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多年的赛道论,今年遇到了挑战,我做过一个统计,多年来都是混合基金的胜率和中位数超过个股的,截止到6月17日,今年混合基金的胜率是6.36%,而股票的胜率是20.44%。但这是因为基金重仓股经过多年的上涨,估值已经偏高,再叠加疫情等外界因素,导致的一次调整。今年的调整以4月27日为界,4月27日后展开了一个多月的上涨,是反弹还是反转不好说,但4月27日基本探明了阶段性的底部。而且呈现出下跌越厉害反弹越厉害的规律。
所以从长期看,好的赛道依然是我们投资的重点。就拿医疗器械指数(H30217)来说,从2004年12月31日的1000点开始,到2022年6月17日的14138.65,涨了1313.87%,年化是16.38%,远远超过了沪深300的8.73%年化和绝大部分行业指数。
医疗器械是整个医药医疗行业的一个子行业,和制药行业相比,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有个评价很中肯:“医疗器械公司或许是医疗保健中最简单但是又非常强竞争优势的行业。成长性突出、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较高的转化成本以及长期的临床历史经验均为该行业提供很高的护城河。而且与制药类公司相比,以改良为目的的创新相较于创新药以革命为主的创新,风险更低,性价比更高。”
医疗器械的四大推力:
供给端:医疗器械是中国高端制造崛起的缩影,国产器械已经从模仿迈向自主创新。中国的继人口红利后的工程师红利,为医疗器械的国产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医疗器械属于高端制造,创新升级将成为行业的主旋律。
需求端:消费升级,进入老年社会后的银发经济,在治疗和预防上有更多的需求。而在医美行业所需要的器械都具有高附加值。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超过20%,远高于全球器械和国内药品类的6%。
政策环境:集采虽然对企业有影响,但也进一步促使良币驱逐劣币。资本也进一步助力好企业外延并购。
竞争格局:对标美股,A股的龙头企业发展空间更大,在过去40年里,美国的医药行业涨幅前十的公司中,医疗器械公司远多于药类和服务。和创新药相比,商业模式更好。和全球相比国内现在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目前只能算龙头孵化期,未来有望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目前跟踪医疗器械指数的ETF中,规模最大的是永赢医疗器械ETF(159883),有网友问我为什么不能申购ETF,再普及一下:ETF是比较特殊的指数基金,申购ETF一般是需要用一揽子股票去换的,而且还需要专门的工具,这一般是机构的行为。我们可以在二级市场向其他投资者买卖ETF,最低份额是100份。像这个医疗器械ETF,周五收盘才0.677元,100份也只有67.7元。如果你没有股票账户,那么可以申购对应的ETF联接基金,A类代码是013415,C类代码是013416,A类有申购赎回费用,适合长期持有,C类虽然没有申购赎回费用,但有每天的销售服务费用。所以你会看到C类总比A类涨的少一点。ETF的场内价格是0.677元,但净值是0.6789元,折价了0.677/0.6789-1=-0.28%,也就是说场内购买反而比场外申购便宜了0.28%。一般交易活跃的ETF,折溢价非常小的,有机会套利都是场内的机器人在干的,不用我们散户多关心。
最后把这4类基金列个表格出来方便小白们参考。
还是要提醒一下,虽然今年跌幅较大的赛道股从4月27日开始出现反弹,但也不会一帆风顺,短期涨跌都有可能。投资还是要做好长期的打算,能驾驭短期涨跌的还是少之又少
作者:持有封基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