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正式收官,券商投行上半年的“成绩单”也浮出水面。


Wind数据显示,按照发行日口径计算(下同),今年上半年共有357家企业实施了股权融资,共募资6477.11亿元,去年同期数据为572家企业通过权益方式融资7301.2亿元;另外,92家券商完成债权承销规模5.50万亿元,同比增长7.5%。

从上半年券商股权类承销收入来看,59家券商合计揽入131.89亿元的承销收入(含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同比下降9.4%,其中IPO项目收入占到九成。投行业务马太效应进一步显著,在行业整体收入下滑的背景下,排名前五的券商有4家上半年实现正增长,中信建投证券以18.10亿元的主承销收入超越中信证券成为“一哥”。

上半年IPO募资规模同比增长19%

从股权融资来看,今年上半年IPO企业家数有所下滑,但募资总额不降反升;增发则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募资规模上均有所下滑。

具体来看,IPO方面,按照发行日口径统计,上半年共有176家企业完成首发融资,相比去年同期的266家下降33.8%;尽管IPO企业家数下降了,但是IPO募资规模不降反升,达到2601.8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9%。

图片

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去年“询价新规”发布后,市场买卖双方博弈更加均衡,IPO发行估值变高,因此企业募资规模显著扩大。据悉,2021年9月18日,上交所及深交所发布“询价新规”,围绕注册制下新股发行询价问题展开修订,随后新股询价、定价生态发生不小的变化。

另一位投行业务负责人则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我觉得询价新规是有影响的,发行价格相对高些,但是也不能过度解读。每个项目融资规模有差异,有可能今年上市的项目有些是大项目,所以融资整体规模较上年增加。”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中国海油上市,募资规模达到322.92亿元;此外晶科能源于1月上市,募资规模也达到100亿元。

在增发方面,今年上半年共有104家企业实施增发,累计融资1966.32亿元,分别同比去年同期下降54%、40.6%(2021年上半年共225家企业完成增发,融资总额为3309.82亿元)。

中信建投主承销收入超中信

从券商股权类承销收入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59家券商合计揽入131.89亿元的主承销收入(含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较去年同期的145.56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IPO、增发、可转债的承销收入分别为119.25亿元、7.29亿元和5.15亿元,IPO项目收入占到九成。

相比2021年上半年,排名前20的券商主承销收入均超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仅14家券商的主承销收入超2亿元。

在行业整体主承销收入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头部投行的优势再次扩大。去年上半年仅2家投行主承销收入超10亿元,而今年则扩容至5家,分别是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从同比变动来看,除了海通证券同比略降9%以外,其余4家投行均实现同比增长;而放眼排名前20名的券商,仅4成券商主承销收入呈现正增长。

图片

具体来看,中信建投上半年主承销收入高达18.10亿元,同比增长108%,超过中信证券(17.98亿元)成第一。“逆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IPO收入大幅增长,去年上半年中信建投IPO收入为6.9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则为16.40亿元,IPO承销家数达到22家。

头部投行中,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今年上半年的主承销收入也分别同比增长54%、48%,上半年收入均超过10亿元。中小型投行中,东兴证券及申港证券成投行成“黑马”,主承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7%、104%,达到4.01亿元、1.47亿元。

7家券商上半年保荐IPO数量超10家

从IPO承销金额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以650.57亿元、401.64亿元排名第一、第二,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以超200亿元的IPO承销金额紧随其后。

在IPO承销家数方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分别以25家、22家的数量领跑,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民生证券等5家券商上半年IPO数量也超过10家。

图片

15家券商上半年债券承销规模超千亿

上半年,92家券商完成债权承销规模5.50万亿元,同比增长7.5%;总承销债券数量达到1.54万只,同比增长40.3%。

分项来看,今年上半年,券商承销的地方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政策银行债、非政策性金融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保持温和增长,而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的券商承销规模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从券商排名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分别占据上半年债券总承销规模的状元、榜眼,总承销规模分为为8143.70亿元、6810.54亿元;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则分居第三至第五名,三家上半年总承销债券金额均超4000亿元。共有15家券商上半年债券总承销规模超1000亿元。

