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时间是最好称重机

作者:于照野

编辑:陈默 李翔

风品:蓝湛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近日风口行走的蔚来汽车,诠释了“喜忧交织”一词。

“喜”,是指6月交付新车12,961辆,同比增长60.3%,2022年首破万辆关口。

“忧”,是指接连发生的“汽车坠楼”、“机构做空”等糟心事儿,让市场不乏疑虑。

迷雾重重中,真金不怕火炼还是“大雷”前兆?蔚来基本面稳不稳?接下来是啥走势呢?

01

“白手套刷单”?

业绩造假疑云、关联交易隐忧

LAOCAI

6月28日,灰熊(Grizzly Research)发布针对蔚来的做空报告:

称其通过玩“大胆的会计游戏”,增加收入并提高净利润率,以达市场期望目的。

灰熊称,对蔚来旗下25个换电站,他们曾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发现换电站的加权平均利用率仅39%。基于此,电池销售应与用户数量相匹配,换电站的低利用率意味其不需过剩电池。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截至2021年9月,蔚来与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形式,出售4万块电池,而根据蔚能ABN募集说明书,用于ABN的BaaS订单数为19000张,由此认为蔚来向蔚能过度销售电池,从而夸大自身营收和净利。

灰熊认为,2021财年,蔚来盈利有至少60%都归因于武汉蔚能。两者关联交易,让蔚来将其动力电池、换电站等成本转移至武汉蔚能及其他未合并未披露实体,在截至2021年9月的九个月内,在蔚能助力下,蔚来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被夸大10%和95%,即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虚增26.17亿元、17.77亿元人民币。

至于操作方法,灰熊认为,蔚来将收取用户电池月租的负担,转移给蔚能。如此一来,蔚来每租出一块电池,本需约7年时间才能赚7万元,但使用BaaS电池租赁服务后,则能立刻拿到这笔钱,等同于直接确认未来七年的电池租赁营收。

截至2021年9月的9个月内,蔚来对蔚能的销售额为28亿元人民币。灰熊估计,仅蔚能电池就能人为将蔚来净利提升30多亿人民币。但如没有这些财会魔术,蔚来净亏将增近一倍,达到36.90亿元。

综合来看,灰熊质疑蔚来虚增业绩的手段主要有三。

其一,“寅吃卯粮”,即提前确认未来收入;

其二,“白手套刷单”,即利用电池交易方,接受超出实际需求的电池销量;

其三,“左手换右手”,将折旧费等从其财报中移除,关联交易美化营利负债。

当日,美股盘中,蔚来(NIO)股价直线跳水,由涨超2%一度转跌超4%,截至收盘跌2.5%,报收22.36美元/股。相比之下,港股反应更激烈些,6月29日跌超11%,市值蒸发约358亿港元。

针对该报告,当日,蔚来迅速回应称,该报告并无依据,其关于公司的信息,包含许多错误、无根据的推测以及误导性结论和诠释。

两方各执一词,究竟该听谁呢?

庆幸的是,从近几日港股美股走势看,股价仅小幅波动,市场没有被节奏,灰熊的做空似乎没啥明显效果,蔚来反做空之战似乎已取得了胜利。

但是否真的稳了,仍需时间观察。

尽管报告存在漏洞,但蔚来的“换电”模式本身确实存在疑点。

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认为,从目前信息来看,(蔚能库存电池过多)确实是可疑的,因为多采购电池,不仅会增加折旧成本,还会有减值压力,尤其是动力电池技术在不断快速进步,新世代产品问世时,旧世代产品必然减值,这还不是简单的折旧问题。

另一厢,不管蔚来是否“故意”利用蔚能美化财报,两者关联交易确实存在。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电池卖给非实际控制关联公司,这样不需要并表,是上市公司常用的处理技巧。虽然蔚来一次性确认电池销售收入,又甩掉大额非流动资产,营利负债变得“靓丽”,但形式是合规的。不过不并表前提是,关联公司为非实际控制。

蔚来2021年报披露,其对电池资产公司(蔚能)的持股比例,仅为19.8%,采用权益法核算。同时,蔚来有权任命蔚能9名董事会成员中的一位。即不会对关联公司产生控制。

果真如此?

