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丽| 文

巴菲特、彼得林奇、约翰涅夫,美国上世纪70年代群星璀璨时的三位投资大师,作为大众最熟知的代表性人物,分别对应着优质企业策略、成长策略、低估值策略。

优质企业策略:公司有护城河,存续期久,有稳定的高ROE、高现金流。用现金流贴现模型估值的时候,代表后面几年现金流的「尾巴特别长」。

成长策略:看重未来一至三年的增速,看PEG。适用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增长特别快。

低估值策略:对所有指标做保守估计,且强调公司的经营状况向好,「它的估值必须比保守估算的价值更低。」

汇丰晋信基金吴培文做了一件有创造性的事:将三种经典策略混合。

1.

吴培文管理汇丰晋信价值先锋期间,就尝试过「三种策略混合」。

这只基金借鉴了约翰涅夫把三种「低估值」子策略混合的做法,包括:低估值成长股、高分红成长股、早中期的周期股。

以二季报的前十大持仓为例,价值先锋持有的低估值成长股包括伊利股份晨光生物新宝股份康德莱中际旭创中科曙光。共同特点是,估值处于自身的低位,同时有一定成长性。

持有的高分红成长股包括中国移动。吴培文的初筛标准是分红率2%以上,且有一定成长性。

早中期的周期股包括中青旅中信证券三七互娱

粗略来看,吴培文在价值先锋中所买的,是市场中的非知名成长股。简而言之,「它们是好公司,但不在市场的脉搏上。」

这种做法有点涅夫的味道,涅夫常在「知名」与「非知名」之间做文章。

吴培文的代表作——汇丰晋信价值先锋,自2019年5月18日管理至今,任职回报96.06%。过去一年、过去两年、过去三年累计收益率分别是7.37%、45.75%、90.66%,同类排名14/366、9/319(前3%)、2/254(前2%)。(数据来源:汇丰晋信,累计收益率经托管行复核,截至2022.6.30。晨星,中国开放式基金-大盘平衡股票分类,截至2022.6.30)

吴培文的新基金汇丰晋信策略优选,混的东西不一样,是「优质企业策略+成长策略+低估值策略 」,相互之间的风格差异更明显。

2.

吴培文在汇丰晋信价值先锋的实践中,体会到在策略层面,多策略混合的alpha分散度是最强的,「值得推广」。

「不太会有特别严重的事把我击倒,我永远会在那里。」他谈及alpha来源分散的好处。

多策略混合的前提是,各自是有效策略,叠加起来是线性关系。三种策略混合后,波峰波谷就相对没有那么剧烈。即使客户不做择时,长期套牢的风险也会相对较小。

优质企业策略+成长策略+低估值策略,三者同属价值策略,相互叠加并不矛盾。吴培文认为,本质上,它们是同一策略,均可以在现金流贴现模型上有所解释,是同一原理在不同特定条件下的简化。

这种混合策略,隐含了均值回归的规律。「首先会起到平均的效果,波峰波谷相对拉平。长期的收益率可能会低于三个策略之中最高的策略。」吴培文称。

其次,在「混合」的过程中,吴培文遵循一个原则:当某个策略的可行性很差,没必要强行混那么多,可以把仓位降下来。但任何时候,三种策略必须同时都有。

就像2020年底「茅指数」盛况空前,吴培文按照优质企业策略筛选,发现可行性很差,群体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就应该减仓。

为了便于理解,吴培文形容,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人肉量化」。产品管理具有明确的规则和流程。

整个流程大致为:吴培文在全市场中对每个策略做初筛,大致获得700-800只初筛标的。然后快速主动判断,压缩至100只。三个策略加总,股票池总共300只。之后,他调研、看年报、验证质地,做主动管理。

同一个人做三种策略,为什么没有其他人做?

「因为做起来很累。」吴培文说。

国内鲜有人做,在海外却相当普遍,甚至很多产品会把不同国别的资产进行混合。

3.

