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马小东 上银基金高级研究员

5年证券行业从业经历,有丰富的行业研究经验,擅长股票、可转债等权益资产的挖掘。

 

近期市场回顾

国内利率债市场方面,进入11月,权益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叠加资金利率小幅上行,债市情绪整体偏弱,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上行。具体来看,截至11月9日,1-3Y国债收益率上行9-10BP不等,5Y国债收益率上行7BP至2.50%,7Y和10Y国债收益率上行5BP,分别收于2.71%和2.70%。政金债也是中短端品种表现较弱,其中1Y-3Y政金债收益率上行9-11BP左右;3Y政金债收益率上行7-8BP左右;7Y政金债收益率上行3-6BP左右;10Y国开债、口行债和农发债收益率分别上行5BP、4BP、5BP,分别收于2.82%、2.98%和2.97%。

信用债市场方面,一级方面,11月以来至11月7日,信用债共发行1926.8亿元,信用债净融资为-67.84亿元,环比均大幅下降;结构上,产业债净融资-58.7亿元,城投债净融资-9.14亿元。取消发行13只债券,取消发行规模合计88亿元。二级方面,近期信用债跟随利率债调整,收益率基本上行;期限上,3年期、5年期比较抗跌,信用利差以压缩为主。

转债市场方面,10月经济继续疲弱,人民币贬值叠加中美关系担忧,外资持续流出,A股下跌较多,11月以来至11月9日悲观预期见底,情绪回暖,市场有所反弹。截止11月9日,11月wind全A上涨6.1%,沪深300上涨5.9%,上证指数上涨5.35%,创业板指上涨5.9%。11月以来至11月9日,转债跟随权益市场上涨,涨幅小于正股。市场经过连续下跌后,转债平价整体下移,部分转债债底保护作用开始提升。分行业看,上游原料及消费相关行业表现较好,有色、建材、食品饮料及商贸零售等行业表现较好,整体上涨10%-12%,军工、通信、计算机及中游制造行业表现较弱,涨幅明显弱于市场。

海外市场方面,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变化,近期,市场担心美联储加息时间拉长、点位升高,导致美股下跌;欧洲市场情绪较平稳,股票市场表现较好。截至11月9日,标普500下跌3.19%,英国富时100上涨2.84%,德国DAX上涨3.11%,法国CAC40上涨2.61%;日经225上涨0.47%,韩国综指上涨5.70%;恒生指数大涨11.38%。11月以来,海外债市整体表现平稳,波动不大,截至11月9日,德国和法国的10Y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9BP和下行1BP,分别收于2.31%和2.67%;10Y美债收益率上行2BP至4.12%;10Y俄罗斯国债收益率上行24BP至10.09%。

 

后市展望

宏观利率方面, 从10月PMI来看,产需两端双双走弱,产成品库存被动增加,除建筑业保持较高景气度之外,其余数据均表现较弱。短期值得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虽然临近冬季,基建施工受阻,但在前期基建高投资增速的惯性带动下,仍对四季度经济形成一定支撑;二是出口走弱趋势明显,无论从PMI还是高频数据来看,四季度出口情况不容乐观;三是地产全面放松无望,关注下阶段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对债市而言,经济弱修复态势不变,央行对资金面仍然较呵护,权益市场悲观情绪仍在,10月数据偏弱,债市机会多于风险,可及时把握利率回调时的小波段操作。

信用债市场方面,展望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有一定压力,预计信用环境会继续维持宽松。城投债方面,当前择券思路如下:优先配置经济财力较好的强区县级核心平台;投资政策支持明确、偿债压力高峰进入尾声或已度过、市场信心好转的区域;有强担保的平台;强区县的转售机会。产业债方面,当城投债市场认可度分歧时,可以关注品种溢价,比如中高等级二级资本债等,目前性价比一般,可以关注参与机会;煤炭方面,由于2023年煤炭新投放产能将大幅提高,明年煤炭价格高位回调概率较高,但在紧平衡状态下,预计煤价仍将高于770元/吨的长协上限,煤炭企业在此价格下盈利能力依然较强,目前部分煤炭债仍有性价比,可以通过短券适度挖掘收益。