据蔚能披露,蔚来委任的董事,实际是蔚能董事长、法人代表沈斐,其还是蔚来能源副总裁。同时有舆论称,担任总经理的陆荣华,也曾是蔚来管理人员,蔚来官方没做过披露。

如此背景,自然难免质疑。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有实质控制?灰熊甚至称,“授权他们有效地控制公司。蔚能只是蔚来金融恶作剧的工具。”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

可以肯定的是,在没“并表”情况下,关联交易,会让投资者较难看到企业真实状况,业绩真实性易受质疑。如何更加透明独立,不留死角,仍是蔚来需要提升之处。

不算苛求。审视蔚来、蔚能交易,披露了交易收入的确认时点和交易数量(用户采用BaaS方案的购车数量),但具体如何定价未提。有无漏洞,尤其看看上述庞大交易额。

长远计,伴随蔚来市场扩容、对BaaS服务的推广,上述交易或还有上升空间。而灰熊此击已打开万花筒一角,聚光灯下若不能完善透明度,类似业绩造假做空或只是一开始,有无更大隐忧值得警惕。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02

“全矩阵”VS销量掉队

LAOCAI

换言之,灰熊做空也是一可贵警示,不要轻视衍生影响。

在铑财看来,外部做空,很难真正击垮一家企业。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身基本面扎实,自然无惧流言。

审视基本面,并不算多“硬气”。2019年-2021年,三年时间里,蔚来汽车亏损总额超294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实现营收99.11亿元,同比增速下滑至24.39%;盈利也不及预期,净亏17.83亿元,相较2021年第一季度4.5亿元的亏损,同比扩大295.56%。

整车毛利率为18.1%,相较于2021年一季度下降3.1%。

对企业来说,不管商业模式多复杂,亏损原因无非“收入< 支出”。

诚然,仅看2022年第一季,疫情影响以及高企的供应链成本,是挤压蔚来盈利空间的关键因素。

李斌曾直言:“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市。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考量在于,外部环境能全背锅么?

蔚来起家于代工,虽已自建工厂,但对制造合作模式仍有依赖。抛开疫情涨价等因素,在产业链把控、供应链话语权方面是否还有精进处。

同样时间、环境下,相比其他新势力,蔚来汽车交付量却掉队了。

2022年1月-5月,蔚来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9652辆、6131辆、9985辆、5074辆和7024辆,累计交付37866辆。

以5月为例,理想汽车交付11496辆,哪吒汽车交付11009辆,小鹏汽车为10125辆,零跑汽车为10069辆。蔚来没破万辆大关。

尽管2022年6月终破万辆、增势喜人,但还是被小鹏的15295辆甩开,并依旧掉出前三。

事实上,2021全年,蔚来新车交付量就已被小鹏第一次超越。

作为曾经的行业一哥,这自然难掩尴尬,为啥交付掉队呢?

一个思考点是,从近几日港股美股表现看,蔚来仅小幅波动。灰熊做空反响平平,算盘落空,或与发力点有关。

抛开业绩虚实,作为一家新兴产业公司,相比盈利,市场更多关注的是销量、成长力。毕竟目下行业亏损仍是常态,看看特斯拉,规模效应才是最优解。

2022年第一季研发费高达17.6亿元,结合同比增长156%等固定投入因素,短期内蔚很难降下成本。换言之,烧钱不可怕、亏损不可怕。

关键是要烧出核心竞争力、市场话语权、最终盈利能力。

那么,上述销量表现是加分项么、能过关么?

细梳新势力阵营,蔚来是少有的中型与中大型、SUV与轿车全覆盖车企。从ES8到ES7,其间还有ES6和EC6,再加上轿车领域的ET7与ET5,车型矩阵完善度在新势力中算得最高。

反观理想汽车,理想ONE是6座中大型SUV,刚发布的理想L9也是6座大型SUV,甚至有观点认为两款车定位上有些重合。小鹏汽车产品也较集中,主要系中型轿车P7、紧凑型轿车P5及紧凑型SUV G3i三款。

全产品矩阵销量上却打不过“单腿走路”友商,产品竞争力水平是否值得商榷?

梳理舆论,ES8、ES6、EC6三款车型上市已久、整体“偏老”,或是交付量掉队的一个考量。

当然,2022年以来,蔚来推新凶猛。3月交付了ET7;8月即将交付刚刚发布的ES7以及老三款866的改款;9月ET5交付也在路上。

但能否真正拉动销量,还要看推新质量、市场反馈。比如ET7和ET5两款车的相似度,ES7到来,是否对该款866造成冲击等等。即密集上线,是否引发定位混乱?互相竞争产生内耗?进而不利新爆品的培育?

03

重温质量敬畏

LAOCAI

由于各大厂商各有特长,用户侧重点也不同,因此产品战略见仁见智。

只是,有一个基本点。作为强C端生意、面对竞争日益高阶白刃,质量服务、口碑体验是销量决胜的王道。

那么,作为观察企业的“窗口”,蔚来近期公关表现是否过关呢?

