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是,“误解”一词未必是贬义词,有时发生在基金经理身上,会被演绎成美好的“误会”。
比如近期地产板块和银行板块都有不错的表现,有媒体、自媒体基于三季报的重仓股信息,罗列出全市场慧眼“埋伏”的基金经理名单,姜诚也位列其中。
不仅如此,也有粉丝给我们留言,怒赞姜诚这一波换仓“干得漂亮”。
能被粉丝表扬自然是令人开心的事。不过熟悉姜诚的投资者应该明白,他可不是追政策或预判行业拐点的基金经理。
我曾请教过他本人关于持仓变化的原因,他解释如下:
我买股票取决于交集的大小——基本面的置信度有多高,再结合市场先生给出的有诱惑力有安全边际的价格。如果二者有交集,我就开始涉猎,交集越大,买的也就越多。持仓中出现的新行业,也不例外。从微观层面上看到了行业格局优化的证据,且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微观证据不断出现,基本面的置信度也越来越高。
不少投资者更关切的政策以及政策带来的景气度的变化,并不是我做投资决策的初衷——我的初衷是在不需要任何政策刺激的情况下、看谁是剩下来的人(“剩者为王”逻辑)。
这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误解”基金经理。事实上这样的误解,时有发生。
有些误解是因为选择性呈现所致,被精心选择的区间业绩,很容易让人误判一个基金经理的真实能力。但很多情况下的误解,则是因为投资者所认识的,是被标签化的基金经理。
标签是一个被高度抽象的词汇。贴标签的最大作用,是把晦涩难懂的投资术语转化成通俗的关键词,帮助形成记忆点。身处资讯碎片化的世界,我们很容易因为一两个关键词(记忆点)而关注某件事、某个人,也很容易在未经深度思考的状态下为某个人、某件事贴上标签。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持仓组合中的股票会被打上“巴菲特概念股”的标签;又比如,会以成长猎手、价值老将等词语来概括基金经理。
但在概念化、被高度抽象之后的标签通常是不完整的,在断章取义的情况下甚至会失真。一如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持仓股未必出自股神之手;被打上“价值投资”标签的基金经理,也未必不关注成长股。
我们常说,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标签”只是让描述基金经理变得更简单,却未必更准确,更何况,标签是简单的、人却是复杂的。一如基金经理不能只因为“大白马”、“核心资产”等个股标签来买股票;基民也不要只因为几个被抽象的“标签”而买入基金。了解基金经理,是我们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必修课。
下面这句话更重要,了解基金经理,光看过往业绩还远远不够。
除了过往业绩,至少还要看行动——持仓信息很真实,一个季度更新一次,有助于验证是否知行合一。
投资笔记(如果有)也很重要,不是看他打算买什么票,而是看他的价值观和投资框架。价值观决定了他要赚什么钱、不赚什么钱;而投资框架决定了他怎么赚钱。
以上文提到的姜诚为例,本号上有关于他个人的专栏,雪球平台上也有“就叫姜诚”和投资者分享投资感悟,如果您是这些内容的长期阅读者,就不会觉得他上个季度的调仓是提前埋伏。
再以中泰资管的另一位基金经理田瑀为例,本号上的“投资小宇宙”专栏也收录了他的投资笔记,既有细致入微的一手研究路径还原,也有方法论呈现,如果您是这些栏目的长期阅读者,也就不会惊讶三季度他的股票仓位较二季度又有提高。
除此之外,本号运作时间更长久的“中泰资管天团”栏目,更是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自己撑起的一片天地——每篇文章都是由这些资金操盘手亲笔完成,希望通过文字,陪您看真切产品背后的人。
“投资路上的好朋友”是我们的目标,除了希望做靠谱的投资,更希望帮助您在通过直观的标签认识基金经理后,能有机会更真切地理解基金经理和他们的产品。$中泰中证500指数增强A(OTCFUND008112)$
$中泰沪深300增强A(OTCFUND008238)$
$中泰玉衡价值优选混合C(OTCFUND016090)$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