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自然降解难,废弃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对环境危害巨大。可降解塑料被认为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既可以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也可以来自于石化或煤化工原料。由生物质制得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有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全淀粉基、纤维素等;由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制得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有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系列(如PBAT、PBS)、聚己内酯(PCL)、聚乙醇酸(PGA)和CO2共聚物(如PPC)等。

聚乳酸(PLA)生产龙头包括NatureWorks、Total Corbion、丰原集团、海正生物等,目前国内聚乳酸新建项目共有34个。2021年,中国聚乳酸新增产能11万吨,年产能达到20.3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46%,表观消费量12.9万吨,净进口聚乳酸1.9万吨。预计2024年底前能够建成投产的项目共22个,形成总计近150万吨的聚乳酸年产能。

PBAT/PBS类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是目前产能最多的可降解塑料。2021年,中国PBAT/PBS类新增产能9.1万吨,年产能达到37.4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59%。2022年,包括东华天业一期、宁波长鸿高科一期、山东瑞丰一期、山东瑞安、万华化学、中石化海南炼油在内的PBAT/PBS类项目有望建成投产。预计2024年底前能够建成投产的项目共39个,形成总计接近300万吨的PBAT/PBS类可降解塑料年产能。

其他可降解塑料也在积极扩张产能,致力于生产PHAs的蓝晶微生物和微构工场吸引了顶级风投的投资,2022年正在分别建设万吨级项目和千吨级智能示范线;以CO2为原料的PPC同样获得了风投机构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原料供应充足,拥有巨大产能潜力的聚乙醇酸(PGA)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截至2021年底,全球上述六大可降解塑料年产能约125万吨,中国贡献7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比重达到56%,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可降解塑料的年产能将超过180万吨。2021年中国可降解塑料表观消费量达到50.9万吨,同比增长48%,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形成一个600万吨左右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市场,可降解塑料有望占据50%份额。

可降解塑料政策层面利好频频。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

政策引领下,包括PLA、PBAT、PBS、PHA、PCL、PPC在内的可降解塑料树脂原料标准,以及塑料袋、薄膜、包装、餐饮具等细分可降解塑料树脂产品标准不断完善。2022年2月,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申报的《全生物降解聚乙醇酸(PGA)》国家标准正式通过国标委立项。

$长鸿高科(SH605008)$$万华化学(SH600309)$$中石化油服(HK0103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