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费板块又见超跌反弹,后期走势怎么看?一起听听基金经理林青泽的最新观点~
华夏基金国际投资部基金经理
(2013年8月加入华夏基金,曾任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等。拥有9年全市场(A股、港股、中概股)投资研究经验,其中3年多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擅长运用A股或者海外市场策略,研究标的涵盖三地优秀公司。除了管理公募基金之外,拥有四年的海外大机构客户资产管理经验(涉及海外某亚洲主权基金、某新加坡家族办公室和加拿大发行的Mackenzie China Equity Investment),对国际市场和海外资金投资有深厚积累。目前担任消费主题基金华夏安阳的基金经理。)
今年除了汽车还有增长(和周期性和补贴等有关),消费行业整体表现一般。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一下大家比较熟悉的以食品饮料、零售餐饮、家居家电等为主、近两年表现较弱的消费行业。先说结论:
消费现在是一个底部,两年多来大跌的因素正在逐步消减,未来相对其他行业会有不错的超额收益,当前时点赔率较高、胜算更高;
展望未来,消费投资之前看重的消费升级等趋势仍然存在,同时应当重视一些新趋势,比如追求性价比、绿色消费等。
一、哪些因素正在好转?
有券商研报统计了这轮熊市的行业跌幅排名,消费几个子行业和医药一起垫了大底,不是一般的惨烈。最近一个月医药有所起色,而消费还在底部。从积极的角度想,经历两年下跌,基本把悲观情绪都耗尽了,因为有时下跌时间比下跌幅度在判断底部时更有代表意义。而且压制消费的一些不利因素现在边际都在好转。
第二是估值消化。这其实是消费两年大调整的最深层次原因。这两年消费的估值泡沫,源于17年开始的“核心资产”概念加上消费增速不错带来的估值大提升。年初我个人对消费估值的看法现在回想有点太乐观了,不过今年这个泡沫在加速消化,尤其是经历了最近一个月的疯狂抛售之后,当前很多优质股票的估值严重低估了。很多龙头公司,即使不考虑未来疫情影响减弱,正常未来每年也能增长15%左右,估值就是20多倍了,性价比是很高的。
如果对比一下几个中国和海外龙头消费品公司的估值和增长,就可以看出,从性价比(PEG)上看,尽管最近欧美股市也大跌,中国的消费股还是显示出更高的投资性价比。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10月份海外资金恐慌抛售了之后很快十一月又买回来了。
最后一个因素是宏观经济基本面,未来需要时间恢复但问题不大。回顾最近十年几次经济低迷周期,消费短期有所拖累,但韧性很强。一个原因是中国老百姓储蓄率高,这和欧美很不一样;另一个是我们其实买的消费股都是行业的龙头,这些龙头公司受整个行业的影响有时不是那么大,比如白酒,往往他们还在蚕食对手的份额中壮大,这一点和一般的制造业或者周期性行业不太相同,每次我们都说经济不行了,这些公司肯定短期要完了,但每次季报出来都还不错,实际上就是因为市场太大,竞争格局又好,一些高端白酒知名品牌拿的是其他二线品牌的份额。
二、消费行业景气度与投资
个人觉得,不用担心消费板块一定要等景气度上来才能投资。如果景气度能指导投资,那么很难解释今年新能源车板块虽然业绩持续超预期,但是锂电部分龙头股价却跌得比景气度最差的消费还多。锂电的估值过高是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预期,而消费的估值水平很大程度反映的是未来几年极端悲观预期。如果股价已经明显低于股票的内生价值,那么只要有一点催化剂,甚至没有什么催化剂,股价都会向价值靠拢。
最有意思的例子,今年涨最好的大消费股是部分机场股票,其实本身景气度最差,因为几个季度可能都是亏损,可以预见未来一两年大概率还是亏损。但是如果我们以25或者26年作为一个比较常态的年份,去估算当时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再贴现回来,这样算下来,这个公司的价值现在就很可观了。所以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消费品是否未来景气度好,更要关注看按照长期价值估算,这公司是否已经跌入了很大的折扣区间。
三、消费板块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长期趋势?
消费要关注的主要长期趋势我觉得有以下几个:
第一是消费者在追求性价比。这个不是降级,只是信息和渠道更丰富后消费者的优化选择。这里面最好的例子是拼多多,这是这几年来大体量级的公司增速最快的,这个公司的收入从17年的3亿不到,增长到了21年的147亿,四年翻了近50倍,今明年还有望保持20%以上增长。大家乐于选择拼多多而非其他平台,是因为确实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把大量性价比高的中小品牌品呈现出来,或者通过百亿补贴让大品牌做出较大折扣。高收入者在上面买到了打折的茅台,低收入消费者也买到了他们认为性价比高的东西,比如前一阶段刷屏的200元的山寨彩电。其实互联网和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催生高性价比的平台,和疫情和经济下行无关。就像在海外,跨境电商发展到成熟阶段,必然催生Shein这样的平台出现(以上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作为服务信息)。
第二,绿色消费将会成为未来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我国未来发展重要的方向。目前除了新能源车非常契合这个方向之外,还有一些潜在的相关受益者,比如像一些运动服装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如果这些公司开发的面料更加绿色,同时改进生产工艺更加环保,那么未来的空间不小,比较容易进入一线客户的供应商名单。
其实除了政府推动,现在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也在增强,比如电动两轮车,新国标的颁布也鼓励了这方面的消费,同时现在的年轻人也比较青睐这种出行方式,这变化直接使得一些电动车品牌成为这两年新消费少有的成长股。国外的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意识可能更超前一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趋势的借鉴。比如欧洲的消费品里,这几年增速最高的,除了奢侈品,就是电动自行车或者ebike。有数据显示北美和欧洲的ebike最近三年的年销售从大约不到300万辆快速增长到650万辆,未来基本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国内,年轻一代的骑行风潮刚开始,还都是没有带电的自行车,未来可能这方面也会涌现出一些不错品牌。
最后,通过观察部分消费主流公司三季报后,我们发现消费升级(而不是降级)依然是非常明显的趋势,一些好品牌依然有一定的提价能力。最近一些迹象比如茅台批价有所回落,或者中档白酒增速超过高档等等,让不少人觉得消费降级开始了。但其实最好的观察是看多看几个行业的宏观数据,尤其是ASP(单价)的同比提升,从三季报来看,ASP几乎在多数行业都是全面提升,比如受疫情影响的啤酒行业,几家公司今年的ASP平均上涨5%-6%,还有同样不景气的酒店行业,300元左右的中档酒店在三四线城市取代了100-200元的经济型酒店。奢侈品等高端消费的涨价就更明显了。
那么为什么消费升级在景气度一般的大环境下还能持续?我认为一个主要是中国居民的储蓄率远高于国外,另一个是大家对品质的要求还是提高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享受意识更强,比上一代的消费能力强太多,即使偶尔降降级,整体而言相对上一代人的消费,都是一个大升级。
所以未来A股消费标的选择上,我认为还是坚持三个方向:
一个是选商业模式好、直接受益消费升级、并且最好能够长期提价的公司;
第二是选择能够做出很高性价比的品牌或者渠道;
第三就是选择能够和科技和绿色结合、并且有长期持续性的标的。
其他的赛道我认为短期可以布局一下,但是长期投资的意义较小,比如一些所谓新消费的行业看似增长很快,其实竞争非常激烈,且不少是销售费用驱动的低差异化竞争,一旦行业增速下来可能面临损失,非常考验择时能力。
$华夏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ETF(OTCFUND013126)$
$华夏消费升级灵活配置混合C(OTCFUND001928)$
文中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
风险提示:1.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2.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3.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