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到,在光伏产业如此火热的这两年,参与者的投资热情难以抑制;但其中硅片环节份额第一的企业投资相当克制,使得截至当下硅片环节的盈利状况都可圈可点。但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中很罕见,更多的情况是拼命扩产,甚至业外人士也来参与,这一轮的光伏也不例外。
最近,有乳制品企业公告拟投资100亿进入光伏领域;无独有偶,8月17日,有玩具公司也公告进入光伏领域,总投资52亿。龙头企业的克制与场外人士的热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将视角拉长,这样的情况并非第一次,光伏领域也非独一份。产业内的扩产十分容易理解,本来就是以此为生,需求爆发要保住市场份额,要持续提升效率,产能扩张是应有之义,虽然难逃下一轮周期的寒冬,但只要控制好财务风险,这并无可厚非。但产业外的进入者选择这个时间点往往是并不理智的,本身缺乏技术积累,各种生产资料如设备、人员、原材料等成本都处于高位,这个时候投资的产能往往在品质和成本上都缺乏竞争力,还有可能还没赚到钱、行业景气就已经过去。
道理很容易解释,可为何每一轮高景气的阶段都有人飞蛾扑火呢?个人的理解是,赌性下的贪婪以及场外的胜负手可能是重要的原因。
赌性下的贪婪在投资中也经常需要面对,万一景气度还能持续几年呢,万一产能增长没那么快呢,很多时候产业投资中也存在不理智的行为,那些幸存者的故事总是给他们鼓舞,但他们却忘记了任何决定都要基于概率图景而非幸运儿的经历。
另外的原因在于资本市场,上面提到两家公司,如果我们翻看其经营状况,可以发现一些共性,就是主业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且投资规模远超净资产水平,有一种破釜沉舟、以小博大的感觉,而市场给予的关注会快速反应在股价之上。不管产业投资是否成行,但股价的上涨已经有了,背后的故事我们固然无法知其全貌,但这样的搭配至少目的不纯吧,很有可能你以为他是产业投资,结果人家在故事中赚钱。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机制都是激励产业发展的微观设计,产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壮大,但只不过有人成就了王者,有人成为了代价,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在各种行业中周而复始的发生。
作为投资者,我们当然要避免成为代价。因此还得老生常谈,利润的波动并不重要,站在强者的一边,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考量。
以上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 中泰兴诚价值一年持有混合C(010729)
- 中泰开阳价值优选混合C(011437)
- 中泰星宇价值成长混合C(012002)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