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西南证券,杜向阳、阮雯)

1 专注于糖尿病慢病管理领域专家

三诺生物成立于 2002 年,是一家利用生物传感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即时检测产品的 高新技术企业,于 2012 年 3 月在创业板上市,专注于推动糖尿病及慢病健康事业的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产血糖监测领域龙头,销售额位列国产血糖仪第一,拥有超过 1800 万用户,血糖仪产品覆盖超过 12 万家药店,遍布全球 135 个国家和地区,在糖尿病及 相关慢病检测领域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 公司践行从“中国血糖仪普及推动者”到“全球糖尿病监测专家”目标转型,最终实现 “糖尿病慢病健康管理专家”的战略。2016 年公司并购 PTS 实现了从血糖监测系统提供商 向慢性疾病即时检测(POCT)产品的提供商和服务商的转变。通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公司 主营产品从单一的血糖仪及试条,到覆盖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等多项糖尿病指 标监测的完备生产线,再到积极打造的“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模式,公司始终致力于为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家用血糖仪、医用血糖仪、独立品牌线产品以及慢性病及时检测 POCT 产品线。1)血糖仪系列产品丰富,公司主要的家用血糖仪产品为金系列、安准系列、安稳 系列,医用血糖仪则包括金准和金智两大系列产品。2)POCT 产品线是基于糖尿病相关领 域,通过并购美国 PTS 公司开拓 POCT 检测项目范围,涉及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微 量白蛋白等检测项目。

公司总收入持续上涨,净利润整体表现转好。2021 年公司总收入 23.6 亿元,同比增长 17.2%,2017-2021 的复合增长率为 23%, 2022H1 收入同比增长 14%。2022H1 净利润同 比增长 76%,主要系主营业务持续增长及海外子公司扭亏以及子公司 PTS 获得诉讼赔偿款。

净利率和毛利率有所下降,三费率保持稳定。2021 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增加主要系广 告宣传费、人员薪酬及差旅费增加所致;管理费用率增加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和人员薪酬增 加所致;研发费用率高系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快速增长。2022 年 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 0.6 亿元,同比增长 29%。

血糖测试仪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1 年血糖检测试仪收入为 18.4 亿元,占比 78%, 血脂检测系统收入为 1.9 亿元,占比 8%,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收入为 1.3 亿元,占比 5%, 其他产品收入占比仅有 9%。2021 年血糖测试仪毛利达 12.1 亿元,毛利率为 65.7%,同比 下降 4.5pp,2018-2021 年血糖测试仪毛利率为 65-70%,维持高水平。 图 7:公司 2021 年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图 8:公司 2021 年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少波,股权结构基本稳定。三诺生物的主要子公司为三诺健康管理 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美国子公司 PTS,深圳市心诺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美国公司 Trividia100%的股权。

主要海外子公司收入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净利润水平仍有提升空间。三诺健康管理公司 下面全资子公司 PTS2021 年的收入为 7.06 亿元,净利润为 0.21 万元。深圳心诺健康产品 投资有限公司持有 Trividia100%的股权,2021 年深圳心诺健康产品投资有限公司实现收入 9.98 亿元,净利润-1.94 亿元。

2 糖尿病及相关慢病检测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2.1 基数大、未确诊率高,糖尿病患者持续增长

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 2019 年版《中 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10.9%,而 1980 年患病率 仅为 0.67%。根据 IDF 全球糖尿病地图(第 9 版),2019 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 1.19 亿人,位居全球第一,预计到 2030 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群数量将达到 1.43 亿人,年复合增 长 4.2%。2015 年 1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 130 万人,预计到 2030 年患者人数将达到 460 万人,年度复合增长率为 9%;2015 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 0.74 亿人,预计到 2030 年患者人数将达到 1.36 亿人,年度复合增长率为 4.2%;2015 年妊娠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 230 万人,预计到 2030 年患者人数将达到 270 万人,年度复合增长率为 0.9%。

中国糖尿病控制水平低,未诊断率水平较高。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所 以存在大量的未诊断患者。我国的糖尿病防控工作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糖尿病未诊断率 高达 51.7%,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美国 12.5%、欧洲 35.7%),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4.7%)。 同时,我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也不容乐观。美国全国健康及营养调 查(NHANES)数据显示,2012 年美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为 72.2%,控制率为 63.7%,我 国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仅为 36.5%,控制率也仅为 49.2%。庞大的未确诊患者,带来相关检测 市场庞大需求。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稳定增长。据 IDF 统计,2019 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 4.9 亿人。预计到 2030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 6.1 亿 人。其中 2型糖尿病为主要发病类型。2019年 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 4.4亿人,占比 91.2%。 预计 2030 年全球 2 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 5.5 亿人,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旺盛。 全球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从 2015 年的 1131 亿元增至 2020 年的 1742 亿元。预计未来 将稳定保持 1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4797 亿元,增长空间广阔。

