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基建、消费板块投资的思考
自去年10月以来,新能源板块的整体走势不如人意,新能源板块作为上一轮牛市的旗手折戟,带动上证综指、创业板指陆续回调,行业龙头“闪崩”更是让投资者感觉到了“快车道的不安因素”。
股价或者净值下跌对标的价值本身的影响并不大,但对于投资者信心的打击却是致命的,历时6个月的调整,让很多新入市的新手投资者对新能源板块逐渐失去耐心。
福祸相依,危中有机,4月底以来,新能源板块逐渐企稳,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总结一下这一轮的调整,可以理解为三个阶段。
一是,下跌始于估值,高景气赛道抱团效应递减,资金开始杀估值,形成挤兑,导致板块估值调整回归。
二是,海外局势的跌宕起伏延续了下跌走势。局部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中概板块被打压。
三是,对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的担忧。现在基本上到了第三阶段,担心新能源这些景气赛道是否能够继续维持高增长,保持良好的业绩发展。
5月,市场已经开启了一段时间的反弹,这也得益于各方面因素的改善。上海的疫情逐渐好转,复工复产正当时。俄乌冲突虽然还没有完全止戈,但似乎也不会有天翻地覆难以预料的结局,国内稳经济、促增长的决心愈发强烈,短期大概率不会有太多利空,相反房地产、基建等板块利好频繁,新一轮消费复苏或许正在路上。
展望后市,尤其是从未来五年的视角来思考投资机会,新能源仍然是我们最看好的景气赛道,新能源汽车在今年的销量虽然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拉长时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会逐年稳步提升。
光伏板块是新基建的重要代表,大型的风光基地多是建设在日照丰富的戈壁,不但可以发电,而且形成能源生态链之后,对当地的环境治理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新能源板块去年经过了一轮差不多30%的回调,估值相对合理,并且市场对这个板块的一致性预期依旧很高。
除了新能源,我们还看好半导体和电子,这块的投资思考在前几天介绍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的时候已经分享过逻辑,不再赘述。
再就是疫情修复板块,这个涉及到的行业主要包括地产、航空、景区、旧基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最近得益于利好政策,有些资金已经开始入场博弈。
另外,最近不少私募、公募基金都开始发行,比如董承非的私募就募集了45亿元。我们持有的浦银安盛新经济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蒋佳良也有新基金发行。
能够持续开展新基金发行,也展现了资本市场对当下投资机会的认可。另外,基金公司大额度回购,基金经理开始定投或者自购自家基金,也是一种与持有人共进退的表现。从发布的公告来看,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持有期一般都在3-5年以上,这个投资周期,大概率还是能赚得盆满钵满。但愿大多数投资者也能持有3-5年,否则大概率又会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尴尬。
翻看了蒋佳良新发基金的募集资料,新发产品是浦银兴耀优选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A类/C类产品均有,特点是一年封闭持有期,已经开始募集了一周,募集将持续到6月2日。蒋佳良在投资风格上偏向“均衡”,从我们持有浦银安盛新经济混合基金的体验来说,还是很稳健的。他擅长多赛道布局,不会过度配置单一行业或主题,即便是在去年新能源板块大热的时候,他也保持了良好的克制。
在新基金的配置思路上,蒋总看好并寻找景气赛道、稳增长板块的低估值投资机会。具体来讲,主要的配置思路有三个方向。
一是,在景气赛道中寻找更景气的投资机会,追求高景气和高成长。新能源板块仍有机会,在光伏方面,看好储能、组件、逆变器等细分赛道。新能源车看好动力电池的机会。
二是,相信稳增长,努力把握宏观周期的交易节奏。先基建、后地产、再消费。优质的银行和新能源运营商都有投资价值,关注这些大盘价值板块下一阶段的表现机会。
三是,增配消费。消费行业相对稳健,确定性很高,寻找相对便宜合理的投资机会。啤酒、大众消费、高端白酒,都有内生恢复的需求。
2022年,市场的表现或许更加均衡,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基本面驱动逻辑。这对于均衡配置的投资者来说,或许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至少不会因为押错方向,失去享受市场红利的机会。
周二,定投日。个人定投计划如下(仅为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为投资建议):
定投买入富国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A基金300元(已设置周定投,后续停止定投了,也会发文告知)
手动买入华宝中证智能制造主题ETF联接基金200元。
- 浦银兴耀优选一年持有混合A(014545)
- 浦银兴耀优选一年持有混合C(014546)
- 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混合A(519126)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