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近期关于限电限产的报道频频上热搜,川渝等地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关于“让电于民”的公告。很多研究报告的第一反应,是关注限电的成因和持续性。

最常见的归因是极端高温叠加干旱少雨。一方面,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参考中信证券报告中的数据,截至8月16日,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四川空调降温负荷近1800万千瓦,四川全省最大用电负荷或达600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25%。

另一方面,是干旱少雨天气导致水电供给能力大幅下跌。上述报告提到,四川7月水电来水偏枯四成,8月以来水电来水偏枯达五成,水库水电站蓄水严重不足,全省水力发电能力下降五成以上。而四川严重依赖本省水电,水力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的八成以上,火力发电即使满负荷运行也难以完全弥补水电降幅缺口。

除此之外,水电外送客观上加大了四川电力供需缺口。四川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出端,年外送量连续五年超过1300亿千瓦时,占自身水力发电量的1/3。极端天气背景下,固定外送电要求客观上加大了四川电力供需缺口。

Image

相比之下,以下两个观点反而有些另类。

一是民生证券的策略报告将“限电”频发现象视为牺牲发电冗余度用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经过程。这份报告中提到,表面上看,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需求激增以及水电供给出现明显不足,是部分省市出现限电限产现象的直接原因,然而背后原因是在过去为发展新型能源系统而通过限价的方式压制了传统火电厂商的利润空间,也限制了其进行更多的资本开支,进而牺牲了发电冗余度。此外,在新型能源系统发展下,电网利润的让渡也消耗了过往“超前建设”的电网冗余度优势。在依赖于气候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在极端天气下出现供给短缺之时,火电发电冗余度的不足便会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不稳定性。

二是天风证券的宏观报告中提到,极端天气和少风缺水并非独立事件,都和气候系统变化有关。当下席卷全球的能源问题,表面看是短期供求错配、政策低估外生冲击和各种微观博弈的结果,背后难以忽视的真相是大自然的力量推动了这场能源短缺。地球气候系统正在加速接近剧变的临界点,高温严寒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量和少风缺水造成的能源供给减量可能演变为长期问题

Image

成因分析不同,对于影响的评估就会存在差异。如果只看到极端天气,大概率会得出随着夏季进入尾声(高温逐渐结束)以及未来一至两周南方多地迎来较大范围的降雨,缺电地区“电荒”有望缓解的结论。

但如果不只看到极端天气,也许会有更多的担心。比如天风证券的报告中提到,化石能源在某个时间节点的紧缺程度以及可再生能源对于未来的重要性,可能都会不断超出预期。又如民生证券的报告中提到,能源侧的矛盾正从老能源的空间错配加速变成可再生能源的时间错配问题加剧。碳中和远景下新型能源系统的建设本身是为了解决气候不稳定,然而短期内却又不得不依赖于气候的稳定性,但这是为了长期发展必需要经历的过程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证券:
  • 中泰中证500指数增强A(008112)
  • 中泰沪深300增强C(008239)
  • 中泰玉衡价值优选混合C(01609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