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之滨,向海而生。自诞生之日起,这个坐落在杭州湾南翼的新区似乎就注定了不凡。在绍兴滨海新区长达70多页的“十四五”规划中,点明了中国未来需要拥有全产业链包括高科技产业链的生产能力,芯片、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产替代将是最重要的投资领域。而这之于绍兴滨海新区正是崭露头角、迈向国际的好时机。

这三年,迎着全球疫情蔓延的风波顶风前行,坐拥绍兴综保区、袍江经开区、绍兴高新区3个国家级平台,在挑战与机遇交织中,绍兴滨海新区成功培育集成电路和高端生物医药2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GDP增速连续三年稳步增长。乘风破浪的巨轮轰然起航,一个属于绍兴滨海新区的崭新时代已经到来。

锻造利刃

集成电路“链”动中国芯

看起来不足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几乎是一切电子设备的核心,日常生活中带“电”的产品,手机、电脑、汽车、高铁等都嵌有芯片。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已经延展出高达几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与此同时,中国连续17年蝉联世界第一大集成电路市场。空前繁荣的消费盛景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缺口,绍兴滨海新区的“芯片梦”由此生发。

徐吉程是集成电路行业的闯路人,于2019年创办绍兴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进军芯片设计领域。在他看来,纳米级的晶圆上布局上亿根晶体管和数公里长的导线,其工艺难度不亚于在头发丝上建城市。而要保障“城市里的门窗”一秒钟开关上亿次而井然有序,则对设计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芯片的精密程度与设计难度可见一斑。

更令徐吉程咂舌的是,芯片作为公认的“烧钱”行业,其巨额的成本从正式量产前就初见端倪。一款高端芯片流片即试生产环节一般需要经过1000多道工艺,至少持续三个月,动辄花费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多次失败的流片,足以造成一家中小企业的破产。

高昂的成本,持久的投入,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2020年8月,绍兴滨海新区发起设立了百亿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从根上渗透,打破资金瓶颈。截至目前,通过绍兴滨海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母基金等已投资7个子基金,8个项目,共计15个标的,投资金额总计约59.87亿元,项目协议投资额195.3亿元。

“有了产业基金这双有形的手,集成电路产业声色渐起。”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晶圆制造环节也影响着一款芯片最终的功耗与成本。在这个环节降本增效,生产工艺和技术服务方面领先的晶圆制造厂不可或缺。”

绍兴滨海新区主动找上了中芯国际。依照设计图,晶圆从经过涂膜、光刻显影、蚀刻等工序形成格状晶粒到最终出货,中芯国际14nm制程良率达95%,比肩台积电国际顶尖水准,是国内晶圆制造厂的“天花板”。目前,中芯绍兴一期项目已实现10万片/月的产能设计目标,一二三期系列项目建成后,将在功率半导体、射频前端、传感信号链三个方向达到迈向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平和规模。

真正强大的芯片,不仅需要玲珑的“内心”,还要有硬核的外表。长电科技通过先进封装为其穿上坚硬的“铠甲”,在封测领域全球市场份额国内第一、世界第三的“光环”加持下,芯片变得稳定而可靠。

下游应用市场蓬勃发展,中游芯片设计、制造、封测领域跻身世界前沿,中下游的迅猛发展正在倒逼上游集成电路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之路。绍兴滨海新区拿出浙江省宽禁带半导体特色工艺产业创新中心、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绍兴分中心、绍芯集成电路实验室三张“王牌”,着力攻克化合物半导体相关外延材料、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升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创新能力。

很多企业有这样的直观感受:在绍兴滨海新区,供货的时间缩短了,配套的产品更多了,产业的“胃口”变大了。徐吉程算了一笔账,以前新产品至少花费两周时间到上海测试,如今得益于新区引入的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两天就能完成测试,仅此一项就关系着价值30多万元的产品能否早日进入市场。

“点沙成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绍兴人用一颗芯片,调试着大千世界的精彩万千,牵引出接轨国际的雄厚产业,并以龙头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及配套企业集聚。绍兴滨海新区已汇聚产业链企业近100家,正在加速构建垂直整合的IDM模式,为国家在2025年内实现70%的芯片自给赋能,成为撕开芯片封锁的一把“利刃”。

托起“朝阳”

生物医药开出并蒂花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产业位列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生物医药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抢滩前沿寻机登顶,站上这个巨大的风口,迎着东风追赶朝阳,绍兴滨海新区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随之进入蓬勃发展期。

时至今日,绍兴滨海新区招商服务一局副局长柴盛华还会想起生物医药产业刚刚起步的场景,一片海涂田地,蔬菜点缀其间,就是全部的启动资产。“任凭你怎么盯着看,都很难想像这块近似空白的土地要支撑起一个庞大的生物医药体系。” 柴盛华感叹。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医药企业从“0”到“196”,这样的引力从何而来?绍兴滨海新区盯上了承载力强大的“产业链”。

