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我国在M2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加之汇率贬值压力有所加大,北向资金流入放缓。整个三季度,上证指数下跌11.01%。尽管2020年以来,保险板块出现深度调整,但中国平安本季度下跌10.94%,并没有出现前几个季度跑输指数的情况。

单看平安这份Q3财报,投资收益再度下滑!风险OR机会,教主继续来跟大家聊~

一、关键数据。

(一)保代人数。

中国平安产品价值率最高的是重疾等长交保障险,此类保险均由保代销售,并无互联网渠道。人力能否见底是新业务价值能否出现拐点的关键因素,于是我一直将其视为判断平安股价反转的最关键因素。

平安三季度保代人数为48.81万人,较二季度末减少3万人左右。平安一季度减少6.2万人,二季度疫情减少1.8万人,3季度减少约3万人,单季脱落人数逐渐放缓,但人力拐点依旧未能确认。

(二)新业务价值/率。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平安单月保费收入几乎一直处于正增长区间。单看保费收入,2022年各月份只是略逊于2020年巅峰时期。

新业务价值前三季度下降26.6%,环比中报期28.5%的降幅略有改善。

然而今年三季度保代人数(期末),同比下降31%,说明人效明显提升。平安也在三季报中披露了,保代人均新业务价值提升超22%,延续了中报人效20%+的正增长。

从平安本次三季报中提及优+队伍人力提升10.3%,大专以上保代人数同比提升4个点的口径来看(平安近几年财报中较少提及此数据),寿险改革成效确实已经较明显了!

如果大家看一下友邦的中报,会发现友邦保险中国市场新业务价值也下滑了24%。考虑到友邦上半年还新获批了几个营业部,中国区属于增量业务,可见宏观经济对保险销售的影响确实很大!

除了保代人力下降,疫情影响可选收入外,2021年2月份保险新定义落地,彼时保险公司“饥渴营销”了一部分老的重疾险,透支了一些长期需求。

另外像中国人保国内财险龙头,人身险对他们来说是增量业务。对此他们直接推出性价比更高的网销产品“人保i无忧”来内卷!对于尚未形成生态闭环优势(线下布局仍不够)的几大人身险公司来说,有一定影响。

我们再看中国太保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直降45.3%,新业务价值率一路降到10.7%,行业内外的压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平安在二季度新业务价值率出现向上的拐点后,三季度环比再提高0.1个点至25.8%。在人力的“量”和新业务价值率的“价”方面,至少“价”先企稳了。

平安本轮新业务价值率的下降有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保代分级销售产品,平安在指导文件出来之前已经这么做了,新业务价值率下滑先于其他公司显现;

二是新保代人力的替换,通常来说新入职的保代是不会去卖高价值率的保险的,首先要渡过培训期再展业;

三是现在高价值率的产品确实不好卖!

平安新业务价值率能够率先企稳,个人觉得是产品端的功劳。举个价值率最高的重疾险的例子:平安今年新推出了“平安盛世福”,如果算上之前几年的平安六福、守护百分百、福满分,平安已经拥有多种重疾险产品了(同业竞争对手多为1-2种)。平安多采用“两全”、“运动增保额”等新条款吸引客户,打消客户“投保不出险即赔钱”的顾虑!

《2022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从年资上看,从事保险营销工作年资5年以上的保代占比57.39%。与2021年相比,年资3年以下的营销员占比下降了22.36个百分点,年资5年以上的营销员占比上升了26.65个百分点。营销员月收入的主体区间集中于3000-20000元,占66.59%。一方面,月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的群体占比较去年小幅提升3.4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绩优群体,占到20.03%,也比去年提升了4.88个百分点。资深保代占比提升,行业收入呈“哑铃状”,人身险行业寿险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果,国内保代仍处于加速出清期。

二、投资。

(一)债券。

8月份,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触及2.6%的年内底点(现已反弹到2.7%以上)。国债收益率越低,险资需要计提的准备金就越多,对保险公司盈利释放有所不利。

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突破7.2,M2的高增速始终没有向GDP明显转化,再放松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很低(如近一次LPR调降落空),中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见底回升。