任何一条主线都可以看错,这是吴培文的原则,他最终靠概率获得胜率。

他持仓的一大特点就是,很少有股票超过6%。

「我的原则就是,消灭重仓股。」吴培文掷地有声。

茅指数崩塌之后,吴培文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愿意为「安全」买单。

「估值高位的股票很难吸引我。有的时候或许我会判断错误,但我不较这个劲。」低估值也是对吴培文策略最大的保护之一。

吴培文说,他的价值观就是首先要活下去。他是一个愿意 「为了活得久,牺牲生活质量 」的人。

「凡长寿者,生活都有点无聊,早睡早起,不吸烟,不喝酒,饮食清淡,经常锻炼,心情平静,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欲望。活得久的人,生活很简单,有时候似乎会失去很多生活的乐趣。」吴培文解释道。

投资方法论源于性格,也源于经历。

吴培文初到汇丰晋信基金。当时研究总监鼓励他大胆尝试,吴培文挑了一只市场一致预期较高的机械股,之后却暴跌,甚至多年后业务重组。自此,他对所谓 「一致预期以及确定性 」,抱着深深的怀疑,股票市场上没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确定的,只是概率大小而已。

之后,吴培文做基金经理的第一天,恰逢 「市场熔断 」那个上午。自此,风险意识在他心目中就变得异常强。

他要抑制这种不确定性的发生,就通过组合管理角度,让多个低相关性alpha交叉。

吴培文对深度研究的看法是:深度研究若真能带来确定性,那投入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但很多时候投入和产出并非线性的,有些时候甚至是一种低效率的方式。投研的投入也遵循边际效应递减。一个标的研究一天可能达到60%胜率;再加一天,可能增加10%的胜率;再多看一天,可能只能增加1%。他需要对全市场进行覆盖,用于判断每一个股票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快速判断,争取胜率达到一个最经济的水平才是合理的。

「我追求的是组合的胜率,不是个股的胜率。这是有科学原理的。」他解释道。

4.

「我所做的多策略混合,也是一种执着的学术探索。」吴培文在采访尾声感叹道。

第一个启发他的人,是丘栋荣。

丘栋荣是原教旨主义的价值投资者,以PB-ROE框架著称,成名于汇丰晋信基金。十年前,吴培文也曾经怀疑,是不是太认真,会不会变成「死读书」。后来他渐渐领悟,规则化、流程化是好东西, 「死读书 」挺有效果的,不要做太多自以为是的事。

自2011年始,汇丰晋信基金就强调业绩的 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期。所谓 「可解释 」是对过去的,能清楚知道过去收益来源。所谓 「可预期 」是对未来的,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是可以repeat (重复)的过程。

第二个启发他的人,是约翰博格,「指数基金之父」。指数产品基于投资规律设计,简单、一目了然、且受众最多,博格抓住了行业本质。

「我的产品借鉴了这个理念,基于投资规律,给客户提供一个简单的投资方案。我的每一个产品,背后的道理都很简单。」吴培文总结。

业内,在很多人把风格做得越来越极致的时候,吴培文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

吴培文称,所有做价值策略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因为「你要与市场保持一定距离。」

对话吴培文

安全感

问:规则化带给你的是什么?

吴培文:极大的安全感。

问: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认同一些能够长久的规则?

吴培文:基金经理最大的挑战是衰老。如果35岁时能做到的事,在45岁做不到了,会带来很大的痛苦。

所以敬畏的是时间,难在持续,以及如何长期自律。

问:对基金经理而言,衰老意味着什么?

吴培文:基金经理做到一定程度,往往是靠社会认可、成就感支撑着。就像爱情会转化为责任。

问:听起来有点像龟兔赛跑。

吴培文:是的。投资是一场长跑,多策略混合天生跑不快,它是为了跑得远而准备的。

问:你做过工程师?

吴培文:是的,对工程师而言,开工一定要有图纸。我做的所有事情,大致的蓝图已经有了,只是细节必须在现场环境下打磨、测试。希望最终能够成为可以传承的投资方案。

问:你的职业愿景是什么?