2.2 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大

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快速成长。我国 2015 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 7730 万人, 而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为 33 亿元;2020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 1.16 亿人,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85 亿元。预计 2030 年我国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 市场规模可达 397 亿元。

全球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从 2015 年的 1131 亿元增至 2020 年的 1742 亿元。预计 未来将稳定保持 1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4797 亿元,增长空间广 阔。

2.3 血糖仪更新换代频率加快

1965 年拜尔发明了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名为 Dextrostix,开创了血糖仪的先河。在将 近 60 年的发展历程中,血糖仪一共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第一代水洗式血糖仪、第 二代擦血式血糖仪、第三代比色法血糖仪、第四代电化学法血糖仪、第五代多部位微量采血 血糖仪、新一代的动态连续血糖仪和无创血糖仪。从技术路线来看,前三代都采用了光反射 法实现血糖浓度测定,第四代和第五代采用了电化学法,血糖仪逐渐朝着更小体积、使用更 便捷、采血量更少、读数更加精准、大数据储存的技术去发展。目前市场主流的几种血糖仪 分为:微量血血糖仪、动态连续血糖仪、无创血糖仪。

1)微量 血血糖仪目前市场技术 较为成熟,是全球最普 遍的自我血糖监测手 段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ocose,SMBG)。据 2019 年统计,中国血糖仪注册证获批企 业 88 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十几家,销售额超 1 亿的 4 家,销售额超 10 亿的只有三诺 1 家。 2)动态连续血糖仪(CGMs)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 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CGMs 技术首次出现于 1999 年,2006 年全球第一款 CGMs 产品 Dexcom STS 上市,目前仅有四家公司获得 FDA 批准,分别是德康医疗、Cygnus、 Medtronic 和 Abbott。动态连续血糖仪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精准控制血糖、打造人工胰腺奠 定基础。2019 年德康医疗在全球市占率为 35.7%,在美国的市占率为 57.5%,为全球第一 大龙头企业。 3)无创血糖仪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体液检测、红外光谱、能量代谢守恒法等,这些技 术都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得人体血糖浓度,需要通过复杂的换算公式来测试血液中糖分的浓 度。体液检测路线的代表产品有雅培和 Cygnuslnc 的产品,光学检测路线的有 CNOGA 和 Medisensors 的产品,能量代谢守恒路线的有博邦芳舟的产品。2019 年博邦芳舟的无创血糖 仪获批在我国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无创血糖仪产品。

3 血糖仪升级换代,POCT 开启慢病管理新市场

3.1 点:国内龙头地位确立,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我国血糖仪市场起步晚,目前外资占比仍然相对较高。我国在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引进 血糖仪产品,在相当长时间内形成外资品牌垄断。直至 1995 年以公司为代表的内资品牌才 开始出现。在最近 10 年时间,国内血糖仪企业在制造技术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依靠性价比 和渠道优势,不断分割外资品牌份额,尤其在 OTC 市场的进口替代趋势明显。目前,血糖 监测系统行业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可分为三个梯队:

国内血糖监测的市场可划分为两大类:零售市场与医院端市场,两者市场规模各自占比 约 50%。美国市场零售端占主导,占比高达 85%。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及血糖仪的家用 化趋势,零售渠道的增速要高于医院端,未来整体血糖仪市场增速约 20%左右。随着患者教 育和自我诊疗意识的提升,我国零售端市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从目前血糖监测市场竞争 格局来看,国外品牌强力主导市场竞争格局,其中罗氏与强生占比超过 50%。

公司传统血糖仪极具性价比优势,具备微量采血、快速检测、高精准度等核心优势。公 司核心产品血糖仪及配套试纸在同行业对比中性价比更高。公司产品的价格亲民,大多在一 百元以内,罗氏和强生的产品价格最高昂。但公司产品的采血量较少且时间短,测试范围与 市场上普遍相同,综合来看公司产品性能更佳,以准确、简单、经济的特点获得市场上消费 者青睐。

