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0.2%,较2021年10月18.5%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这是继今年9月份之后,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第二次突破30%大关。

关注新能源车的朋友,对于这样的表述已经不陌生了:某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突破了百分之几,创下历史新高。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渗透率是怎么计算的,它又意味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渗透率突破30%大关

“渗透率”的全名应该是“市场渗透率”,属于管理学营销学当中的一个概念,具体的意思是指:一个产品在某个时间段里面,在市场所有同类型产品中可能达到的比例。

所谓新能源车渗透率,是在一定时段内新能源车的销售数量占据汽车总销售数量的比重,如果汽车的总销售数量较少,新能源车的销售数量较多的话,那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就高,反之,则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较低。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0.2%,较2021年10月18.5%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这是继今年9月份之后,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第二次突破30%大关。值得注意的是,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2.9%,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6%,不及自主品牌零头。

渗透率会有起伏变化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曾经指出,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渐进,是会有起伏变化的,从1%到5%很慢,但从15%到30%很快,这和技术成熟、消费心理、基础设施等都有关。

我们来回顾一下市场发展情况,也印证了上述观点。2017-2020年四年时间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仅从不足3%提升到5.8%。进入2021年后,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增长,到2022年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0.2%。

不过也要提醒的是,单月的渗透率与全年的渗透率,二者意义并不完全一致。由于车企生产节奏、销售淡旺季等原因,某个时间段里新能源车的销售比重或许会偏高一些,但另一些时间内或许偏低一些。另外,当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增长速度也是可能放缓的。

 自主品牌渗透率进一步强化

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当中的第三节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也就是说,国家预测我们的新能源车到了2025年,渗透率可以达到20%。


当然了,从实际发展来看,2022年10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高达30.2%,大幅超出了规划的预期。

从高渗透率来看,新能源车自主品牌弯道超车的趋势进一步强化,预计2023年自主崛起的趋势将持续,国产新势力和头部自主品牌在【纯电 混动 智能化】三重驱动下开启崛起大周期。

在此背景下,新势力和头部自主市场份额将持续提高,电动车、智能车将迭代速度加快,国产零部件产业链顺势崛起,同时电动智能加速推进催生了大量增值零部件和产业新趋势,从而带来国产崛起与电动智能产业的高增长。

新能源车渗透率远未见顶

一些朋友预期,未来的汽车市场上,可能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各占一半份额,新能源车渗透率的天花板大约是50%。

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此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之所以不高,是因为用户在续航、补能等方面存在焦虑,目前来看,正负极升级(高镍化、中镍高电压、LMFP、硅基负极等)有望缓解里程焦虑;电池结构革新(麒麟电池、刀片电池、复合集流体等)有望缓解安全焦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压快充、充换电桩普及)有望缓解补能焦虑。

另外根据披露的计划,各国或地区全面禁售燃油车计划多集中在2030-2040年时间,国内外车企停产/停售燃油车多集中于2030年之前。也就是说,全球视角下,新能车渗透空间仍然广阔,到100%也是可能的。

复盘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其替代传统按键手机的逻辑本质在于产品力的大幅领先,这一点与电动车对燃油车的替代逻辑相同。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见到按键手机了,由此可知,全球汽车新能源化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万家新能源主题混合发起A(OTCFUND015796)$$万家新能源主题混合发起C(OTCFUND015797)$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