以“链”谋篇布局,绍兴滨海新区打出了一体两面的创新牌。以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为土壤,“种下”细胞治疗谷、创新医药谷、智能康复谷、健康营养谷“四谷”,全力引进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平台项目,催生出一个生态产业链系统,迎来了一批生物医药“金凤凰”。中国唯一一家专注于基因工程动物疫苗研发的公司海隆生物来了,其猪瘟E2蛋白灭活亚单位疫苗将是世界上第一个CHO系统表达的亚单位动物疫苗;中国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生产基地浙江医药来了,其生产的维生素E全球市场占有率25%左右,盐酸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产量居全球前列……

“四谷”模式推出后,给绍兴滨海新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前,新区累计拥有6个国家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成功实现了3个一类新型药的研制。更为夺目的是,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开始伴随着“四谷”的崛起萌芽抽条。

翻开创新牌的另一面,“四谷”正在舒展身姿,根系越扎越深。以智能康复谷细分领域为例,融昕医疗、瑞康医药等检测端领先企业,国科离子和质子装备,蝶和康复机器人、海圣医疗等特色企业携手牵出一条高端医疗上中下游日臻完善的产业链。

从横向来看,“四谷”之间以生物制剂-创新药-医疗器械-康养服务为链接,可以相互“串门”,形成比邻而居的“伙伴”关系;从纵向来看,每个谷内部聚焦同一领域紧密“抱团”,形成互通有无的“亲戚”关系。

合纵连横式的产业链体系,正如同生共长的并蒂花,让绍兴滨海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内核层层收紧,外延越扩越大。“生物医药产业包罗万象,要把这条链打好,还要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才能把万亩千亿平台支撑起来。因此我们开展了以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谷主’的‘寻找产业谷主’行动。”柴盛华介绍。

5月,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汉氏联合集团董事长韩忠朝正式被聘任为“细胞治疗谷谷主”,他将协同绍兴滨海新区做好细胞治疗谷规划,发挥汉氏药业的项目辐射效应,为平台设施建设和产业生态链升级播下“火种”。

时刻把生物医药产业的迭代升级挂在心上,是绍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保持强韧性的关键。说起平台的进阶之路,普施康生物副总经理陈军生如数家珍:“绍兴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联盟为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提供了机遇;通过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我们招引了一些离心式微流控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目前研发团队人数占比20%,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

触底突围

外贸登高风光无限好

在外需萎缩、外贸前景承压的考卷里,不少外贸企业叫苦不迭,直言生意不好做。那么在绍兴滨海新区这片新生不久的土地上,外贸企业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在这个全球疫情蔓延的特殊时间节点,走进绍兴滨海新区,与外贸企业聊一聊那些攸关突围的故事。

“近几年公司的出口额怎么样?”“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多少?”“疫情之下企业如何抢占市场?”面对一系列问题,绍兴安吉尔净饮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齐标提笔画了一张“澡盆曲线图”。这条曲线描述了每一款产品的质量控制思路,也代表着企业以过硬的品质赢得国际市场的决心。他说:“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净饮水智慧产业园,为了保障饮水机出厂后的稳定性,铺设了五条饮水机老化线,一条就是几百万元的投入。”

从日本客户每周公布的饮水机返修率趋势图来看,安吉尔已经低至0.2%,比韩国同行低了0.1%。正是这0.1%的差距,成就了安吉尔后来居上,在日本市场的销售份额反超韩国同行。

都说疫情重挫了企业开拓新客户的决心,刘齐标认为不无道理。于是,安吉尔另辟蹊径,主动拓宽产品线,开始切入细分市场,成功研发台式饮水机。仅新产品线部分,安吉尔每年销售额增长达20%~30%,产品远销至日本、美国、欧洲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安吉尔以先进工艺立足国外市场不同,三花汽零在国外建立了墨西哥、波兰、越南3个生产基地以及美国、德国等6个研发中心。墨西哥这家工厂,可让三花智控子公司三花汽零“出了不少汗”。

2020年2月,三花汽零突然接到立即将一条生产线搬到墨西哥工厂的指令。一时之间,众人哗然。疫情期间,高速、海关、空运大多封道停线,更遑论运输这样一条生产线。“走投无路之际,我们一咬牙、一狠心选择了‘人肉’运输。”提起这段经历,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李浩然颇为自豪。

一台台大型设备,拆成一个个零部件,分装到14个行李箱中,两名员工辗转杭州、上海、日本等地,仅用6天时间跨越半个地球将一条生产线“人肉”搬运到墨西哥,最终赶在2月中旬如期完成了产品交付。

这一“壮举”体现了三花迅速反应、立即行动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折三花汽零在汽车热管理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关键地位。目前,三花为奔驰、通用、宝马等整车厂商及高端市场客户的供应商,并已成为全球汽车热管理控制部件领域的行业领军者。同时,绍兴三花滨海生产基地也基本成为国内领先的车用智能流体控制部件产业中心。

将视野放开来,让技术“高”起来,让品牌“立”起来,外贸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中闯出一片天。近年来,绍兴滨海新区坚持“一把手”抓招商,强化隔离招商、乡贤招商,创新隔离招商,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锚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企业主动出击,为全力打好经济稳进提质攻坚战,增强稳外贸韧性与合力积蓄动能。

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也是绍兴滨海新区成立三周年。绍兴滨海新区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重大机遇,加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能级战略平台,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提供有力支撑,展示更多“滨海风景”。(洪丽敏 王琪)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