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里面谈到查理芒格先生在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

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首先是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但我最关心的是大部分人失败的原因。

借鉴查理芒格先生的逆向思维方式,我们收集了投资者在养老金投资中最经常进入的四个误区,希望能让大家避开这些坑。

养老误区普遍分4类:

第一,年轻时的投资目标设定的过于保守,导致以后的购买力下降。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投资要跑赢CPI”难道不对吗?其实这中间存在一个“购买力”的概念。给大家举个例子:假设每年投资收益按当年的CPI+1%计算,1990年的1万元持续投资到2019年变为5.3万元。你看,表面看起来翻了5倍多,但是1990年全国的年平均工资是2140元,当年的1万元财富是平均工资的4.67倍;2019年全国的年平均工资为9.1万元,5.3万元仅仅是全国平均工资的59%。

这感觉是什么呢?今天你有1万块钱,本来现在旅游能去泰国玩,但是通过每年的CPI+1%的收益率,想在30年后能走遍欧洲几国,但30年后发现,自己钱虽然多了但最多只能去北京郊区走走。

第二,到了中老年时期,开始变得激进,会去重仓一些自己有信心的品类,但一旦遇到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就容易焦虑导致最后做出错误判断。

在中老年时期,我们已经进入生涯的后期阶段和维持阶段,主要是维持期,在这段时期,一般都是在稳定的岗位上发展,在这个阶段大家不仅是工作者的角色,还是持家者,大概率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房贷、车贷还有人想去创业等等,虽然工资在稳定提升,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也对投资有了一定的体验和理解,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险承受能力是在逐渐减弱的。比如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等等的支出只有站在那个时点才会发现有那么多隐藏的支出——“积蓄刺客”。

而目标日期型基金,它区别于其他基金的主要特征就是根据人的生命周期设计的下滑曲线:在投资者年轻时,配置较高比例的高风险资产;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由此形成了高风险资产配置比例的“下滑曲线”,它和生命周期曲线是交相呼应的,专门为主要出于维持期的投资者设计的这样的产品,帮助大家更好的精力投入在工作、家庭和自我能力打造上。

第三,投资行为上也可能出现偏差。比如时时盯盘,频繁操作,把基金当股票炒,如此带来的涨跌会非常影响心情。

引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一句话,来解释为什么不建议把基金当炒股一样短线操作,“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很多数据都能表明,长期投资收益确定性会更高,其实是更适合我们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方式。

但道理虽这么说,其实我们在调研投资者的时候听到过一种说法就是高卖低买基金要有一种操纵感,会感受到快乐。但就目前的市场来看,风险带来的刺激应该会大于快乐。

尤其是在做养老这种中长期投资的时候,为什么这类的产品,比如养老目标基金都要设置一个基金封闭期,其实都是经过测算的。而且当市场情绪来临的时候,大家多多少少会收到新闻和身边人的影响想要有操作的冲动,那么封闭期作为一个强制管住手的设计可以避免大家出现追涨杀跌的行为,更加理性的对待投资。

第四,上个月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只,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我们可能会“万基丛中挑花眼”,最后产生对投资的选择恐惧症。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购买键按下前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买基金,买的是对基金经理的认可?还是买的对公司的认可,还是单纯因为手机里有A基金的APP而为了少下载一个B家的APP?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决定我们的购买决策。而且我们往往无法深度掌握基金情况,只能通过评级机构评价或产品业绩排名一窥端倪,但是选到的基金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基金质量也参差不齐。

所以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基金买手能帮我们做出选择,调研全市场的基金和基金经理从而进行配置,可以省去我们很多研究上的时间和苦恼。FOF基金经理就是这样一个“基金买手”,对市场上的基金和基金经理进行分类筛选,同时结合宏观政策、市场环境、行业轮动趋势等因素选择资产,为投资者选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产品,帮助基民解决“选基难”的问题。FOF产品可以同时投资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基金,而基金本身可以投资A股、港股、债券甚至海外市场,通过投资一只FOF基金即可获得较为全面的资产配置。

相关证券:
  • 天弘养老2035三年(FOF)(00774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