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内容来自《经济观察报》,果戈/文)


能够抓住“临界点”做投资的基金经理无疑是可贵的。

这既需要对产业的了解,也需要对个股的深挖,更需要基金经理有意识地在趋势、信仰与净值曲线中做出恰当取舍。

作为泓德基金“中生代”基金经理代表的于浩成,便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


01中观产业+微观公司


相比于纯粹自下而上挖掘,难以看到市场全貌,和自上而下的宏观,干扰因素过多,于浩成的投资框架是“中观产业+微观公司”。

究其逻辑,于浩成认为,在当下经济发展总量增速降档背景下,把握存量升级和结构性投资机会尤为重要。

“一个明显的变化,中国新产业、新技术的迭代快,产业环节多,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是增加的,除了目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方法,我觉得更加需要深入产业内部去学习研究。”

的确,随着创业板的初步成熟、科创板也进入了第三个年头,科技上市企业的容量和标的日益增多,复杂程度也与日俱增。

在于浩成看来,一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花时间做行业轮动和博弈,势必会在产业研究的精度上相应减少。

“我会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大的投资机会,在新兴行业里扎根研究。”于浩成表示。


02最早的“半导体人”


事实上,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出身的于浩成在实业工作的经验率先打通了科技赛道里的半导体行业。

07年本科毕业后,于浩成便“误打误撞”进入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分别在Brooks automation(布鲁克斯自动化公司)和如今的半导体龙头北方华创的前身北方微电子进行半导体设备研发。

09年,于浩成选择重新回到学校考取经济学硕士,2012年正式踏入资本市场,成为了阳光资管制造行业的研究员。

然而彼时的A股市场,半导体投资标的几乎为0,于浩成的半导体实业经验并未给其加分。

“那时候大家对这个行业没有太多认知,上市公司也没有相关标的,或者都是擦边的,不是真正的半导体公司,所以在阳光资管我主要研究机械、军工、钢铁等大制造相关行业。”于浩成坦言。

2015年7月,于浩成进入公募基金,先后任中欧基金制造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并于2018年1月,发行了他公募生涯的第一只基金中欧先进制造。

随后,A股市场受到基本面回落、贸易摩擦、汇率、股权质押风险等多重因素冲击,至全年震荡下跌。上证综指当年跌幅近25%,创业板指跌近29%,全年仅8%个股上涨,权益类基金全年平均收益为-17%。

“当年管理科技制造的基金经理非常艰难,特别是2018年美国对科技行业的打压和增加关税等措施,对有出口业务的制造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科技行业更是影响巨大。”于浩成回忆道。

03经历过“砺炼”才能看清未来


一入场便经历过市场Hard模式考验的于浩成,在今年以来的市场波动下泰然处之。

“尽管,2018年可能是科技制造行业最艰难的时候,但也是酝酿巨大回报一个非常好的时间,随后2019年半导体崛起,紧接着2020年新能源、光伏、电车等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好的回报。”于浩成称。

就在2020年于浩成也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阶段,7月加入泓德基金,在公司投研体系的支持下投资能力圈不断扩展。

早先的经历坚定了于浩成对科技方向前景的信心,而在其中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是其关注的重点方向。

于浩成举例说,其中对于产业升级,韩国及中国台湾对我们非常具有参考意义,这两个地方均较中国大陆率先进入老龄化,但人均GDP增速却依然非常快。比如韩国,过去几十年很少再有新的经济体能够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前段时间韩国却进入了全球公认的发达国家行列,核心原因是随着劳动人口萎缩,产业需要从靠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来增强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于浩成表示,“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路径,中国的存量产业从中低端到未来的中高端其中也将蕴藏着广阔的投资机会。”

此外,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等新兴成长产业也是未来大发展的趋势。


04寻找“临界点”投资


于浩成认为,对于新兴成长行业的投资,重点在分析这类产业是否到达从初创期到高速成长期的临界点,这个临界点的跟踪、研判是比较重要。而跨过临界点需要4个指标,技术&产品突破、有效需求爆发、盈利模式适配、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出现。

