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市场环境,让很多人不由得想起了2018年。那年,大家也是结结实实感受到了寒气逼人,不管是经济还是股市。

可随后两年市场景气一扫之前的阴霾,人们很快就沉浸于抓牛股、买牛基的快感中,三年下来,已然忘却2018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只是当下,痛感再次阵阵来袭。

我们一直在寻找幸福,也总是在一次次“折腾”之后,才意识到幸福纵然可以是刹那间绚烂夺目的愉悦,但更多时候其实是日复一日累积下来的点点滴滴。

投资也一样,抓牛股、买牛基在牛市里是相当刺激,当潮水退去,却发现没找到想要的幸福。市场大起大落、波动剧烈,就连去年看着还是很养眼的“画线派”,今年也变了一个样。

这时候,人们才想寻找不那么“折腾”的“固收+”产品,赚些“小钱”,足矣。

可要知道,这些“小钱”正是日复一日的“迷你钱”慢慢攒起来的。

最近在二级债基里面挖宝,顺便整理了2016年-2021年二级债基的卡玛比率排名。

从基金分类角度看,二级债基的权益仓位(含可转债和可交换债)不超过20%,相对来说是比较贴近“固收+”定义的一类产品。而卡玛比率又是考察绝对收益的利器,比较契合投资人追求净值稳步上涨、厌恶下跌的心理。

我们筛选后发现,区间年化收益率大于6%的二级债基有25只,卡玛比率排在第一位的是新华增盈回报。

在这6年间,担任其基金经理的姚秋完完整整地把它一手带大,在保持一定进攻性的同时,最大回撤仅为-3.45%,卡玛比率达到了1.83,每年都实现了正收益。

今年1月,姚秋加入广发基金,现任债券投资部总经理,兼任固定收益研究部总经理。今年5月底至6月初,他接手管理广发恒悦债券、广发成长优选、广发鑫裕。

三“线”合一,重在各司其职

从“固收+”的名字看,好像很简单,固收之上加权益。真投起来发现很复杂,考验基金经理对股债的搭配与取舍。

怎样才算合格的“固收+”?

姚秋认为,首先是把每一类资产都做好,或者说每一类资产在组合中有清晰定位,让资产的净值表现符合最初的定位。

他把“固收+”产品的净值曲线拆成债券、可转债和股票三条曲线,每一条能认认真真给画好,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比如债券这条线,给组合提供的是基础性收益,那么债券部分不可以有太大的风险暴露。不做信用下沉,适度运用杠杆进行收益增厚,维持中短久期,目标是每个自然年度都能给组合带来正收益,而绝不能成为风险来源。

可转债作为收益增厚手段,看市场情况适度参与,估值低、性价比高就参与,没有就空仓,干脆不画了。

股票这条线是最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核心还是在于看基本面和估值。

基于半年报和年报的财务数据,招商证券对新华增盈回报进行收益拆解(只统计姚秋任职期间),得出的结论是:债券投资各期均贡献了正收益,股票投资正收益贡献也较为突出。例如,2019-2020年,股票收益贡献较债券更为突出,显示出在股票牛市中较好的收益弹性。

当然,我们不应该忽略,股票在贡献收益的同时,也是组合波动的主要来源。

我们都知道,个股也和大盘一样,牛短熊长。上涨时可能涨势凌厉,但之后是漫长的盘整。

这和我们期望的慢牛有着很大的差距,也是投资体验不佳的重要因素。

如何去填补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完全回避“现实中的股票”自然是因噎废食的作法,姚秋会去寻找涨跌背后的驱动因子,争取运用组合的方式弱化单只个股剧烈波动给组合带来的影响。

看似普通,贵在知行合一

三条线好理解,可如何画好,而且是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画扎实,姚秋有什么独门绝技?

根据他的投资思路,简单概括就是21个字:少择时、够分散、弱相关、看估值、稳投债、勤比价、控风险。

看了这些词,想必大家都能猜到一二,大部分也应该不会陌生。

比如,为了更好地控制波动,我们都知道不要在单一资产、单一标的或者单一因子上做过多地暴露,适度分散更好。同样地,行业相关度低也有助于平滑净值曲线。

不管在行业,还是个股上,姚秋都注重配置上的适度分散和弱相关性。股票池中的200只股票覆盖了20多个一级行业,持仓标的约30-50只,单只股票占净值比的上限是1.5%。

在债券投资上,“不做信用下沉”是耳熟能详的词汇,姚秋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招商证券对新华增盈回报的持仓券种做了分析,发现姚秋在2017年二季度起便不再重仓配置AAA以下评级债券,短债重仓券始终为A-1高评级。与同类基金相比,信用风险暴露较为保守。

在投资风格上,频繁择时、频繁交易也是容易产生偏差的投资行为。姚秋的策略是,倾向于在股票、纯债、转债三类资产之间保持稳定的配比关系,不会频繁择时。同时,换手率也比较低。

这些点看似普通,但每一项都能认认真真做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则难能可贵。

而且,这一做就是6年多。

简单VS复杂,精在取舍修炼

不管是“三条线”,还是“21字投资思路”,这些背后反映的是姚秋在投资中的取舍能力。

债券、转债、股票,姚秋通过各类资产间的风险收益比,进行仓位分配并动态调整,这考验着他在大类资产间的取舍。

再落到小类资产,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投研上不得不取舍。

比如债券领域,信用研究耗时耗力、需要长期积累,他管理的基金选择回避信用风险,那么跟信用研究相关的工作就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姚秋则是在专业团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花一些精力去了解违约率和违约主体结构变化趋势、对宏观政策的掣肘以及对其他资产的影响。

姚秋清楚地知道,与构建核心竞争力相关的领域,不能回避,只能深耕;在此之外的领域,适当舍弃。

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充斥着噪音的时代,姚秋在信息上也擅于取舍。

他会把有效信息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能长期存储在记忆里的,通常是很有冲击力的事件,或是一段时间反复思考的问题的结论,但这种信息只是少数。

第二类是在自己原本比较熟悉领域里,重要且容易忘记的,通常是短期一两周内发生、直观易懂的信息。

第三类是在较为陌生的领域里,或者有些晦涩甚至反直觉的信息,需要加工、揣摩才能变得有用的信息。

而有用信息之外的噪音,则需要尽可能屏蔽掉。

还有一个细节也让我印象深刻,姚秋喜欢读英文原著,因为尽管中文版比较省时间,但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信息损耗。而这种对信息完整度的在意,体现了姚秋在收集和汲取信息过程中的高标准。

姚秋在信息与投资上的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正是管理跨多资产“固收+”的基本功。

于我们自己来说亦然,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降噪耳机,去寻找那纯真的天籁之音。

当下“固收+”众多,有些短期表现或许不及你的预期,但当你发现最适合你的那一只,争取与它一起日复一日地攒“小钱”,会是一种幸福。

相关证券:
  • 广发鑫裕混合A(002134)
  • 广发成长优选混合(000214)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