值已位于历史低点性价比突出。复盘 港股互联网板块表现,以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为例,港股互联网板块历史行情可划 分为 3 个阶段,1)2017 年 1 月-2020 年 2 月,恒生综指与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走势基本趋同,2017 年互联网板块随港股整体上涨,2018 年受宏观环境与国内监管影响持续走低,2019 年-2020 年初随恒生综指整体区间震荡;2)2020 年 3 月-2021 年 2 月,港股整体迎来上涨,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走出强行情,受益于流动性充裕、疫情流量红利与优质公司二次上市驱动,板块期间涨幅一度高达+123.54%,显著跑赢恒生综指同期涨幅+56.53%;3)2021 年 2 月至今,恒生互联网科技业受全球宏观气候变化与互联网监管趋严影响,板块整体持续走低,期间调整幅度大于恒生综指。截至 2022 年 5 月 3 日,恒生互联网科技业动态 PS 估值仅仅 2.09X,较 17 年至今 PS 估值中枢-32.49%,板块整体及核心标的估值已位于历史低点,配置价值凸显。
互联网步入新一轮监管周期,政治局会议信号明确政策拐点已现。国内监管方 面,2020 年 12 月,政治局会议首提“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将其列为 2021 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至今,互联网行业围绕反垄断主线步入 新一轮监管周期,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先后遭受处罚,板块及核 心标的股价表现受监管情绪影响整体承压。2021 年 11 月,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 立,反垄断监管开始常态化执行;2022 年 1 月,网信办等四部门召开互联网企业健 康持续发展工作座谈会肯定网络强国战略地位及平台经济积极作用,强调促进平台经 济规范健康发展,监管信号趋于积极;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 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并首次提出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 施,监管表态自“强化监管”转向“支持发展”展现明确信号,互联网监管框架已基 本成形,政策能见度与企业经营确定性将明显提升。
HFCAA 落地中概股步入识别程序,中美携手协作与回港上市提速化解退市风险。 海外监管方面,2021 年 12 月,SEC 再次修订《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要求 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披露国家持股情况及提供审计底稿,无法满足审计要求的中概企 业将面临退市风险;2022 年 3 月至今,随着中概互联网企业先后披露年报,SEC 随即 开启审计程序,微博、爱奇艺、百度、富途控股等中概互联网企业先后进入被识别名 单,中概互联网板块受强制退市风险担忧影响而面临剧烈调整,港股互联网板块及相 关二次上市标的亦受到牵连。为此,国内监管迅速反应,3 月 16 日,国务院副总理 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明确指出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并 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4 月 2 日,证监会发布关 于就《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公开 征求意见的通知,修订境外上市企业相关审计要求;同时,特区政府亦表态为中概股 回流做好准备,给予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更大灵活性,叠加近日首家中概互联网企 业知乎成功实现双重主要上市,中美双方监管积极协作与回港双重主要上市提速有助 中概互联网企业退市风险平稳落地,监管担忧情绪释放下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