例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Model3是一个关键产品。因为它把驾驶体验、续航、成本三个方面达到平衡,推动电动车产业的渗透率大幅提高,形成从之前的产品变成市场能够接受的商品。

而在寻找临界点的过程中,于浩成选择观察的同时小仓位“试探”。

“在距离临界点比较远的时候,我可能会用非常少的仓位买进持续观测,一旦突破就会大仓位跟上。”

如果用该逻辑套用在“老本行”身上,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于浩成并未大举布局半导体板块,而是在指标清晰之后才逐步持有。

于浩成表示,早期我投半导体特别少,因为一些指标还没有满足我的条件,第一个是有效需求还没爆发,产品技术也处于劣势,在追赶阶段,国产化意愿也未体现出来,但2018年之后,中美贸易摩擦算是一个催化剂,将有效需求打开了。

“从最近两三年观察来看,半导体也确实跨过了临界点。跨过临界点之后,我对半导体产业的信心就增强了,所以后续投的半导体标的会越来越多。”于浩成坦言。


05个股筛选重视两个维度


对于个股的筛选,于浩成看重的是公司管理层和竞争优势。

于浩成认为,“选择高成长行业投资,一定会研究公司管理层来把握确定性,公司的治理结构,股东跟管理层的利益是否一致、创始人的背景经历、创始人的基因和能力都是考量方面。”

而在选择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方面,技术领先、品牌定价能力及渠道优势等都是于浩成需要丈量的标准。

“判断公司能不能把竞争优势建立起来,并不是静态丈量。如果静态的要求投资的公司一开始就要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或是壁垒,那么有些公司已经到了成长的中后期,就变成一个价值股了,或者错过一些潜在的大牛股,因此成长股基金经理可能更多去分析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以及构建的过程。”于浩成进一步解释。

有着较为鲜明的成长风格,成长性放置于第一位的于浩成,选择对估值适度容忍。他表示,“但估值不能太高,成长性、盈利质量是优先选择的指标,再来兼顾‘估值’,而获取低估值的机会主要依赖于早期挖掘次新成长股+逆向投资选择景气反转的行业。”

而良好的业绩也证明了于浩成对于成长性投资的能力。根据泓德基金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于浩成所管理的泓德产业升级混合基金,自今年2月份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85%,超越同期基准12.61%,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15.34%。这意味着,该基金收益率大幅跑赢市场及业绩比较基准。


06能力圈不断拓展


在对科技制造领域的投资框架逐步确立和实施后,于浩成再次走出舒适区,将投研能力圈进一步拓展。

来泓德基金之后,2021年于浩成开始接手管理泓德泓汇,因为之前产品的行业配置比较均衡,包括了消费、金融等行业。

所以于浩成花费半年时间,研究了大量的包括消费、医药、金融等行业的公司,并用自己擅长的行业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将自己逐步从大制造方向的基金经理,拓展为全行业基金经理。

基于成长风格的投资经历和选股框架,于浩成对其他行业同样追求产业的爆发性和高成长性,而符合“审美标准”的公司更容易把握,理解也更为深刻。例如,成熟的消费行业中他会重点关注高成长性的新赛道新消费。

谈及未来的A股市场,于浩成认为,A股市场在三季度以后的未来两三年预计还是机会大于风险,一是除了局部的行业估值比较有特异性,A股整体估值不高,成长行业总体上的估值依然有空间。

二是随着经济逐步企稳,疫情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三是更长期角度,依然看好未来3至5年中国产业升级所孕育的投资机会。

具体板块方面,看好新兴成长中的新能源、半导体、智能驾驶等方向,而周期成长中看好中、下游制造和消费升级等方向。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相关证券:
  • 泓德产业升级混合A(013861)
  • 泓德产业升级混合C(013862)
  • 泓德泓汇混合(00256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