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来,俄乌博弈风云突变:俄罗斯在9月3日宣布无限期停止“北溪1号”供气,9月7日再次宣称如果欧盟实施天然气限价措施,则可能切断所有能源供给。欧盟所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急转直下,本文我们来从底层数据来审视欧洲能源危机,仔细分析一下今年冬季欧盟天然气供给缺口。

若俄完全断供:欧盟今冬天然气缺口至少600TWh

背景:欧盟天然气供给季节性较弱,通常利用库存降低用气总成本。

近5年,夏季供给量约在2400TWh-2700TWh之间,冬季供给量约在2800TWh-3000TWh之间,夏季供过于求,主要用于补充地下储气库(UGS)库存以贴补冬季用气,平滑供需并降低整体用气成本。欧盟总库存容量(WGV)维持在1100TWh左右,实际库存使用量通常低于库存容量,每年需调用400-700TWh满足冬季需求。

其天然气供给主要分为三大类:自产、管道进口、LNG进口。其中,管道进口是最大的天然气供给来源,约占冬季总供给的66%,自产与LNG进口占比均在17%左右。近5年,自俄管道进口约提供了冬季33%的供给量,自俄LNG进口提供了约3%的供给量(LNG进口总量中约有20%来自俄罗斯)2。据此计算,自俄进口管道气及LNG约占欧盟冬季总供给的36%-37%,对应总量约1050TWh。

假设其他来源供给量维持在2020/2021年的水平,则欧盟需要加大库存提取力度以满足冬季需求。假设库存完全储满,取2016-2020年冬季均值计算,满足跨季调节需求后,欧盟约仍有500TWh左右库存可供调用。若俄完全断供,哪怕欧盟将库存提取一空,也仍面临至少500TWh的基础供给缺口。

可增加供给量:当前已知渠道难超450TWh

如前所述,欧盟天然气供给主要来自管道、自产及LNG。其中,管道进口需要长期规划,冬季前铺设新管道已无可能,挪威、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阿塞拜疆管道仍将为主要供给来源。自产方面,欧盟主要天然气产地为荷兰。LNG方面,受制于产能,主要可从美国及卡塔尔增加LNG进口。

挪威:预计增加100TWh的天然气供给,但进一步增加供给难度较大。根据挪威政府2022年5月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年挪威天然气交付量预计可增加8%,约100TWh3。然而,挪威进一步扩大产能的能力及意愿均有限:第一,相应公司已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生产,难以继续扩大产能;第二,欧盟计划对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令挪威缺乏增加供给的意愿。

荷兰拒绝扩产,全欧盟自产恐无增量。荷兰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来源,2021年天然气产量占欧盟总产量的41%,格罗宁根气田是其主要天然气生产地。然而,由于格罗宁根天然气开采导致(或可能导致)了地表不稳、小范围地震等地壳因素变化,荷兰内阁希望于2023年关闭该气田。俄乌冲突爆发至今,荷兰虽然同样面临天然气供给不足的问题,但其采取的措施仅为暂缓关闭格罗宁根气田以备不时之需,并启动气体保护和回收计划、呼吁节约能源等手段减少天然气消费量。

卡塔尔短期难以形成供给。2022年5月德国与卡塔尔签署能源合作协议扩大LNG进口10,2022年6月意大利艾尼(ENI)与卡塔尔签署合约扩建LNG项目并强化出口11。然而,短期内卡塔尔无法形成对欧LNG出口供给的增量,这是由于卡塔尔产能扩张需要时间:虽然协议已经签订,但其对德LNG供给将自2024年开始,现有产能也将主要以满足亚洲国家长期客户的需求为主。

近虑:东欧库存容量低,中西欧支援能力不足

与中、西欧国家不同,东欧部分国家因距俄罗斯或挪威管道较近、使用管道气便利等原因,对储气库的建设不够热衷。这导致部分东欧国家(如立陶宛、爱沙尼亚等)缺乏储气库,冬季没有可以调用的库存;也有部分国家(如波兰、克罗地亚等)虽然建有储气库,但库存容量过低,其中波兰已将库存几乎完全储满,但以2020年日均消费量计算也仅可满足不到2个月的使用。

假设俄气完全断供,东欧部分国家或因缺乏库存、或因库存容量较低,将较快面临天然气供给缺口。届时,东欧国家将不得不依赖中、西欧国家向其输送天然气。然而,即便欧盟通力协作,中西欧也将面临因基础设施受限而无法大力支持东欧的情况。

远忧:下个冬天,供需形式将更加严峻

假设俄罗斯完全断供,无论欧盟是否保留部分天然气库存,下个冬天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库存形势。第一,欧盟在明夏将面临更大的补库压力,如俄罗斯完全断供,则夏季欧盟将减少约800TWh的基础供给,甚至形成新的供需缺口,导致2023年10月1日前缺乏补库能力。第二,假设俄罗斯断供延续至冬季,欧盟将面临基础供给及库存双重不足的状态,如果供给增量不能维持,冬季天然气供需缺口甚至可能超过1500TWh。

同时,考虑到当前欧美国家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及广泛制裁俄罗斯的做法,俄欧之间的政治博弈存在长期持续的可能性。若俄罗斯继续使用天然气断供作为应对手段,2023年冬季欧盟所面临的天然气供给缺口将更加巨大,供需形势可能更加严峻。

而欧洲能源危机对我国化工行业来说,是中长期的系统性机会

目前中国的化工产量占比在全球的40%左右。化工端的产能一旦停供后,过段时间重新启动,产能是不能完全回归的。一方面,欧美的化工产能装置很老,经不起折腾,另一方面整个化工的工艺理念有一点:保证一定的健康开工率和连续化生产。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国的化工出口一直处于超预期的位置,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的化工生产一直是连续的,供给非常稳定。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产能的不断退出,几乎是一个不可逆事件。以今年的油价为例,在俄乌冲突刚开始打了一两周,大概4、5月份,但汽油的价格后续在一直上涨,原油端其实是不怎么缺货的。但汽油为什么这么缺?因为过去两年中,海外的炼油厂不断被关闭,需求假如没有特别大的下滑就会造成汽油一直在涨。

俄乌战争和天然气危机,加速了我国的产能在世界占比的提升速度。从一些机构调研可知,对于采购商和贸易商已经不相信欧洲产能的稳定性了,为此他们会转投全世界供应链最稳定的中国。

相关证券:
  • 化工ETF(159870)
  • 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联接(014942)
  • 鹏华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联接(01494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