权益市场方面,4月A股经历了估值底,当前A股正在经历盈利底,地产缺乏强刺激,国内消费复苏仍较弱,上市非金融企业盈利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下滑,还处于探底中,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的公司较多。海外可能将加息至衰退,美国通胀难缓解,加息可能超出市场预期,预计只能通过至衰退来结束这轮通胀,外资流出未见拐点。短期来看,在国内和国外宏观环境未见转折预期的背景下,预计A股筑底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拉长维度到明年来看,股市绝对正回报概率较高:一方面,国内经济企稳+美国衰退落地形成合力,地产处于底部区间、消费复苏受影响,明年二者难成为经济拖累项,中国企业盈利底将兑现,政策确定性更加理清,美国衰退可能落地,加息进程结束,这些因素均有助于权益市场估值提升。因此,明年中国可能是表现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另一方面,权益市场无论绝对估值还是相对债券收益率的风险溢价,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此外,港股明年预计向好,今年国内经济导致的基本面压力,叠加全球加息环境下资金出逃,港股遭遇多重不利。明年基本面与流动性环境边际预计都将得到改善,港股或有较大机会。

 

热点关注: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及资金流向分析

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流通市值占比中,公募、外资与保险持仓占比分列前三,规模分别为9.47万亿、3.94万亿、2.95万亿元,其中公募和外资持仓占比提升,是主要流入资金,掌握了市场主要定价权。

分行业看:消费、成长板块中,公募和外资占比较大;金融板块里,保险资金占比较大。公募和外资持仓偏好较为类似,都偏好消费和成长。外资的持仓偏好呈现出消费板块>成长板块>金融板块>周期板块的特点,公募基金的行业偏好呈现出成长板块>消费板块>周期板块>金融板块的特点。保险偏好稳定性行业,金融是其主要持仓。

从持仓结构看定价权:外资持仓占比低,公募持仓占比较高的行业分别是国防军工、煤炭、社会服务、医药生物,这些行业的市场表现受公募基金影响更大。外资持仓占比低、保险公司持仓占比高的行业主要是非银和银行,这些行业受保险公司投资影响更大。外资在消费行业持仓占比较高,对于消费类行业外资影响因素或更大。

外资:近期资金波动较大,对A股市场产生明显影响,回溯外资大幅流出期间,大盘多数下跌,2014年以来外资大幅流出共有6次,绝大多数时候催化剂都是外因:

• 2015年7-8月: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出约450亿元,一是因为国内股市去杠杆出现较大波动,二是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货币危机。

• 2015年10-11月: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出约300亿元,主因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不断升温,加息按目标进行时,开始净流入。

• 2019年3-5月: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出约800亿元,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再起波澜,引发外资担忧。

• 2020年2-3月: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出超1000亿元,2月中下旬美股出现流动性危机,直至3月下旬美联储推出无限量QE,危机解除。

• 2020年7-10月:陆股通北上资金不像之前那样短时间大幅流出,而是因为各种事件不断流出,最终整个区间内净流出约900亿元。期间相关事件有: 7月A股在短期大幅上涨、8月TikTok/微信先后被美制裁、国内部分行业监管政策收紧等。

• 2022年1-3月: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出约900亿元,背后原因是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和俄乌冲突。

美联储加息预期、人民币贬值是本轮外资流出的直接触发因素,7月至今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出700多亿,可能会持续到美国衰退到来,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10月外资净流出最多的行业是食品饮料,单月净流出达250亿,这也是白酒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家电、美容护理、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都是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在外资流出期间需更谨慎。

公募基金:从公募基金三季报看,权益类基金仓位下降不明显,基本都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混合型基金仓位在降低。赛道降温后,公募持仓更为均衡多元,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的绝对配置比例最高。三季度重点加仓了国防军工、交通运输、房地产,主要减仓电力设备、医药生物与非银金融。2022年三季度基金超配幅度最大的行业是食品饮料(超配1倍以上)、美容护理、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社会服务。按风格划分,周期方面加仓煤炭、机械、交运、公用事业;消费点状小幅加仓;医药超配比例至10年以来低点;成长板块减仓新能源车,加仓“风光”军工,减仓消费电子,加仓半导体; 金融地产方面,地产配置有所提升。 

私募基金:仓位灵活,目前在历史较低位置,仓位只有57.5%,仅高于2015年底的50%,2018年底的51%,2022年3月的56.51%,这几次低于60%仓位的时间,市场基本都跌至底部区间,这可能也预示着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间。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状况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本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承诺恪尽职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上银丰益混合A(OTCFUND011504)$$上银丰和一年持有混合C(OTCFUND016686)$$上银丰和一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6685)$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