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医药,

(小伙伴可以先看下昨天文章哈,链接在这里!)


大家对医药的态度挺两极分化的。

有看空的,“看到医药的,就得拉黑”

也有看好的,“那说明春天不远了”

那“医药估值新低”、“公募仓位配置新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医药的基本面又有什么新变化呢?

今天来说一说。

01

公募的7次减仓

黑线是医药指数的走势,

蓝色阴影面积是公募基金医药行业仓位变化。

回顾历史,公募基金曾7次减仓医药

第一次低点出现在2007年下半年,公募医药仓位从5.88%降至3.18%,然后又在2018年上半年加回去了。

但这个公募持仓的最低点并不是医药行情的最低点,医药行情直到2008年10月才触底。

第二次低点出现在2009年上半年,公募医药仓位先从7.78%降至4.21%,然后又加回到了6.22%。。

这次就错的离谱了,因为从2008年10月涨到2010年12月医药行情都是上涨的,足足涨了2年零2个月。

第三次低点出现在2011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也是先砍仓,再加仓。

这次稍微靠谱点,加仓后没多久医药就止跌了,然后震荡反弹。

第四次低点出现在2014年下半年,公募基金医药仓位从16.61%暴跌至9.37%,然后就维持在这个水平附近,直到2018年上半年才又加回去。

这之间的行情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

2015年上半年医药继续涨,公募又跑早了。

2018年下半年,医药暴跌,公募刚加完仓就迎来了暴跌。

迫不得已,2018年下半年又砍掉了2个多点的医药仓位,这是公募第五次减仓医药。

而且减仓后,整个2019年,公募都没敢再加仓医药,但2019年医药却涨了38.21%,涨幅靠前。

比较这5次减仓,除了2009年上半年那次做的还可以,其他4次都可以用“错的离谱”来形容。

然后就是2020年下半的第六次减仓,和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第七次减仓,因为公募持续抛售,医药行情一波低过一波。

所以,结论很清晰:

公募基金几乎没有判断医药行情底部的能力,公募医药仓位的最低点也很难和医药行情的最低点对应起来。

02

为什么表现这么差?

可能有人奇怪了,不是说基金经理是专业投资者,大部分主动基金也跑出了超额收益吗?

为什么公募在医药上的操作会这么差呢?

这就牵涉到怎么比较了。

(1)2014年下半年

先说2014年下半年,当时医药涨的好好的,公募为什么要大减仓呢?

我们看减少的仓位去了哪,

主要是大金融。

非银金融(券商、保险)仓位从4.2%提升到了13.9%,

银行仓位从5.77%提升到了10.54%。

比较下2014年下半年的行业涨跌,

非银金融涨了153.92%,排名第1。

银行涨了72.99%,排名第6。

医药涨了17.15%,排名第27。

2014年下半年减仓医药似乎没啥毛病。

(2)2020年下半年

2020年下半年,公募基金医药行业持仓从17.17%降到了13.71%。

减少的仓位又去了哪呢?

主要是食品饮料和新能源。

食品饮料仓位从10.4%提升到了14.02%,

新能源仓位从5.57%提升到了7.8%。

比较下2020年下半年的行业涨跌,

新能源涨了60.03%,排名第1。

食品饮料涨了49.95%,排名第3。

医药只涨了6.26%,排名第19。

这次减仓依然没啥大毛病。

(3)2009-2017年

还有2009-2017年,我们分成两段来看:

2009-2014年,虽然有过两次阶段性减仓,但公募基金对医药行业的持仓整体上是增加的。

期间,医药行业涨了228.56%,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虽然阶段性犯了点小错误,但公募基金大方向上是没错的。

然后就是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底了,整整2年半,公募对医药的持仓始终在10%左右徘徊。

为什么呢?

这期间,医药行业跌了14.41%,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8,表现不好不坏吧,市场平均水平。

但食品饮料表现却异常亮眼,涨了42.24%,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公募仓位也大幅向食品饮料倾斜,从3.31%提到了10.09%。

总的来说,

公募的态度很明确:

(1)谁可能跑赢市场平均,我就买谁。

(2)谁可能跑输市场平均,我就卖谁,

(3)至于可能和市场打个平手的品种,那就拿着。

专业一点的词汇就是“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行业”。

所以,

跌多了,从来不是公募加仓的理由,将来可能跑赢市场才是公募加仓的理由。

也就是说,相比跌幅,他们还是更看重能带动行业上涨的的景气度。

那结论很明确了,

“医药估值新低”、“公募仓位配置新低”只能说明医药行业跌了很多,公募也卖了很多。

至于新低后公募什么时候会把医药仓位加回来,取决于医药相对其他行业的性价比,如果性价比一直不高,那可能一直不加。

比如2015年下半年到2017年,整整2年半,食品饮料的性价比一直比医药好,公募加的也就主要是食品饮料,医药仓位一直在10%附近徘徊。

03

医药行业基本面

那话说回来,医药行业的基本面有变好吗?

翻了不少研报,其实没那么乐观,更多的认为医药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

首先,整个行业都面临“集采”+“医保控费”的压力,而且这两个已经常态化。

所以机构看好的主要是那些不依赖医保支付,多是由消费者自己买单的品种,比如口腔、眼科、医美等。

再有就是受益于国际化和进口替代的医疗器械,还有受益于政策的中药。

还有人看好疫情后需求复苏带来的医药消费机会,但也主要集中在医疗、医美、中药等几个品种上。

当然,重头戏还是CXO,这也是不少基金经理看好的方向。

业绩上,

二季度,CXO板块营收平均增长了73.4%,归母净利润平均增长了128.3%,

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处于高位,在手订单也较为饱满,未来业绩有保证,整个行业景气度毋庸置疑。

估值上,

去年下半年以来,CXO也回调明显,接近腰斩,不少公司股价已经回到2021年初的水平。

但CXO有两个隐忧:

(1)短期高成长的可持续性

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等承接了新冠特效药的订单带来了短期业绩高增长,未来业绩增速可能大幅下降。

(2)贸易摩擦

药明生物已经被列入UVL清单,其他CXO企业也可能被同样对待。

总的来说,和之前相比,医药的基本面并没有啥大的变化,看好医药的人也主要是因为“医药估值新低”、“公募仓位配置新低”。

但前面也说了,这两个只能说明医药行业跌了很多,公募也卖了很多,至于行情什么时候能起来,它们给不出信号。

所以,一句话总结:医药还处于左侧。拐点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可能很快,也可能要等一段时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天天精华君

相关证券: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
  •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001717)
  • 南方医疗健康(03174)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