公司是国内血糖仪零售市场第一龙头,院内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大。2016 年公司血糖仪 在国内 OTC 市场占比为 36%,和鱼跃、怡成、艾康等企业拉开差距,稳居 OTC 血糖仪第 一龙头。到 2021 年公司在线下零售端市占率均超过 50%,销售量超过 60%,线上零售端市 场份额超过 40%,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医院市场因对血糖仪的性能要求高且价格敏感程度低 于零售市场,外资品牌罗氏、强生等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约为 80%。公司 2021 年在院内市场的份额约为 8%,院内市场占比较低,未来随着分级诊疗政策以及公司产 品、渠道不断发展,院内市场有望逐步提升。

慢病管理提升产品市占率。打造“生物传感+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全 程糖尿病及相关慢病管理模式,为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创新性、系统性的智慧医疗解决 方案,提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糖护士实现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和虚 拟教练的慢病管理应用软件与智能血糖尿酸测试仪实现软硬件的深度融合。由于糖尿病和高 尿酸作为慢性终身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糖护士 APP 不仅能根据患者的血糖、尿酸测试数据生成周报和月报,支持家人数据分享,还能够添加患者的化 验单、用药方案和控糖方案等糖尿病数字化管理的 18 项重要贴心功能,实现对患者治疗全 方位的帮助。

3.2 线:连续血糖仪上市在即,产品+渠道+产能塑造核心壁垒

我国 CGM 渗透率低,处于前期快速增长阶段。我国 1 型糖尿病血糖监测系统 2020 年 渗透率仅为 6.9%,预计到 2030 年渗透率将达到 38%;2 型糖尿病血糖监测系统 2020 年渗 透率仅为 1.1%,预计到 2030 年渗透率将达到 13.4%;妊娠型糖尿病血糖监测系统 2020 年 渗透率仅为 0.3%,预计到 2030 年渗透率将达到 1.0%。经测算,2020 年中国糖尿病持续血 糖监测系统市场规模约为 18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持续血糖监测系统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 179 亿元。

公司持续多年研发投入,预计 2023 年实现销售。公司从 2009 年开始投入 CGMS(连 续血糖监测)开发,采用微创植入式设计,运用第三代电化学传感器技术,该项目获得 2018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2020 年上半年完成临床试验,预计在 2022 年底拿到注册证,2023 年实现销售。与此同时也在推动美国的临床工作,预计 2022 年 Q3 进入临床,预计 2023 年 下半年能够获得 FDA 批准上市。

第三代生物传感技术全球领先,MARD 值全球领先。公司 CGMS 产品核心技术为基于 蛋白质工程的免电子媒介微创葡萄糖传感技术,是对酶修饰来实现直接电子传递的技术,即 第三代生物传感技术,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公司传感器技术上不同于目前德康和雅 培的产品,德康采用了第一代传感器技术,使用了独家专利的高聚物材料作为葡萄糖限制层, 而雅培采用了第二代传感器技术的“连线酶”技术,使用一种基于金属锇的介体代替氧气作 为电子传递剂。根据公司披露的临床数据,代表准确度的最核心的指标是 MARD 值为 7.9%, 目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CGM 三大核心技术形成高壁垒。CGM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发射器和显示设备。 传感器置于皮下用于测量葡萄糖水平,发射器将血糖水平发送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是接收 血糖值的终端设备。CGM 的技术难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传感器技术、算法和酶电极固定 技术。CGM 的准确性和舒适性由多种技术所共同决定,尽管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传感器, 但都在其他技术路线上不断改进和升级,除了专利技术以外还有大量 Know- How 积累。

CGM 市场竞争格局良好,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我国目前仅有雅培、美敦力、鱼 跃医疗等几家公司产品上市。评价 CGM 的核心指标在于准确性、舒适性以及产品的外延拓 展性和商业推广能力。第一、从技术指标来看主要评价 CGM 的精准度,主要是凸显技术难 点的就是 MARD 值、测量值落在测量点落在 Clarke 误差栅格(或 Consensus 误差栅格)分 析 A+B 区的比例;第二、从使用舒适性来看,是否需要指尖血校正、接收器、传感器大小、 检测频率、测试血糖区间、生物相容性等方面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体验感。第三、从 CGM 的外延拓展性来看,主要是看 CGM 产品是否可以和胰岛素泵联用,形成合闭环人工胰腺系统。 第四、从商业化能力来看,产品定价通常较高,对于医保支付和产品的院外销售渠道具有较 大的依赖。此外,CGM 的产能也是影响产品商业化的核心因素,产能主要受到自动化水平 及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等因素的影响。

