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尽管很多国内新能源车企也都声称已经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看家本领,但是,很多车企都不是100%的自研技术,而是采取收购或者合作的方式获取所谓的核心技术。

比亚迪却是个例外。罗永浩说:“国内车企大佬他只服王传福,只有比亚迪是自研,其他车企都是组装厂。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才配谈自己的灵魂。”

老罗所说的比亚迪的自研技术,指的就是比亚迪的四大核心技术,即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e平台3.0、CTB技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四大技术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

01、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就是刀片型磷酸铁锂电池,于2020年正式发布。刀片电池是将长度大于0.6米的细长电芯排列成矩阵,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面。其电芯厚度仅为13.5毫米,相比于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50%。

相比三元锂电池,刀片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的特点,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大大提高了车辆续航能力。

尤其是“刀片电池”在发生短路时,产热少、散热快,在“针刺试验”中能一直保持在30-60℃之间,可以做到不起火。

可以说,刀片电池可能是目前最安全的动力电池。

02、DM-i超级混动技术

DM-i超级混动系统是以电为主的混合技术,它使用超大容量的刀片电池和高性能大功率电机,在电机的驱动下,以汽油发动机为辅助动力,来大幅降低汽车油耗的技术。

电量充足时,DM-i超级混动就是一台纯电动车;电量不足时,DM-i超级混动就是一台超低油耗的混动车。

在NEDC和WLTC工况下,DM-i超级混动电机驱动占比分别可达88%和82%,真正做到了以电为主。

03、e平台3.0

e平台3.0是纯电平台,诞生于2021年,是在e平台1.0和2.0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三次升级。它基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整车安全的开发逻辑,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科技进一步架构化、模块化,兼容多种布置方式(前驱、后驱及四驱),具有高拓展性。下文将结合CTB(Cell to Body)技术来进一步说明e平台3.0。

04、CTB技术

2022年5月20日,比亚迪推出电池车身一体化CTB技术,但是我们不能孤立地去谈CTB。因为CTB技术和刀片电池、e平台3.0是密不可分的,这三者是一个整体。

CTB技术全面提升整车性能

CTB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让电池不再需要牺牲其他性能指标。CTB技术释放了车辆性能设计的发挥空间,大幅提升车辆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解决了电动车性能拓展难度大的问题。

CTB技术所采用的刀片电池,可以轻松通过针刺测试,杜绝电池热失控风险。高安全刀片电池为CTB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蜂窝状结构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材料,减轻质量,而且可以提升结构强度。因此,工程师发明了蜂窝铝板,相比于普通铝板结构,蜂窝铝板更轻、更坚固,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高新技术领域。

CTB技术使刀片电池通过与托盘和上盖粘连,形成类蜂窝铝板的“三明治”结构,长条形的刀片电池密布于电池包中,均匀受力,可以大幅提升电池包结构强度。高强度电池包在经受重达50吨的卡车碾压后,无冒烟、不起火,电芯仍处于安全状态,再次装车后车辆仍可正常行驶。

在e平台3.0上,车身地板横梁左右贯通,且采用闭口辊轧件设计,大大提升侧碰能量传递和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得益于高安全性的刀片电池,以及电池包类蜂窝铝结构,使电池可以作为传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并吸收能量,从而提升车辆安全性。并且e平台3.0采用了专为纯电车型设计的传力架构,实现力的分流,快速分散碰撞能量:

上传力路径,实现向A柱的力传递,增大壁障正向受力均匀性;

中传力路径,将纵梁内缩,降低纵梁与地板高度差,设计环状传力结构,改善传力的平顺性,提高纵梁根部碰撞稳定性;

下传力路径,标配全框副车架,增加一条传力路径,引导至后纵梁的传力。

刀片电池与高强度车身一体化集成,使整车在碰撞发生时,车身具备充足的吸能的空间以及更顺畅的能量传递路径,乘员舱形变大幅减小,进一步降低碰撞事故带来的伤亡。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正碰车内结构安全提升50%,侧碰车内结构安全提升45%。

扭转刚度是衡量整车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车身在受到外力时抵抗弹性形变的能力。扭转刚度越高,车辆的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也会越高。一般来说,40000Nm/是百万级豪华车的门槛。而CTB技术将车身与电池融为一体,使整车强度大幅提高,基于CTB技术的e平台3.0,整车扭转刚度提升70%,超40000Nm/。

