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电影《红海行动》《长津湖》《万里归途》,

到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觉醒年代》《底线》,

再到舞台剧《铁流东进》《永不消逝的电波》《抗战中的文艺》,

艺术行业已经掀起了一股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大风暴。

今天小编和你盘一盘近期上映的非典型主旋律的“新主流”艺术作品

电影:万里归途

Image

这几天,就算你没看《万里归途》,也肯定听过这个名字。就在刚刚,这部上映仅6天的主旋律电影“喜提”10亿,跻身年度票房前十。

Image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盘点今年国庆档的电影,《万里归途》算得上是一枝独秀。电影首映礼上,外交部前驻赞比亚大使杨优明一度哽咽落泪。“其实,在国外的外交官也好,中国同胞也好,最想念的就是家,回家是一种怎么描述都不过分的感觉。”杨优明说道。

这部主旋律电影,何以引起空前热烈的反响?

该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首次揭秘出的中国外交官撤侨幕后,远比新闻报道中更惊险、更艰难。

影片原型是2011年利比亚撤侨。为了让滞留在战乱地带的数万中国同胞安全回家,中国派出精干队伍奔赴利比亚。为完成任务,他们不惜身处险境。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撤侨行动,在感动之余,很多人不禁发出疑问,中国派的到底是什么神兵天将,最终带领数万同胞安全脱险?

Image

电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暴乱,撤侨行动刻不容缓,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和王俊凯饰演的外交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协助撤侨。任务顺利结束时,得知还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殷桃饰演的白婳带领下,前往边境撤离点。情急之下,宗大伟和成朗放弃了回家机会,逆行深入战区,营救125名被困同胞,最终一起回家。在影片中,外交官并非是什么神兵天降,只是一个个牢记使命的普通人,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儿子。

影片中的战争或许对于很多在祖国母亲呵护下成长的年轻一代来说很遥远,对于撤侨,最近的了解也只是新闻中的乌克兰。

“据环球时报消息,当地时间9日下午14点,从乌最后一批撤离的中国留学生抵达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火车站,现场拉起五星红旗和醒目的横幅,乌克兰撤侨任务圆满成功!”

短短的一段话,相信看完电影的你能够感受到背后是无数幕后英雄的默默付出。

电视剧:底线

Image

首播即拿下省级卫视收视率第一、开播至今霸榜多个排行榜冠军、真实到让一众司法界从业人员调侃下班看剧如“加班”……这说的正是刚开播(9月19日)就口碑爆棚的“黑马”剧《底线》。一个个似曾相识、颇有轰动的案子,不禁让网友直呼“只存在于罗翔老师调侃中的法外狂徒张三,终于有了脸!”

这部以社会热点事件为原型的普法剧,是首部全景展现我国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题材电视剧,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电视局指导创作;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监制。在拍摄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指派当地法院专家全程驻组协拍。

该剧同《万里归途》一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底线》采取了分单元的方式讲述故事,一共讲述了10个故事,也就是社会上颇具代表性的10个热点案件,比如说主播猝死案、辱母杀人案、奶茶加盟案、大学生弑母案等等,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引起过巨大反响的社会热点案件。但要强调的是,艺术作品毕竟不是纪录片,经过艺术加工并非完全真实。小编提醒大家观看的时候不要太代入哦 : )

Image

大多数人可能对法官有刻板印象,法庭上一脸严肃,不苟言笑,一副生人勿近的感觉。《底线》则呈现出法官年轻化和生活化的另一面。诚如成毅所饰演的“菜鸟”法官,有热情就会相应有沮丧,“我就是一普通人,不是神。”

最后,关于标题《底线》的涵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元芳,你怎么看?

话剧:抗战中的文艺

Image

或许你对《抗战中的文艺》这一名字感到陌生,但提起老戏骨田雨、李光洁,小花关晓彤、吴谨言,人气偶像罗一舟,这些名字里总有你眼熟的人了吧!没错,这个十一,国家话剧院聚集了上述全明星阵容,创新形式,以文献话剧献礼。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借此机会,国家话剧院创排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2022年10月1日,该剧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成功首演,并将持续演出至10月7日。

《抗战中的文艺》用波澜壮阔的笔触,展现1931年至1945年,胸怀爱国之志的文艺家们为寻找中国的出路,用文艺的方式求索与奋斗,最终在抗战结束之际,汇聚延安,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下,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Image

本剧涉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田汉、夏衍、欧阳予倩、洪深、聂耳、冼星海、丁玲、张瑞芳、舒绣文、白杨、秦怡等文艺名家,展现了左翼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样式,以当代舞台语言集中呈现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的精神和力量。

此次献礼可谓群星荟萃。除上述提到的演员进行舞台出演外,陈建斌、廖凡、段奕宏、孙红雷、万茜、邢佳栋、辛柏青以影像形式出演。演员们以历史事件中真实的文艺家们为剧中角色,以舞台讲历史,重现中国文艺先辈的热血情怀。

会不会也有读者像小编一样,为了节后能不被弹窗按时上岗,减少流动在家窝着呢?上述三部正在热映的影视剧、舞台剧,既应景,又是打发时间的好选择哦!

在《万里归途》中,饰演领保中心工作人员的张译说了这样一句话:“撤侨,同胞一个也不能少。”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用到碳中和上来:“碳中和,行业一个也不能少。”

提到碳中和,可能更倾向于联想到工业、能源行业、畜牧业,而影视行业的碳中和较少有人关注。

其实影视行业也在为节能减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碳中和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上宣读的《绿助力“双碳”倡议书》,对中国电影行业融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提出新建议与新要求。

倡议书提出,中国电影行业要讲好中国生态故事,传播绿文化,践行绿创作,探索打造“零碳电影”;深入推进绿专项基金建设,倡导电影工作者积极参与碳中和行为;影视制作要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广使用环保道具、布景和服装等。

无论是拍电影还是看电影,都或多或少地产生碳排放。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本届金鸡国际影展在展映35个国家和地区的38部77场次影片中,特设环保影片展映。电影节还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展览等系列活动,发挥电影艺术和电影人的影响力,向全社会宣传碳中和理念,倡导践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2021年,也是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次实现碳中和。通过购买林业碳票的方式抵消本次电影节产生的碳排放,并由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出具碳中和证书。未来将创新实施碳中和试点工作,探索中国电影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零碳电影”。

文|一平

供图: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