并购全球血糖仪龙头企业,获得全球销售渠道。2016 年 1 月,公司和控股股东通过参 股新诺健康并购尼普洛 25%的股权,后更名为 Trividia Health Inc.。2018 年以 2.16 亿元进 一步收购 Trividia14.7%的股权,收购金额合计约为 2.72 亿美元,持股比例增加至39.7%。现在公司持有 Trividia100%的股权。Trividia 是全球第六大血糖仪企业,产品主要为 “TRUE”系列血糖监测产品和糖尿病辅助产品。公司在美国拥有较强的销售渠道优势, 未来将和 CGM 形成协同。

3.3 面:内生外延打开糖尿病管理广阔市场空间

综合指标管理更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根据 2020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由于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一个或多个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病、肥胖等疾病, 这些疾病将增加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速度。因此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指标的监控, 主要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及 BMI。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国产化率低,市场空间大。 血糖仅仅反应即时血糖,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 8~12 周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国际上公认的 “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在全球市场发展迅速,2014 年至 2019 年的收入平均增长 率为 6.53%。全球市场规模将从 2018 年的 409 百万美元上升到 2025 年的 636 百万美元。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的主要生产商有 Abbott,Siemens 和 Roche,2019 年其收入占比分别 为 30.04%,23.45%和 17.93%。我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器起步晚,目前市场主要由进口 企业占据,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高血脂检测知晓率低,政策利好检测市场发展。《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指 出,心血管患病人群已经达到 3.3 亿,较去年新增 4000 万,依然处于上升趋势。根头豹数 据显示,2018 年中国高脂血症患者(20 岁以上)知晓率仅为 24.6%,诊疗率仅为 21.7%, 相较于糖尿病的知晓率更低,对于高血脂检测需求将更大,未来将进一步增加对慢病检测需 求。我国血脂检测市场外资占比高,主要被 Alere、Abaxis、罗氏等外资企业垄断,国产化 率较低。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高发并发症之一,我国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需求增加。糖尿病肾病是 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糖尿病肾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30%至 50% 的终末期肾病由糖尿病引起。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 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 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 肾病的意义重大。

外延并购扩充 POCT产品线。2016 年 7 月,公司通过参股三诺健康管理对美国 PTS 公司以 1.1 亿美元收购,2018 年发行股份,做价 5.8 亿收购三诺健康管理剩余 65%的 股权,完成全资收购。PTS 的主要产品为血脂检测系统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系统,目前拥 有“A1C Now+”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Cardio Chek”血脂检测系统产品和 Cotinine 及 PTS Services 等产品,其中“A1C Now”和“Cardio Chek”品牌得到全球慢性疾病 检测行业的广泛认可。通过多年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公司已在该领域树立了口碑, 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以及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奠定了基础。

血脂四项实现突破,打开糖尿病管理检测新市场。 CardioChek 分析仪采用简单的指尖 采集少量血液。CardioChek 测试系统使用与临床实验室相同的技术 90秒内可得到测量结果, 且 PTS 产品通过全球经销商体系建立起覆盖 135 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和服务体系。PTS 为 全球 POC 血脂检测龙头。根据公司公告,2014 年全球 POC 血脂检测市场规模约 2 亿美元, PTS 约占 16%市场份额。 iCare 是基于液相生化技术平台和凝血技术平台的小型便携式多功能检测设备,用于基 层医疗和等级医院临床科室(ICU、急诊科等)进行基础生化、凝血、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检查,顺应国家医改号召,也符合公司“糖尿病慢病健康服务专家”战略愿景。其具有非常 好的跨平台、快速检验免维护和检测项目拓展等特点,为其针对的市场主要为:基层医疗小 型实验室、等级医院急诊、ICU 等科室。

分钟诊所 2.0 打造高效便捷的慢病管理系统。通过一系列综合仪器可以实现慢病检测、 指标分析、疾病评估、健康管理和数据管理。可实现一滴血检测多种慢病指标,包括血压、 血糖、血脂、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血酮检测。

4 研发与募投产能保障业绩增长

4.1 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创业务新增长点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1 年公司研发支出为 1.8 亿元,占收入比重为 8%,研 发投入助力公司各项研发与创新工作有序推进。公司共申请专利 58 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 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32 项,外观设计专利 7 项,新获 59 项中国专利授权;PTS 共新申请 12 项国际专利,新获 31 项专利授权。