高扭转刚度意味着车辆在各种工况下,形变量更小,车体响应更快,让车辆在转弯时侧向支撑力更足,高速过弯侧倾更小,车身姿态更稳定,车辆的操控上限更高,更好开,更好玩。据悉,搭载CTB技术的海豹参数图片)车型,麋鹿测试通过车速83.5km/h,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133km/h,稳态回转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1.05g,已达到跑车级水平。

CTB技术将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板合二为一,能有效抑制车身振动,提升车辆NVH水平。较CTP方案,CTB使振动速率和振幅降低90%,路噪降低1.5dB。在通过减速带、颠簸坏路等工况,可以更平稳,更舒适。

操控性与设计突破

众所周知,在纯电动车的设计上,由于对电池的额外保护,不得不牺牲其他性能指标,一项指标改变,也会关联其他指标的变化。而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可以让车辆在操控性与效率上取得突破。

搭载CTB技术的车型,整车可实现前后50:50的黄金轴荷配比,为车辆平稳操控,达到更高性能上限提供强大基础支撑。刀片电池包与车身结构合理布局,带来超低质心与超低惯量,质心位于整车物理中心,完全区别于传统前驱车因为引擎在前而特有“头重脚轻”的先天缺陷,并实现纯电平台下完美的“低趴”车身运动姿态。

基于e平台3.0强大的兼容性与拓展性,针对中型车平台,配备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全面升级悬架调教基础:

为整车横向带来更强侧向支撑——过弯稳,直线准;

为整车纵向提供更强抗俯仰能力——抑制急加速抬头、急减速点头,大幅改善驾乘平顺性、流畅性;

为整车垂向降低悬架摩擦力——通过优化减震系统结构,智能识别并灵活应对复杂路况,从三大维度立体式大幅优化整车操控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同时兼顾驾乘舒适性,带来越级体验。

另外,搭载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改变了过去只通过降低扭矩的方式,升级为可扭矩转移、适当降低扭矩和输出负扭矩等多种方式维持车辆稳定,综合车辆自身状态和驾驶者的横纵向控制需求,提前进行动力分配与调节。

iTAC通过电机转速能够直观反应轮端转速,致使轮端每一圈至少可分成多达4096个采集位,大幅优于传统汽车仅有的32-48个采集位,相较于常规的轮速传感器,iTAC识别精度提高300多倍,可提前50ms以上预测车轮轮速变化趋势,更早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调整实现极快速和精确地识别,依靠电机更快地控制响应速度,车辆状态识别和动力控制能力大幅提升,最终减少打滑量或抑制打滑发生,做到车辆安全性能提升的同时,还能提升驾乘舒适性和驾驶极限。

对于汽车而言,风阻系数不仅会影响风噪和高速行驶稳定性,还会影响能耗表现。而风阻系数越小,车辆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越小。有数据表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纯电动车的续航将增加8公里,因此车辆风阻系数对于纯电车辆更为重要。

在CTB技术的加持下,车辆底盘可实现全平设计,同时,纯电专属平台缩短前舱体积,让车辆造型更低趴动感。e平台3.0风阻系数可低至0.21。

对于用户空间体验而言,轴距长只是一部分,实际的座舱空间更为重要。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身地板与电池上盖集成一体,降低电池对于车辆垂直方向空间的占用,同样的车高尺寸下,垂向乘坐空间增加了10毫米,进一步释放提升车内空间潜力,让用户在造型低趴的车型上,仍能拥有更为舒适的驾乘体验。

搭载800V高电压快充

近年来,电动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但充电设施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用户需求,大量的老式充电桩,电压平台低,不能适配新车型。且大功率充电受限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性能不足,仅能在极小部分的自建桩才能体验,并不能满足用户随时快速补能的需求。

e平台3.0通过复用电驱系统功率元件,泵升充电桩电压,充分利用国标电流上限,实现宽域恒功率充电,满充电时间比竞品大功率充电更短,一举攻克高电压车型充电的难题,达到800V高电压平台,比亚迪的快充要做耐力型的长跑选手。目前海豹车型可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300公里,且完全兼容当前所有公共充电桩,是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解决方案。

比亚迪凭借完全自研的四大核心技术,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难怪老罗说只有比亚迪配谈自己的灵魂!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未来的新能源车市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局面或将一去不复返。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