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开始,“固收+”彻底火了。

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化学反应:稳健投资的需求、资管新规下的转型、“房住不炒”的催化……

“固收+”便顺势起飞,规模暴涨。

标准“固收+”来了

事物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少问题。

“固收+”一直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容易让投资者产生误解,以为是在纯债的基础上增加收益。

这不,监管也觉得要管一管了,不能啥都叫“固收+”。

根据相关指导要求,“固收+”产品被清晰界定,权益投资占比必须在10%至30%,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但不能“+”太多。基金经理需具备一年以上权益管理经验。

这两天,首批标准型“固收+”开始和大家见面了。看了博道和瑞多远稳健6个月持有期(016637)的招募说明书里,组合比例中明确写道:股票、可交换债券和可转换债券资产的比例合计占基金资产的10%-30%。

这里不仅规定了股票,还把含权资产都放了进去,毫不含糊。

如今,“固收+”的界定算是清清楚楚了。可怎么把“+”做好,有点难。

“固收+”策略老将陈连权其人

这些天有时间,正好看到了博道基金陈连权在今年4月份讲《波动率与“固收+” 策略》的直播回放。

陈连权在此次直播里聊了许多内容,都是触及资产、收益、风险等本质的东西。而且他提到的几个角度很特别,观点也很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过去固收增强产品年化6%的收益率在许多人眼里稀松平常,但是我们实际购买基金任意持有一年达成这个的概率并没想象的高。陈连权用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21日的数据进行回测,这个数字仅仅是46.3%。

一半的概率都没到,这是不是让你有点点超乎你的想象?

赚钱好难。

整个直播,数量经济学硕士毕业的陈连权都通过这种直观明了且又数据充分的例子,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

这背后是作为首批“固收+”策略实践者10余年来投资经验的积淀。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陈连权”这个名字应该比较陌生,公开信息也有限,连咱们韭圈儿上都没照片,还写着一行字“在管基金年限过短”,管理规模也不大。

在基金筛选的时候,肯定看不见其影子。但了解下来远非如此。

他是谁?

仔细研究他的履历你就会发现,陈连权真真算一位稀缺宝藏老将。

首先,从业经历丰富。复旦大学数量经济硕士毕业,有着15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11年投资经验,履历也很“硬核”,很早就担任过两家大型公募基金的固收投资负责人。

2007年,陈连权进入固收大厂交银施罗德,先后任量化分析师、信用/宏观债券分析师以及专户投资部专户副总经理兼投资经理,一呆近8年。

2015年又到另一家固收大厂富国基金,一路做到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2018年公奔私,成为了远海资产的投资总监。

去年12月加入博道基金,任固定收益投资总监。

其次,他的固收+策略也很独特,别树一帜地将“量化”引入”固收+”。数量经济学硕士和量化分析师出身的他,通过总结多年的“固收+”策略实践经验,将策略开发为系统,实现对“固收+”产品的精细化、体系化管理。

这就像孙悟空,虽然戴上了紧箍咒,却把如意金箍棒耍出了花样。

看完陈连权“量化+固收”、“公募+私募”的复合投研经历,你就会明白,他如此独特的“固收+”观点和策略是如何形成的。

买"固收+"先看风险

不废话,继续讲讲陈连权关于“固收+”有意思的看法。

讲起“固收+”,就像开头所说,很多人会简单地想成在纯债之上加一些风险资产增加收益。

人们容易被收益所迷惑,并没有看到“+”背后的风险,直到变成“固收-”了才意识到问题。

陈连权则倒过来,先讲风险。他帮你把收益一点点提高背后的风险一份份的拆解开。

这里的收益率是2004-2021年的测算,并不代表实际收益,只做演示。

我们知道,货基是相对风险最低的产品,当你买了7-10年期国债提升了1.36%的收益,自然也加上了利率波动的风险。

随着收益率的上升,相应地,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股票波动等风险在一步步堆积。这种通过简单叠加风险来“+”收益的方式,陈连权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只是简单地在马车上加一把火,它变不了火车,而且还可能着火。

“固收+”想要获取更多的收益,在组合中加入了其他风险资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管理好整体组合的风险溢价。

怎么去管理好这些风险,来满足用户“固收+”的诉求?

在陈连权看来,“固收+”虽然字面上只有一个“+”,但在实际的生产流程中,它其实有加,有减,有乘。

超额收益要加,主要通过资产配置+选股能力来获取超额收益;

不合适的风险要减,主要是从风险溢价的角度评估利率债、信用债、权益、因子的投资价值,战略性放弃信用风险溢价的收益,管理好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同时通过多策略、多因子降低股票的波动率风险,同时加入防御因子预防尾部风险。

翻译一下,就是不做信用下沉,高收益债不碰。流动性和利率风险下的投资机会要参与,就是得把控好。股票这块,波动率的风险要靠多策略、多因子这种量化方式来解决。此外,还构建特殊因子,防范极端市场环境中“股债双杀”的风险。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大致有点谱了?

吃饭买单、谁先谁后?

要“+”什么,要“-”什么知道了,具体怎么去理解“x”??

陈连权在直播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价值和动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风格。价值是先付出成本,在左侧买入等待反转,最后获取收益;而动量或者说趋势,则是先获取收益,右侧买入而后可能付出成本。

这像吃饭买单。价值是麦当劳,先点单付钱,再大口啃汉堡。动量则是海底捞,先大口吃,甚至唱个《生日祝福歌》,要走了还可能拎个小食袋,最后付钱。

价值和动量在赚钱、亏钱的时刻并不同步,因此组合在一起就能降低波动。从量化的角度,价值和动量就是两个低相关的因子。

在降低波动上,不仅仅有低相关因子配置,大类资产股债配置更是如此。

拿我们国家的GDP来说,这可是最大的基金,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往大的分类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这三大产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有的时候可能气象灾害第一产业受到影响,有的时候可能第三产业遇到波动。而且相互之间的相关又低,组合在一起,就会看到这么一条平滑的曲线,年均12.4%的增长,波动率却只有5.1%。

再加上时间周期拉长,放在20年的维度,就更加丝滑了。

简单理解,想要做好“固收+”,让持有人有更好的体验,就需要这样全盘考虑、多种低相关性资产组合的策略。利用多种资产或因子之间的低相关矩阵发生化学反应,体现1+1>2的效果,这就是“乘”。

让马车变火车的“魔法师”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意识到,其实 “固收+”比纯债或纯股票基金难管多了。

要考虑的东西这么繁杂,如何去处理?

这就是陈连权“固收+”策略中最具特色的一点:引入量化的方式,系统化管理。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人的限制,发挥数量模型的优势。

在他看来,多重目标决定了“固收+”的投资框架也应该是多元的,他背后是一套系统化、智能化的“固收+”框架,在资产配置、选股、债券投资多个方面都充分发挥和利用量化的优势,这样才能让马车变成火车或者高铁。

从实战来看,确实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查了一下数据,其代表私募产品存续期间,三年多实现了绝对收益率37.8%,年化收益率高达10.92%,最大回撤-3.47%。其收益回撤比(卡玛值)3.15倍,在同期可比的7645只私募产品中位列前5%,展现了系统化“固收+”投资策略的威力。(数据来源:Wind,2018/06/08-2021/11/22)

陈连权曾经说过,他觉得运气终有一天会离开,如果不能依赖运气,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符合市场之道的方法。

这或许他所寻找的那个符合市场之道的方法。

相关证券:
  • 博道盛利6个月持有期混合(010404)
  • 博道和瑞多元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A(01663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