未来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在 iPOCT 和互联网智能化两个方向。第一、构建 iPOCT产品 体系,继续加快在电化学平台、光化学平台、荧光免疫平台及移动医疗平台多平台上系列产 品的研发,推动多指标试剂盒,便携式全自动多功能检测仪等产品的研发注册和生产。第二、 基于“互联网+生物传感+健康管理=智慧健康”的发展规划,强化移动医疗产品创新能力, 开发系列具备数据传输功能的血糖监测和慢性疾病检测产品,打通院内、院外血糖管理系统, 推出“分钟诊所 2.0”,构建糖尿病及相关慢性疾病健康管理和服务体系。

4.2 募投:产能扩建保障 iPOCT 与 CGMS 规模化生产

2020 年 12 月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5 亿元,用于推进 iPOCT(智能化 即时监测)和 CGMS(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业务。公司将计划 2.5 亿元用于 iPOCT(智慧化 即时检测)产品产能扩建项目,1.5 亿元用于 CGMS(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产能建设项目。

三诺生物 iPOCT 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产能扩建陆续进行中。公司投入 10 亿元人民币 建设的专项 iPOCT 产业园区,2021 年 1 月公司 iPOCT 产业园项目桩基地开工,分三期建 设,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 5 年,建成后预计年达产产值 30 亿元。拟分为三个模块建设,分 别为 iCARE 生产基地、AGEscan 生产基地和 CGM 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三诺生 物全球研发的新产品 iCARE 、iCGMS 的规模化生产,为慢病防治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4.3 渠道:强化零售市场,推进院内与国际市场

在渠道建设与市场推广方面,公司实现了从以零售市场为基础逐步向医院市场和海外市 场的拓展。 线上线下开拓零售市场。零售市场目前是公司最主要的方式。公司通过药店、区域经销 商、电商平台等渠道将产品销往终端用户,通过推动患者发现计划,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 产品的升级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公司的线上销售从 2014 年开始,截至 2020 年 末已经建立 300-400个线上团队。线上平台有 80多个产品在销售,比如胰岛素针头超过 2000 万销售额。2020 年公司线上国际电商业务也实现了将近 5000 万的销售,在北美部分国家成 为销售额排名前三的品牌。 充分利用分级诊疗发展机遇,院内市场快速推进。加强基层医疗业务,加速基层医院和 诊所开发,产品快速覆盖基层社区诊所,利用区域一体化项目,快速开发高质量医院,从而 提升临床市场份额。针对临床市场打造的“金”系列产品、双功能产品、多指标检测系统, 分钟诊所以及院内血糖管理系统。针对公司 POCT产品的销售,成立专门的部门,通过新的 商业模式进行推广。公司在 2020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学 术年会暨“数字健康与糖尿病”论坛(简称 CHMIA)公布了 DPCC 项目与“全专协同糖尿 病闭环管理模式”亮相该论坛,充分展示了公司进军院内市场的目标。

并购整合全球网络,开启“国际精耕市场模式”。公司国际化战略已经在南亚展开试点, 通过并购 PTS、Trividia 开拓北美市场,也通过投标等方式继续拓展其在墨西哥、非洲等地 的业务。Trividia85%的收入来源于美国,15%的收入来源于美国以外的国家。PTS60% 的收入来源于美国,40%的收入来源于美国以外的国家,北美渠道较为成熟。公司已经建立 了全球销售渠道资源、供应链资源、品牌资源以及多年累积的丰富国际经营及销售经验,在 现有的销售渠道和终端上叠加新产品,有利于提升新产品的边际贡献,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 益,不断提升公司旗下产品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

5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假设 1:假设血糖测试仪器的 2022-2024 年销量增速为 10%、10%和 10%,价格增长 分别为 5%、5%和 5%; 假设 2:假设血脂检测系统 2022-2024 年销量增速分别为 30%、30%和 30%; 假设 3:假设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 2022-2024 年销量增速分别为 30%、30%和 30%; 假设 4:考虑到 2022 年 8 月已经申报产品上市,预计 2022 年 Q4 和 2023 年 Q1 上市, 假设 CGM2023 年上市,参考同行业同样产品的价格水平,预计 2022-2024 年单价大约 400 元一个,销量分别为 30 万个和 60 万个。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