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棉花事件前,李宁、安踏等国内运动鞋服企业本就保持稳定增长,突发事件进一步加速了国内企业的成长。

杨现华/文

在上年同期收入和净利润双双高增长后,李宁(2331.HK)2022年上半年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内其他运动鞋服品牌如安踏、361等也都纷纷预喜。

在国内企业收入大踏步向前时,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步步退败。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收入连续大幅下降,耐克也“不遑多让”,突发事件或许短期可以刺激消费,但国产品牌的持续增长说明运动鞋服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到来。

虽然保持了快速增长,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仍在高速扩张中,过去几年复合增长率远超过10%。国内企业虽收入规模有了明显增加,但较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仍有不小差距。在一个仍在继续增长的市场中,仍有足够的空间供国内运动鞋服企业去发挥。

增长依旧

李宁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4.09亿元,同比增长了21.7%;受毛利率下跌影响,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11.57%至21.89亿元。折扣的增加和原材料、人工费用的增长是造成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当然政府补助增加等带来的其他收入增长也是李宁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推手之一。

在疫情和高基数的双重不利影响下,李宁的收入仍能取得双位数的增长已属不易。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约65%至101.97亿元;归属净利润增长约1.9倍至19.62亿元。2022年上半年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受到疫情影响,在上年同期高基数下,李宁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除了李宁外,国内其他运动鞋服上市公司也已经发布了盈利向好的业绩预告。较早发布业绩预告的是特步国际,其2022年上半年收入及未经审计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综合溢利增长均不少于35%。361度则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归属溢利同比增长不少于30%。

国内运动鞋服龙头安踏体育还未发布业绩预告,但2022年上半年,安踏、FILA、其他品牌零售流水分别实现中单位数正增长、低单位数负增长、30%-35%正增长。

在上年同期高基数和疫情反复下,相关上市公司二季度受到影响。以安踏为例,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安踏、FILA、其他品牌零售流水分别实现同比中单位数负增长、高单位数负增长、20%-25%正增长,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疫情对以线下为主的运动鞋服企业影响明显。

2021年,国内运动鞋服企业的业绩暴涨离不开所谓的新疆棉花事件的刺激。这场起始于2020年、在2021年年初继续发酵的炒作事件中,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国外企业宣称抵制中国新疆棉花,其产品毫无意外地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自发抵制。

在户外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外竞争对手自掘坟墓,李宁、安踏等企业趁机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2021年上半年李宁收入增速创下上市以来新高,安踏体育同样创下近10余年来的最快增长。

突发事件只是一个偶然因素。无论是2021年全年还是2022年上半年,国内运动鞋服企业继续保持不错的增长说明,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在短期内确实加快了国内企业的收入增长,短期内加速了企业增长,并不改变国内运动鞋服企业持续增长的基本趋势。

近年来,国内运动鞋服二线品牌如361和特步国际等企业的增长有所反复,除2020年疫情影响外,李宁和安踏两大一线公司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与之对应的是,国外竞争对手的日子并不好过。

对手失速

就在李宁发布半年报之前,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阿迪达斯发布2022年二季度业绩报告,当季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实现收入约50亿元,同比下降35%左右。阿迪达斯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公司自己也犯了错误。

阿迪达斯预计2022年下半年大中华区收入将下滑双位数,但这并不是阿迪达斯收入在大中华区的首次下降。2022年一季度,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销售就下降了34.6%至约70.42亿元,连续两个季度收入降幅都超了三成。

而2021财年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收入约合335.61亿元,同比微增约3%,增长基本停滞。其中第四季度下滑20%左右,已经开始明显跳水。考虑到低基数实际情况更糟,2020年突发疫情影响,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收入下降了约16%。在此之前,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市场一度实现销售额连续23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另一对手耐克的日子也不好过。公司在6月公布2022财年报告(截至2022年5月31日),2022财年耐克在大中华区收入约合485.72亿元,同比减少13%,其中第四季度收入约合101.3亿元,同比减少约20%。而在上一个财年即2021财年,耐克在大中华区收入提升约24%至82.9亿美元。

对于未来,阿迪达斯预计2022年大中华区收入下滑双位数。新疆棉花事件至今,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收入持续减少,且仍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

耐克虽没有直接披露大中华区的业绩指引,但管理层谨慎预计2023财年营收将实现低双位数增长,可见耐克对来自中国的收入增长并没有太多信心。

与之对应的是,早在年初,李宁就给出了2022年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长10%-20%的预期,上半年公司净利润符合预期,收入则超出预期。多家机构的观点也是如此,认为李宁上半年的业绩超出预期,纷纷上调未来业绩。

成长继续

首先从经销商数量上看,2019年李宁的经销商数量达到新高的7550家,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6933家和7137家。公司的经销商数量不增反降,说明李宁并没有在疫情期间贸然扩张渠道。安踏与之类似,2019年公司仅在中国就拥有10516家安踏门店,2021年安踏在中国大陆和海外拥有9403家安踏门店,门店数量也在减少。

门店的减少并没有影响其收入的贡献。以李宁为例,2019-2021年公司经销商中的特约经销商分别为5157家、4763家和4770家,贡献的收入占比为49.5%、47.9%和48.1%。按照当年的收入,特许经销商分别贡献营收约68.66亿元、69.25亿元和108.53亿元。2022年上半年,特许经销商收入占比为47.5%,贡献收入59.01亿元。

线下经销商是各家运动鞋服收入的基本盘,电商渠道则是贡献主要增量的渠道之一。近年来,李宁的电商渠道始终保持高增长,2019-2021年公司电子商务渠道收入分别取得约40%、29.9%和58.4%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增速为19.2%。在所有渠道中,电商渠道无疑是最亮眼的。

2019年,电商渠道占李宁收入的比例只有22.5%,2021年已经增长至28.4%,2022年上半年小幅增长至28.5%。这意味着2019年李宁来自电商的收入只有约31.21亿元,2021年已经迅速增长至64.13亿元,增长了一倍有余;2022年上半年公司电商收入已经达到35.34亿元。

2019年,李宁电商收入仅占到特许经销商的45%左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占比已经接近约60%。虽然各渠道有了快速的增长,但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李宁等国内企业还有不少的差距。

从收入上看,2021财年阿迪达斯收入已经不及安踏,但李宁还与其相去甚远。2022财年,耐克的收入虽然有明显下降,在大中华区仍有近500亿元,遥遥领先诸多竞争对手。李宁的收入还不及其一半,国内运动鞋服仍有很大空间。

而且,即使短期内无法取代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市场地位,在一个数千亿元的增量市场中,已经取得领先优势的企业显然占据了更佳的竞争位置。目前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仍处于成长期,行业增速领跑全球。据欧睿数据,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达到3718亿元,预计2022年同比增长14%达到4251亿元。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2016-2021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的复合增速达到14%,明显高于同期全球运动鞋服5.3%的增速以及国内服装市场4.8%的增速。

在快速增长的行业内,即使从疫情前看,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增加中。根据申万宏源报告,自2017年以来,国产品牌不断从国际品牌手中瓜分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市占率由2018年的34.7%上升4.1个百分点至2021年的38.8%,而国际品牌市占率由65.3%下滑至61.2%。

申万宏源已经不止一次在报告中指出,二季度已经是运动服装的基本面底部了。展望下半年及2023年,低基数效应叠加终端消费复苏,相关公司业绩仍有提速空间。其中,国产品牌经营韧性明显,国货崛起趋势下国货运动品牌的成长空间仍将看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