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二十一)

【定配置、选指数、再平衡】【配股票、选指数、择定投】

全文 1300字,阅读时间 4分钟

二刷斯文森的 Unconventional succes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Personal Investment,中文译名为《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又有新的收获。比如再平衡这个老话题,斯文森从反面论述了投资组合建好后,不做再平衡是完全不理性的做法。

书中以一个例子说明,如下图所示:

这张图是 1992 - 2002年,美国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大学退休股票基金(TIAA-CREF)投资组合的真实资产配置及收益情况,以及作者计算的假设情况:未采取再平衡的投资组合与采取再平衡的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及收益情况。

由图可以看出:期初(1992年)的资产配置比例是股票债券 49%:51%,这可以类比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在期初做投资计划时,在了解了自身风险特征(包括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容忍度)后,确定了投资组合中股票的理想比例就是 49%。

然后在这10年的运行过程中,真实投资组合的股票比例最高到了68%(1999年),假设不做再平衡投资组合的股票比例最高到了 70%(1999年),均超过了理想股票比例的绝对值约为 20%(相对值则约为 40%),这已经是非常高的偏离度了,也就说明了这两种情况下,投资组合在1999年承受的风险已经远远超过了投资者期初做计划时设定的理想范围。

斯文森据此论述,如果投资者对投资组合在1999年所承担的真实风险(即股票比例68%时)仍然感到合理能接受,那么他们理性的做法是在1992年就应该将股票头寸提高至这个水平(即股票比例68%),然后在此过程中通过再平衡维持住这个比例,那么10年下来,他们的投资组合还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根据斯文森的计算,这样做在2022年的财富乘数是 2.33,比上图中三种情况下2022年的财富乘数2.23,2.19,2.29都要高)。

当然在这10年间,投资者也必然要承受更大的波动,尤其是熊市带来的更大跌幅,并且全然不退场,坚持做再平衡。

重新回到上图,我们也可以发现第三种情况,即期初(1992年)设定股债比例 49%:51%,然后坚持每年做再平衡,维持住股债比例49%:51%,那么10年下来,不仅投资组合的财富乘数的波动比其他两种情况都更小些,而且2002年的最终财富乘数 2.29也是三者中最高的。

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再平衡这一策略不仅降低了投资组合在此过程中承受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投资组合最终获得的收益。当然,这仅是个案,并不是在所有例子中,再平衡都能同时达到这两方面效果的。

回到自身的投资实践中,当市场处于上升期,组合中股票比例不断增大,组合收益也不断上涨时,有时也会陷入犹豫和贪婪,是否可以不做再平衡或者少做一两次再平衡。但是回头也会想,如果不按规则做再平衡,那么组合承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高,一旦市场有大的变化,是否在自身能承受的舒适范围内。如果真的愿意也能够承受更大一些的风险,那何不在期初就把股票比例配置得更高些呢,而不是在过程中再去纠结呢。

至于组合中股票比例究竟多大合适,《全球资产配置》这本书中对各类股票债券实物资产组合的40年回测数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如下图)

作为普通投资者,在确定自身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时,可以先看风险指标,即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在愿意且能够承受的风险指标内再去找收益率更高的。一旦确定好各类资产的比例时,尽量恪守投资纪律,按规则做好再平衡,那么长期下来,就能最大概率获得既定风险范围内的最大化收益。

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分析涉及的指数及基金,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相关证券:
  • 易方达沪深300ETF联接A(110020)
  • 易方达中证500ETF联接A(007028)
  • 易方达中证800ETF联接A(00785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