图片

销售数据持续回暖,地产拐点可期?地产ETF(159707)年内份额劲增510%,跃居全市场前二

进入六月,随着政策端多重利好的密集出台,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数据出现进一步改善。以最新一周(6.13-6.19)数据来看,国内重点32个城市的周度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加17%,本月累计环比增加48%;二手房市场同样回暖,16城二手房的周成交面积均呈增长态势。

对此,东北证券认为地产行业正处于销售复苏状态。未来政策有望向更高能级城市进一步演进,行业beta向上趋势不变,龙头房企加速集中,优势将逐步显现

资金面上,地产板块获主力资金持续加仓!近60个交易内累计净增持房地产板块超540亿元,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净流入榜单前列。(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6.27)

与此同时,目前上市地产类ETF中龙头持仓集中度最高ETF——地产ETF(159707)同样备受资金青睐!截至6月27日,地产ETF近5日、近10日、近20日、近60日内份额均实现正增长,近60日内资金净流入超1.26亿元,资金净流率逾152%!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至今,地产ETF(159707)份额变动率高居全市场ETF第二位,达510%!同期地产ETF(159707)区间换手率高达3304%,为同期交投最活跃的行业ETF!

地产ETF(159707)具有鲜明的稀缺性,且龙头效应明显:

1) 市场稀缺标的:地产ETF(159707)为目前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行业ETF,具备稀缺性。

2) 龙头集中度同类最高!顺应产业发展规律:龙头房企的销售表现更为平稳,抵御不确定风险能力更强,伴随地产行业格局优化,头部优质房企集中度将持续提升,优质房企有望迎来量质双升。

相比于市场上其它地产类指数,中证800地产指数龙头效应更加明显。其中保利发展万科A招商蛇口三大龙头股占比约4成,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70%,重手聚焦龙头地产强者恒强行业发展趋势。

3) 低估值、高分红,极具配置价值:相比于沪深300、上证50指数,中证800地产指数ROE仍接近14%,近期历经一轮强势反弹后,指数PE仍仅有12.12倍,估值性价比突出,近1年约5%的高分红提供优质安全垫,且板块在基金配置中处于低配水平政策引导化解风险。

政策面上,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度发声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伴随以上信息重大改变,“一行两会”领导再次对房地产问题进行重申。其中比较与地产更为直接相关的银保监会发言,即“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6月24日深交所亦发布通知,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进一步拓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兼并收购出险房地产企业项目,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按照以上方向看,大龙头公司未来阶段受益趋势不会改变。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点已经开始落实企业层面债务问题。我们预期后阶段直接违约性质的债务问题会减少,并购、展期等供给侧方向都继续推动,以上情况将带来后阶段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正常。

目前看地产龙头企业分红能力稳定,年报股息分配确定。万科等代表企业,年报发布日股息率均在5%左右。预期后期保利发展金地集团均有稳定表现。

地产ETF(159707),聚焦龙头和行业蓝筹,无疑可以在更长时间享受持续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布局优势龙头企业,后续可持续性,稳定性均是不错选择。

展望后市,华创证券认为,地产基本面拐点渐显,产业链迎来投资良机。考虑到今年以来需求端政策加码的效果逐渐开始显现、近期市场前瞻数据开始边际改善、2021下半年基数持续走低以及一二线市场率先复苏,预计2022H2房地产基本面数据将有望继续改善,并带动地产产业链基本面同步改善。

银河证券认为“稳增长”的主线将贯穿全年,无论从中央还是地方层面的表态,托底市场之意显而易见,4-6月进入地方政策密集调整期,“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和空间值得期待,央国企仍有上行空间,建议关注优质住宅开发行业龙头股。

中信建投表示,市场关注重点将从政策转向基本面恢复,目前楼市已出现积极变化,地产行业的投资正转向对基本面恢复和格局变化的关注当中。伴随着销售的恢复,具备融资及拿地能力的公司,市占率和盈利双升的趋势变得更为明显。

风险提示:地产ETF(159707)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12.2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本基金由华宝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