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本周值得关注的大事,不得不提“解禁潮”。本周科创板解禁市值占全年的20%左右,是今年单周解禁市值规模最大的一周。市场担忧解禁影响流动性,担忧“解禁潮”伴随“减持潮”。今天我们试图从八个方面回答,为何本轮解禁不足为惧。

(一)多家公告不减持,对公司发展有信心

本轮7月“解禁潮”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为主,大部分为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三周年”集中解禁,涉及的大股东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更为深刻。

而目前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齐发公告,其中9家公司股东表示延长锁定期6个月或12个月,或承诺解禁后6个月内不减持。多家公司股东主动延长锁定期、承诺一定期间不减持等,印证了科创板“关键少数”对公司中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

(二)主观缺动力,客观不可行,“解禁潮”“减持潮”

主观方面,减持需综合考虑公司信誉、控制权等多因素,大股东减持意愿较低,缺乏套现离场的动机。客观方面,即便有减持意向,也不是想减多少就能减多少。大股东、董监高减持需遵循一系列规则,3个月内可通过集中竞价减持的占比较低。由此,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可能性较小,实际减持规模将远远小于解禁规模。

(三)本轮解禁以“大非”为主,“大非”解禁后股价往往易涨

本轮解禁以“大非”为主,而浙商证券近日指出 “大非”解禁后股价往往易涨。以创业板“大非”解禁为统计样本,可以发现,创业板在“大非”解禁前有小幅回落;在“大非”解禁后,30个自然日内个股平均涨幅不断增大。

(四)本轮解禁规模占比低于此前,流动性压力减缓

在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科创板有过两次大的“小非”解禁,规模也不小,分别在2500亿、1900亿左右。今年7月科创板的解禁规模在2600亿左右,虽然创了新高,但是解禁规模占整个科创板流通市值的规模只有14%,比之前两次都低,所以解禁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五)“小非”解禁有压力,但影响逐步趋缓

浙商证券统计,“小非”解禁之前股价会有所调整,解禁后两周内跌幅有所收窄,解禁后一个月内仍有压力。但是,从之前两次“小非”解禁前后市场的走势会发现,波动是越来越小的,市场也在进化,也在提前消化利空。

(六)解禁公司质地好,盈利改善且估值低

浙商证券统计,解禁公司2022年盈利增速预期改善幅度较大。7月“大非”解禁的科创板公司2022年万得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46%和70%,相较2021年归母净利增速有明显的提升。并且,盈利改善的同时估值较低, 7月科创板“大非”解禁公司上市以来市盈率分位数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11%和28%。

(七)政策已先行,铺垫缓冲带

过去几年里,为了避免减持对二级市场造成冲击,监管机构也在科创板的相关政策上也推出了多项创新,例如增加非公开转让与配售、增加减持方式,提出一系列做市交易试点举措、增加个股流动性和抑制价格大幅波动等。

(八)流通股本增加,有望迎长线资金入驻

科创板公司成长性良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解禁后有望迎来长线资金入驻。当前公募基金与陆股通对科创板仍属低配,而流通股本偏低或是影响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公募基金为例,今年一季度,公募对科创板个股的重仓顺序与流通股本及流通市值大小基本呈正相关。未来随着更多筹码进入流通,将为机构投资者入场提供更好的市场交易条件,也将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

综合来看,未来或有情绪扰动,但本轮解禁对科创板的影响总体来看或许有限。

目前科创创业50指数(双创50)上市以来PE估值分位数为17%,估值极具性价比;同时,作为一个契合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高科技市场,双创50指数集聚新能源、科技、医药等板块的高精尖龙头企业,长期价值可期。短期的波动也许就是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入场时点,毕竟能逢低布局优质企业的中长期机会并不会很多。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定投非储蓄的等效替代方式,不能规避基金投资固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

相关证券:
  • 天弘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A(012894)
  • 天弘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C(012895)
  • 天弘创业板300ETF发起式联接C(01131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