(二)不动产。

平安不动产投资占比4.8%与中期类似,持有物权1156亿,股权471亿(其中60%以参股形式投在收租资产上),债权437亿。

(三)股权类市场。

平安的股权类投资是投资者比较疑惑的环节。总的来说,平安的股权投资分为FVTPL(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当期损益)、FVOCI(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当期损益)以及长投股权。其中FVTPL分类中股价波动、分红与否都会对平安当期利润造成影响,由于A股市场表现不佳,FVTPL的股权是平安权益投资同比下滑的主因。FVOCI中多是一些分红率偏高的传统公司,分红率下降会影响当期利润,股价下跌则不会;长投股权联营、合营公司按照持仓的百分位计算盈利归母。于是乎,汇丰恢复分红对平安有利;而平安银行股价年内大幅下跌(净利润依旧增长),对平安净利润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向狼性的平安,高管干的好就会高薪留任,干的不好就果断换人!平安年初将首席投资官由陈德贤换成了邓斌,不久前又将CFO姚波换成了张智淳,应该是集团内部对投资有着更高的要求,但结果还要看数据说话。

三、其他方面。

(一)财产险营运利润下降应是保证保险的损失;

(二)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抛出税优政策。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对保险行业算是利好,但各险企养老产品余额不大,整体影响中性;

(三)孤儿单试点已经扩大到25个城市,有4000人的精英队伍。用户体验感和保单继续率有正向效果;

(四)居家养老产品覆盖32个城市,需要购买特殊产品才能享受服务,目前大约有3000人已经享受到服务。深圳的颐年城因为上半年疫情的原因,7月份才动工。北大国际、深圳龙华两大线下医疗中心同样受疫情影响,开放时间有所推迟;

(五)医疗领域的“平安尊享run”,“福”类产品月缴1.5万以上可享受,有互联网问诊、医院探视、上门康护、重疾二诊等服务,主要对标友邦“愈从容”系列。确实好于国内其他险企的产品,但单靠线上,并不能解决客户最急迫的诉求,还要依靠线下。

四、乡亲们的问题。

海外寿险改革期间,很多险企都是扩大了海外投资的占比,以增厚投资收益率。不过国内要求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保险公司大规模出海投资的可能性很小。预计平安未来在物权、REITs等收租资产的基础上会增加一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投资(少许),以及打磨自有投资团队,大头还是放在债券上,才符合保险各类假设以及变现能力的要求。

金融行业另外两个行业,银行年内降了存款利率、券商降低转融通费率,都降低了经营成本,保险行业的预定利率其实也存在下调的空间!

三季报中“短期投资影响”+“折现率变动”两项影响照中报期几乎翻倍,“其他”项是陆金所可转债的计提,考虑到陆金所现在的股价,后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

该两项变动和去年三季度比也增加了60%左右。

其中“折现率变动”是受实际利率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越低,计的准备金越多,负面影响越大;

“短期投资波动”一项体现的是投资收益率与内含假设5%回报的差值,收益率比5%低的越多,负面影响越大。

前三季度,平安年化净/总投资是4.2%/2.7%,今年中期是3.9%/3.1%,而2020、2021两年同期数据分别是4.5%/5.2%和4.2%/3.7%。2020股市不错,平安投资收益率来到小高点;去年华夏幸福减值;今年股市表现大家也都看到了,三季度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月线都是三连阴,权益投资比中报更差也是正常表现。

平安短期投资表现差!三季报披露数据不如中报、年报多,我能看到的,为大家提供的就只有平安的利润表:

投资收益确实比去年同期下滑了460亿左右。

汇兑损益正增长。平安集团有些外汇资产或者境外投资也比较正常,但具体亏在了哪里,通过三季报确实难料。港交所上午宣布了新的手段,A股即使没有明显的见底迹象,从估值来看也处于底部区域了。今年平安投资端又“躺的很平”,投资收益在未来1-3季度内出现拐点是极大概率事件。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三家公司中报期退保率、十三个月保单继续率均有所好转,行业的主跌期已经过去。个人判断,现在是因权益投资下滑的“最后一跌”(上证50传统白马的)。明年在新业务价值率已经出现拐点+人力降幅缩窄(即将出现拐点)+美联储大概率终止加息周期,全球风险资产偏好回归+华夏幸福债务重组已进入实操阶段,债权方面有回转可能的众多预期下,这里就是中期底部!

但平安股价的弹性来源于新业务价值+投资两个方面,前者取决于人力和经济情况,后者未来6个月或许不会出现大改善,教主本次还是维持底部但弹性有限的观点!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