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12月12日,央行公布2022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11月,社融新增1.99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11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0%,M2同比增长12.4%。


核心观点

1、11月,社融新增1.99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11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0%,M2同比增长12.4%。

2、社融同比持续少增,发债、信贷是主要拖累。企业中长贷持续改善,居民中长贷仍然低迷。居民存款多增推升M2,M1与M2剪刀差走阔。

3、社融持续回落,12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发力”,居民需求端仍待政策“精准发力”。


目录

1、社融同比持续少增,发债、信贷是主要拖累

2、企业中长贷持续改善,居民中长贷仍然低迷

3、居民存款多增推升M2,M1与M2剪刀差走阔

4、社融持续回落,需求端政策亟待加码   


以下是正文社融同比持续少增,发债、信贷是主要拖累


11月新增社融1.99万亿,同比少增6109亿。具体来看,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社融口径下人民币贷款分别同比少增3410亿、1638亿、1573亿,是主要拖累。

企业债券同比大幅回落,一方面系去年基数较高,另一方面系近期信用环境尚未完全走出阴霾,近期监管出台组合拳助力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后续企业债融资环境或有一定改善。

政府债同比少增主要系专项债下滑,1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不足500亿,国债净融资6069亿,去年同期分别为5760、2040亿。

信贷持续回落,主要系地产销售仍较低迷。

非标方面,委托贷款同比多减123亿,政策性金融工具脉冲或基本结束,信托贷款则同比少减1825亿,主要系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在资管新规之下仍处于持续压降状态。



企业中长贷持续改善,居民中长贷仍然低迷

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1万亿,同比少增596亿。分部门来看,企业、居民部门同比多增3158亿、少增4710亿。

企业部门中长贷新增季节性走高,且高于过去5年同期水平,同比多增3950亿,或主要与近期监管发力信用扩张有关,一方面政策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持续跟进,另一方面央行持续新增PSL、推出免息再贷款助力“保交楼”、多家金融机构密集授信优质房企;但企业短贷新增连续两月为负,指向企业短期融资需求偏弱。

居民部门持续惨淡,11月新增短贷、中长贷季节性回升,但同比分别少992亿、3718亿,指向疫情反复、收入承压背景下地产需求仍然低迷。


居民存款多增推升M2,M1与M2剪刀差走阔


11月M2同比增速回升至12.4%,M0、M1增速则分别回落至14.1%、4.6%。

虽然财政存款同比多3600亿,且央行在逆回购层面回笼5890亿,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充足,MLF缩量1500亿、PSL新增3675亿。进一步地,从存款结构来看,11月居民存款同比大幅多增1.52万亿,我们细拆10月数据来看,定期存款占比持续提升至69%,创历史新高,疫情冲击收入、权益市场波动、房价下跌、理财风波等一系列冲击之后,居民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虽然当前防疫政策边际优化,但在收入改善、预期改善之前,居民高储蓄转化为消费的过程或较为坎坷。

M1与M2剪刀差走阔至-7.8%,意味着实体经营仍然承压。



社融持续回落,需求端政策亟待加码


11月社融存量增速回落至10.0%,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亦回落至10.8%。往后看,一方面,去年12月政府债融资高达1.2万亿,今年12月政府债融资预计仍有较大拖累;另一方面信贷领域,监管虽有推出PSL、免息再贷款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精准支持企业信贷融资,但在地产领域居民需求仍较低迷,居民定期存款占比攀升,高储蓄现象不断加剧,意味着居民端信用扩张仍存较大难度。12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发力”,居民需求端仍待政策“精准发力”。



风险提示

1、信贷政策不及预期;

2、国内疫情有所反复。


本文转载自长江证券研究所2022年12月12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警惕居民存款定期化——11月金融数据点评》。
长江证券研究所参与人员信息:于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宋筱筱 SAC编号:S0490520080011 

蒋佳榛 


$长江安盈中短债六个月定开(OTCFUND007414)$

风险提示:本材料的数据、信息、观点和判断仅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且今后可能发生变化。基金投资有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发生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及市场上其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公司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