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地产股风光了一回,市场或许对刺激政策(包括融资放松)和政策落地效果有所期待。现实却冷冰冰,需求刺激上,因城施策严守房住不炒,融资端虚晃一枪,只为房产业务10%以下的上市公司打开再融资绿灯。随着新房销量的萎靡,二级市场的希望泡沫也一次次破灭。临近年底,地产指数跌幅超过2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1,又被新能源甩在身后。

市场喜欢争论政策的对错和评估政策的后果,却很少寻思政策的动机和政策的前提。就好比在给一个嫌犯定罪的过程中,只推演他的作案过程,而不考虑他的作案动机和作案条件。

债务违约的房企越来越多,市场也越来越担心地产业会出大问题,呼吁放开三条红线甚至二级市场再融资的呼声此起彼伏。可政策却有着出乎意料的定力,只保交楼,不救房企,背后是否可能是这个原因,那就是即便有问题的房企破产,也不会让金融系统崩溃?如果这个动机成立,决策的前提就应该是对风险的评估是准确的,即房地产业的洗牌真的不会让银行兜不住。

这是一种非主流解释,因为市场更喜欢预测后果而非探究原因。这种解释如果正确,那接下来的风险就是政策对风险的错判。我们自己的测算表明,随着过去几年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开发贷和按揭贷确实不会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万劫不复的破坏。当然,这是从整体上看,个别机构的风险一事一议,而且,这种政策判断也可能错。

所以,市场期盼的全面刺激倒不是我所期盼的,我所期盼的是行业洗牌之后的剩者为王,目前有充足的微观证据表明集中度在快速提升,新拿地项目利润率不错。行业最大的风险不是有些房企要死掉的问题,或许政策就是容忍一些企业死掉。最大的风险是对风险的评估过于乐观,本以为兜得住,实际上兜不住。

当然,这种解释也只是可能的解释之一,仍要随时做好证伪的准备。

以上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相关证券:
  •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C(012940)
  • 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混合发起(014771)
  • 中泰兴为价值精选混合C(01377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