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尽管A股市场让投资者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寒气”,但有一个板块却似有冲破寒气结界的既视感。自10月10日节后至10月26日,医药多次霸榜整个A股,其中10月14日医药生物(申万)以大涨7.13%傲视所有行业板块,10月26日,医药、医疗再度联袂登场大力托举盘中一度将沪指拉回3000点上方。

回顾这一年多医药人的心路历程,用“心力交瘁”其实都显得有点苍白无力,毕竟这里曾是创造过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地方,从高处跌下来的失落感也比别处更强。那么此轮医药反弹的支撑点在哪里?经过近期的持续反弹,医药此轮底部是否真的已经确立了呢?这一波行情的持续性又如何呢?这回小招就化身“小护士”,带着大家给医药做一个全身检查。

政策面:集采趋向温和,政策共识驱动板块回暖

2018年11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拉开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序幕。2021年随着带量采购进入第三年,集采品种不断扩围,这个重磅政策对医药生物行业的影响全面爆发,整个行业也陷入了“闻集采色变”的恐惧中,在二级市场上则体现为众多“医药明星”的失色。

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投资者信心几近覆灭之时,政策面却频繁吹起暖风。近期从创新药国谈规则持续完善,脊柱、IVD、电生理等多项集采政策力度温和,到医疗服务关于种植牙价格超预期,再到卫健委出台财政贴息贷款保障医院设备采购资金。这一桩桩一件件无疑是在佐证带量采购政策的底线共识已初步形成,即过度降价导致企业出厂大幅降价的可能性在大幅降低,集采则主要出清过度的渠道利润,让行业回归合理价格。

基本面:业绩提振,龙头企业表现亮眼

目前正值三季报披露季,从已披露公告/预告的上市公司来看,多家医药企业业绩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 A股共有74家生物医药企业披露三季度业绩,其中46家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超60%。华大智造万泰生物、增长幅度均超过100%,增幅分别为339.85%、231.91%、130.04%。

在总市值400亿元以上的医药龙头公司中,药明康德实现了业绩翻倍,万泰生物业绩增长2倍,华大智造增长3倍,华东医药略增。若对比2019年以来的历年增速,这4家公司均实现历史最快增长或较高增长,而这些龙头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行业的冷暖。

估值面:市盈率仍处近十年新低,性价比凸显

“水往低处流”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尽管近期医药短期涨幅较大,但从估值水平来看,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小招以器械ETF(159898)和生物科技ETF(159849)标的指数为例,给大家做一个展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25日,医疗器械(H30217.CSI)市盈率为19.79倍,历史百分位仅为2.10%,中证生科(930743.CSI)市盈率为26.18%,历史百分位仅为0.8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截至2022年10月25日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截至2022年10月25日

而从医药细分行业来看,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市盈率分位数分别为18.83%,1%,0.16%,1.27%,1.12%,15.02%,整体处于低估水平。

作为“长坡厚雪”的典型代表,医药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失落之后终于迎来反转机遇对于医药人信心的重塑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市场整体风险比较大,还是建议友友们通过定投的方式布局,尽量积攒便宜筹码,用时间换空间,耐心等耐医药“王者归来”。小招家的器械ETF(159898)跟踪医疗器械指数,聚焦沪深两市医疗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等领域,伴随医疗体系补短板及行业扩容有望长期受益,专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友友们可以重点关注。另外一只生物科技ETF(159849)以中证生物科技为跟踪标的,重点在CXO、疫苗及创新药械方面,想兼顾创新药与器械的友友们可以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仅为当前观点和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并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评价结果及排名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也不应作为投资基金的建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投资收益的保证或任何投资建议。指数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提及个股及企业仅为了对市场情况进行说明展示,不构成对个股或企业的投资推荐。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