6月22日,蔚来厂区内一辆用于测试的ET7伪装车从工厂三楼冲下,两名测试员不幸身亡。随后相关事故照片网上疯传,一度登上热搜。

平心而论,测试就有事故几率。可蔚来态度,却让人感到不适。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蔚来官方微博称,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协同公安部门启动了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程序。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可初步确认,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一句“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引发网友怒火,“冷血”成为评论焦点。

随后,蔚来删除该声明,重发最大不同在于,将“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改为“非车辆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网络怒火依然难消。更尬的是,疑似蔚来企业传播高级总监马麟的一句“水军搞不倒我”,又引发一场舆论风波。

或许,这非马麟真言。但穿过纷纷扰扰,上述愤怒不算苛求。

拉长视角,质疑情绪也非完全空穴来风。

2021年7月,一辆蔚来EC6在上海因突然撞击高速石墩导致车主死亡;

2021年8月,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后,在高速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去世。甚至引发一轮行业智能驾乘的大讨论。

浏览相关平台,用户相关质量质疑、驾乘体验吐槽也不少。

如车质网投诉编号【766458】显示,蔚来ES6在用户未踩死刹车的情况下执行换挡(R/D转换),有较高失败几率,一旦失败,车辆会保持原有挡位(行驶方向),会造成最终车辆行驶方向与驾驶人预想的不一致,极易导致事故发生。而厂商反馈理由是涉及安全问题,不予更改......

投诉编号【763596】显示,使用车辆过程中,踩油门时车辆发出异响,于2022年6月23日前往蔚来售后检查,检查研判断定为驱动电机故障(售后留有检查时的全过程影像资料),需进行大拆维修。但车辆2021年11月中旬才购置,至今行驶7000余公里,且对拆车后的任何保障不予承诺,该用户无法接受。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以上投诉均通过平台审核)

新能源汽车,本就是新兴产物。相应的口碑美誉度、产品力沉淀,都极影响用户购买判断。

面对种种质量槽点,是否在摩擦发展基线?有多少市场敬畏?凭啥销量提升么?

04

销量回暖利弊

李斌的快稳考题

LAOCAI

人无完人、企无完企。企业快速发展中的改进完善、教训吸取需要一个过程。

好在,市场仍有耐心。

聚焦此次做空事件,不少投行站在蔚来这一边。

摩根士丹利、花旗在内的多家投研机构给出“增持”评级。

大和资本研报显示,蔚能目的是通过19000块电池资产进行ABS(资产支持证券)融资。同时估算,根据蔚来2020年第4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的销量(8.4万台),截至2021年9月,蔚来可拥有4万名BaaS用户(近50%的BaaS购买率),这意味着蔚来并未超额售给蔚能电池。

此外,灰熊报告中提到“特斯拉此前曾在2013年提出类似想法,但由于营销、技术和财务等原因,后来完全放弃了该计划”,也明显带有傲慢态度、暴露不严谨性。

试问,凭啥特斯拉做不成的事,别人也一定做不成?拉长维度,灰熊对中概股向来敌意满满,其曾做空过高途集团、58同城、乐信等中概股。

如此看,蔚来倒也未必像灰熊所言那样不堪。铑财也更愿相信蔚来能持续战胜空头。

说到根本,企业好不好,产品市场说话。

一些回暖改善,甚至不乏利好预期。

如德意志银行研报称,借由新车推出和老款升级,蔚来接下来的整体销量有望继续提升。

摩根大通也指出,预计蔚来单季销售额将在2022年Q3实现约70%-80%的环比增长,并在2022年Q4实现约30%的增长,同时,蔚来的毛利率将在2022年下半年反弹至18~19%。

技术层面,突破也肉眼可见。伴随NT2平台的推出,蔚来通过软硬件平台、全栈自研的算法、端到端的数据闭环和运营能力,可实现快速迭代升级,为后续拓展更多服务场景打下基础。

截至目前,NT2平台已推出200余项全新功能。比如,基于新一代语音交互和情景智能引擎,NOMI的交互体验进一步优化。

核心应用场景方面,NIO 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包括从感知、算法再到整个规控,均基于蔚来自有技术打造。

无需赘言,曾经的带头大哥,仍拥有不错底色。上述系列努力看,蔚来6月的销量破万有实力基础。

蔚来“反做空”赢了?更大隐忧是什么

但需警惕的是,销量也是双刃剑,体量越大、实力要求越高。

伴随销量回暖,蔚来业绩、产品表现也会变的更加敏感,若销量大涨后,蔚来仍难盈利、甚至亏损加剧;亦或随着交付量提升,质量品控风控槽点随之放大,则捧的多高,摔的多惨。

同时,苍蝇不叮无缝蛋。随着销量增加,蔚来蔚能的关联交易也有增加可能,对其业绩影响、透明度、可信度都是一个持续考量。

简言之,打破销量掉队囧态、业绩质疑,最终要靠大强并行、规模质量并举,背后是精细化、专业化、品质化、透明化运营。

这些或才是蔚来、李斌的更大考题,相应的差距与追击,才是两者更大隐忧、更大价值点所在。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判断做空、反做空的胜负,时间是最好称重机。

如何更快奔跑?如何更稳奔跑?留给两者的时间多也不多。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