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到底是什么?
云计算是指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部署在云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服务,用户可按需访问和租用。云本质是一轮基于新兴技术的IT领域商业模式的变革。
云计算的特点:
1)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的计算服务,使用户可以使用庞大的存储计算资源;
2)资源和服务通过网络租用方式,可以像水电煤一样,灵活的按使用量计费;
3)分布式部署,比传统的服务器运算效率明显提升。
云计算的模式,就可以类比一个发电厂,云是一种服务。
云计算VS本地部署(传统)
本地计算指企业为了建信息系统支持自身的业务,自行部署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开发应用软件,并专人进行运维与支持。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应用软件需要复杂的IT硬件的支撑和专业人员的维护,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如上图,传统的本地部署方式分为应用层、基础系统层、网络层和机房层。对小微企业来说,如果想要自建机房使用企业级应用,则必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项基础设施和人员都需配备,性价比较低。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云计算的三种模式
云计算按照提供的产品、服务分为IaaS、PaaS、SaaS三种模式。
IaaS
基础架构即服务,厂商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与传统架构相比,IaaS更便宜(节省了场地、硬件、折旧、人员费用等),更灵活(按需拓展、按年付费),更方便(企业架构简单,操作容易)。按照部署方式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公有云厂商如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电信云;私有云厂商如华为、新华三、浪潮、深信服等。
PaaS
平台即服务,有时也叫做中间件。PaaS公司在网上提供各种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PaaS与IaaS层的边界比较模糊,纯PaaS厂商较少,一般是IaaS厂商为打造生态协同而开发出来的平台。
SaaS
软件即服务。厂家将应用软件部署在IAAS或自建服务器上,对客户提供软件服务,客户不再需要将应用软件部署在自有IT资源上,而是可以灵活根据所需的服务内容和周期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在线方式获得相应服务。
咱们类比一下,本地部署就像是你自己在家做饭,什么都得自己买自己做。
云计算里的三种模式,IaaS就相当于买半成品回家做呢,家里要有做饭的工具,当然还是省了不少功夫。再懒一点,选PaaS模式,就相当于点个外卖,饭都不用做了,家里有桌子有水喝就行。如果连桌子都懒得买,就直接是SaaS模式,去外面堂食吧,什么设备和材料都不用买回家了。
(话说最近上海开放堂食了,小伙伴们都去吃了什么?)
市场空间
从技术看,云计算是IT架构演进的必然方向,从市场看,云计算机构的渗透率持续提升,且未来空间十分广阔。
1)2021年全球IT开支3.9万亿美金,云渗透率逐步提升。
2)2020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在整体IT支出中占比4.5%,将随着全球趋势不断提升。
3)客户接受度逐步提升,IT架构向云迁移趋势明确。
长期保守计算,按照我国GDP 100万亿,年增5%,10年后160万亿, IT支出按8%算(贝索斯预计IT支出达10%),云计算支出只占20%的IT支出,10年后市场空间为2.6万亿,是目前的20倍。
产业链分析
如上图,云计算行业产业链并不复杂。
最上游:基础硬件供应商,如网络设备、服务器、芯片、内存、光模供应商等。集中度较高,硬件成本较为透明,标准化程度高。但在芯片方面,国内绝大多数高端芯片来自于美国和日韩企业。虽然当前国际形势较为紧张,需关注供应链问题,但2020年Intel在中国的收入为1323亿元,占比约26%,无需过度担忧断供。
直接上游:数据中心厂商,提供数据中心支持服务,大型IaaS厂商基本都自建大型数据中心。根据IDC数据显示,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占比中,服务器占比达69%,另外存储设备占比6%,网络设备占比11%,安全设备占比9%、光模块占比5%。目前,国内数据中心业务运营主要由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数据港、世纪互联等)及专业云服务商(阿里、腾讯、百度等)各方构成。
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例子
中国电信/移动买了浪潮/中科曙光的服务器,放在宝信/光环出租的IDC机房里,服务器上插着中际旭创/新易胜的光模块,服务器上运行着用友/广联达的SaaS软件。
产业链总结
1、上游标准化程度高,高端芯片依赖进口;上中游国内数据中心规模已成,市场格局确定。上游产业链公司收入依赖下游云计算厂商的资本支出,因此具备一定的周期性。
2、越往产业链上游,标准化程度越高,例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越往产业链下游,越接近用户,标准化程度越低,越没法进行简单横向比较,例如SaaS服务,包括性能稳定性、功能丰富性、交互、体验等多种评价体系。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表达信息仅代表对市场投资的当期判断,可能随市场环境变化产生调整,不构成对任何信息受众群体的任何相关的投资建议与预测,投资者据此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客户购买各类产品前,仍需详细阅读有关法律文件与风险揭示内容,并确信自身已做好足够的风险评估与财务安排,避免因购买产品而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风险揭示书的揭示事项仅为列举性质,未能详尽列明产品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和可能导致投资者资产损失的所有因素。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