吴培文:我希望最终有一天,这套理想可以实现。围绕信息的处理建立投资的规则和流程,规则和流程的背后是投资的原理,生产大多数人都容易理解的简单产品。这套体系跟传统有什么区别?

我希望它最终像约翰博格的指数基金一样,是可传承的,可以长期服务大众。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在投资行业的所有愿望都达成了。

科学大于艺术

问:从业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吴培文:当时,汇丰晋信基金引入PB-ROE体系,我最初多少有些疑虑。

十年之前,市场上概念、题材横飞,普遍观点是做股票要灵活。接受一套约束性很强的偏价值的理论框架,强调符合PB-ROE体系的低估值的股票,舍弃那么多能涨的股票,看起来像是束缚。

但事实证明,这套方法是前瞻的。回过头看,汇丰晋信基金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体系,个人主观艺术性判断是第二位的,尊重投资规律是第一位的。

问:按照这套体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吴培文:基金经理不是驯龙骑士。整个组织是一架机器,基金经理是其中的最核心的那个齿轮。

问:为什么强调科学大于艺术?

吴培文:我一直把我的产品和我个人进行剥离。我的产品是基于投资原理构建的,不是围绕我个人构建的。科学性的东西,我们可以传承下去。艺术的东西很难传承。

问:PB-ROE体系,对你内心的震撼是极大的?

吴培文:我研究过全世界排名前20的资产管理公司,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靠投资规律驱动,靠规则和流程驱动,个人投资艺术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已经工业化了。

最初向我传递这个信号的,是当年的PB-ROE体系。

策略

问:汇丰晋信基金强调业绩归因,过去你的策略实践里,什么贡献alpha较多?

吴培文:我做过长期业绩归因,最大来源是好公司,其次是低估值。

问:行业如何分布?

吴培文:成长性行业的胜率高。医药、家电、电子、计算机、食品饮料、轻工,这些行业在我心里是加分的。胜率低的板块我会比较谨慎,比如航空,有可能对的那一次很风光,但历史上的整体胜率不高。

问:为什么强调三种策略都源于现金流贴现模型?

吴培文:它们都可以在现金流贴现模型上得到解释,都在价值策略框架之内。

举个例子,我不做风格轮动、不做行业轮动、不做景气赛道、不做因子择时,这些很难在现金流贴现模型中得到直观地解释,与价值策略关系不大。

问:三个策略,股票覆盖面很大,如何高效筛选?

吴培文:我是按公司质地分层的。按照上市公司的规模、质量、财务水平分层,不同层次的公司,信息质量不同,然后一层一层往下看。

问:你的信息来源是什么?

吴培文:阅读财报。年报和中报是我最重视的信息来源。认真看,能够感受到好公司和差公司有天壤之别。

问:看财报的时候,有哪些瞬间让你感受到好公司吗?

吴培文:一个好公司披露的报表,往往表达准确,制作精美。举个例子,很多上市公司发布的调研纪要是不排版的,众多问答之间没有分段符,看起来很累。但我曾经看到一个公司发布的调研纪要,问题和回答用不同字体区分的很清楚,再看了一下公司名字,果然是个好公司。

就像一句老话:一个公司好不好,看厕所就知道了。

问:你对好公司的感知是什么?

吴培文:按照彼得林奇的说法,要听同行推荐。如果同行都认为好,它一定有可取之处。

我最警惕的是,通过评价董事长的企业家精神做判断。能做到上市公司董事长,道行普遍超过我,他们打动我是很正常的,不足为凭。

问:调研中能感受到更多细节吗?

吴培文:调研中,定性地识别好公司是非常容易的。你可以尝试激怒一个好公司,好公司不会生气,他会很客观地反思自己,回应你的问题。反而普通的公司,反应可能非常激烈。

类似的,一个人如果足够优秀,也不会轻易显得很生气。其实这些东西很简单,你很容易感受到。

相关证券:
  • 汇丰晋信价值先锋股票A(004350)
  • 汇丰晋信价值先锋股票C(015364)
  • 汇丰晋信策略优选混合A(016174)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