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政策何去何从?
进入下半年,这是汽车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毕竟,“是否要在下半年尽快完成购车计划”,“新出的智能车型明年才上市要不要再等等”,这些问题都和政策走向息息相关。
7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将在明年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靴子终于落地,这对于潜在的购车一族无疑是巨大利好,将可以更从容地安排购车周期。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国也在加码新能源车补贴。近期,美国国会各派在《2022 年通胀削减法案》上初步达成共识,该法案提出为购买新能源车提供最多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并取消对于单一车企补贴上限20万辆的限制。[1]
以上利好政策无疑将大大刺激今明两年全球新能源车的销售,尤其是新能源车渗透率相对较低的美国。有机构预测,2022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10万辆,2023年销量更有望达到170万辆。[2]
今年以来,频出的政策利好带动了大量的消费需求,也使新能源车成为资本市场上表现较为突出的赛道。自4月27日以来,截至7月20日,在三个月时间里,电新行业涨幅为 55%(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下同),汽车为49%。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2/4/27至2022/7/20
而且,目前各家投资机构仍然看好相关赛道,继续加大投资。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汽车行业中共有 97家公司获得基金持仓,其中基金持仓数最多的公司就是某覆盖电池和整车生产销售的新能源车龙头企业,持仓基金高达731 只。[3]
无论从行业表现还是个股选择来看,当下新能源车革命的焦点仍是动力方式的转变,即电动化浪潮。但是,新能源车投资正在逐步进入下半场,聚焦的赛道将更加多元,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为代表的智能化发展可能正在成为新的投资主线。
促成这一变化的首先是电池产业链内部的因素。
自2021年开始,上游锂价已经历3轮涨幅,碳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上涨至今年一度超过50 万元/吨,目前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挤压了中游电池厂商利润,并开始向下游传导。[4]
资料来源:wind、百川盈孚、山西证券研究所,山西证券,《锂电池:下游需求旺盛,锂电原材料价格高位维持》,2022/7/4
但主机厂本身就遭遇芯片紧缺困扰,又要面对终端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电池厂商,特别是龙头企业试图转移成本压力的做法颇有怨言。
在近期举办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主机厂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让这次行业聚会变成了主机厂对于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吐槽大会”。根据媒体报道,华南某大型车企董事长在会上直言不讳地表示电池成本占据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40%以上,车企已经在给电池龙头打工。[5]
为了更好控制电池成本,近年来不少车企都开始扶持备用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以提升在龙头电池企业面前的议价空间。这一变化虽不能在短期内改变电池行业的整体格局,但会加剧行业的竞争烈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将是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次,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消费者逐渐发现,电动化使得汽车的机械性能趋同,而智能化逐渐成为整车差异化卖点,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在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是技术进化和价值提升的主要领域。
传统汽车座舱产品以机械仪表和车载音视频播放器为主,整体单车配套价值在2000元以下,而智能座舱产品丰富,融合触控、智能语音、视觉识别、智能显示等实现多模态交互,单车配套价值约10000元,是传统座舱的5倍。[6]
据IHS统计,202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已经接近400亿美元,市场渗透率接近50%,预计到203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00亿美元,具有较为确定的增长空间。同时,中国智能座舱渗透率增速高于全球渗透率提升速度,预计将从2020年的48.8%提升至2025年的75%左右。[7]
而在自动驾驶方面,在推进L2级别普及的同时,将加快向L3 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进行突破。当前,在技术层面,部分智能化领军企业已可实现接近L3级别的自动驾驶;而在法规层面,部分地区已开始进行试点尝试,8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开始生效,将允许无人驾驶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在交通主管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按照目前的进度,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L1、L2、L3渗透率将分别达到80%、50%和10%。[8]
数据来源:长江证券,《智能汽车投资框架之三:重构与重估,整车投资新论》,2021/9/9
针对智能汽车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汇添富基金经理卞正认为:“与电动车投资相比,智能汽车的商业模式有所不同。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关注点是软硬件相结合,既要重视制造业环节,也要更加关注被智能汽车的硬件价值所撬动起来的软件市场、内容市场、甚至服务市场,在这些市场内的玩家可能拥有更好的商业模式,更强的竞争壁垒。”
正是基于这一特征,目前海外企业在智能化领域具备非常强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软件及自动驾驶领域,因此做好智能汽车投资必须在立足本土的同时具备全球视野。近期,汇添富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即将开始募集(具体发行时间以公告为准),将重点投资于智能汽车产业链,尤其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引领汽车产业变革的标的,涵盖海内外优质资产。
汇添富长期布局海外投资,投资能力及业绩受到市场认可。7月29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奖评选揭晓,汇添富摘得三年海外投资明星基金公司大奖。多年来,汇添富精心打造“全球”系列QDII基金,配备汇添富底蕴深厚的投研团队和优秀基金经理进行管理,聚焦科技、医药、消费、汽车等潜力行业的优质公司,力争成为填补市场空白的创新性产品。此次,汇添富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将是“全球”系列QDII基金的又一精品力作,致力于成为分享新时代汽车行业大变革红利的重磅产品。
[1] 中银证券,《新能源汽车:美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有望落地》,2022/8/1
[2] 中银证券,《新能源汽车:美国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有望落地》,2022/8/1
[3] 银河证券,《汽车:行业公募持仓显著回升,智能化、电动化汽车龙头个股受青睐》,2022/7/29
[4] 山西证券,《锂电池:下游需求旺盛,锂电原材料价格高位维持》,2022/7/4
[5] 经济日报,《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高增长》,2022/8/3
[6] 华西证券,《智能电动变革已至百年产业秩序重塑》,2021/9/9
[7] 长江证券,《软件与服务:从全球汽车格局变迁看本轮智能化投资机遇——解构智能汽车投资机遇之一》,2022/7/6
[8] 长江证券,《智能汽车投资框架之三:重构与重估,整车投资新论》,2021/9/9
立即前往购买>>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宣传材料所涉及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指数短期排名和涨幅不代表对基金未来业绩的预测和保证。中证新能源车产业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该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基金产品由汇添富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 汇添富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混合(QDII(016200)
- 汇添富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混合(QDII(016202)
- 汇添富全球汽车产业升级混合(QDII(016201)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