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个人养老金时代滚滚而来,在此潮流之下,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布局?个人养老金产品应该如何筛选?12月12日,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2中国养老投资论坛”在线上举行,在圆桌论坛中,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麦静就个人养老金的自身特点、发展建议、产品设计、投资逻辑等方面分享了深度观点。

麦静认为,养老投资是长期的事情,为了确保每个养老目标产品都能够持续符合它的风险收益的定位,都应该要坚持各自的科学系统资产配置跟基金优选的投资管理框架。要管好产品,做好业绩,这也就是做自己的部分。


“在做好自己、做好净值的同时,还是要清晰告诉持有人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陪伴。让持有人能够真正拿得久,最终所有净值收益都能够切切实实地转化为持有人获得的收益。”


  养老目标FOF涵盖

  从保守到进取所有风险定位


Q: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保险和公募基金这四类产品是个人养老资金账户内的资金可购买的金融产品,您觉得这几类产品特色分别是什么?公募基金的FOF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大?初期哪一类产品更有竞争力?


麦静:目前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可以购买的金融产品种类还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是风险最低的养老储蓄。大家对储蓄非常熟悉,而且在所有可投的产品中储蓄是唯一不存在净值化波动的一类产品。目前试点的储蓄产品,收益率相对于定期存款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


所以基本上综合了可以个税递延、相对稳定、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具备优势的三大特点。这类产品会比较适合接近退休,已经不太想去承受任何净值波动的投资者。


第二类产品,是在2018年开始就有试点的养老保险产品,但这一类产品因为会涵盖一部分保障功能,同时风险收益也区分稳健和相对进取的不同定位,整体上而言对于风险收益的定位不是特别直观。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理解,条款也可能也会复杂一些。所以这类产品目前不管是从产品数量还是规模来说,是相对比较小一些的。


第三类产品是银行理财,理财产品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而目前的养老理财产品,风险定位除了个别外都是在中低风险水平,基本上权益配置比例在0~20%或者20%~40%区间。我们可以统称是一个中低风险定位的产品,对应业绩比较基准基本上也在5%~8%的水平,整体而言属于相对比较稳健的选择。


这类产品受众会比较多,因为除了银行能够直接面对养老账户客户之外,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这种预期收益、业绩比较基准的表达方式,也是广大投资者比较熟悉的。它还有一个好处是,在这些养老理财产品大多会有净值平滑处理机制,不像基金是完全净值化的产品。所以养老理财产品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同时结合净值平滑机制能让投资者持有体验更好一些。


最后说说养老目标FOF。养老目标FOF在可投产品里面涵盖的风险层级是最全的,不局限于储蓄是非常低风险的,也不只是刚刚提到的养老理财产品是中低风险的,在养老目标FOF里,涵盖了从保守到非常进取偏权益的所有风险定位,而纳入可选产品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谈及养老目标FOF的具体优势,在资产管理机构中,公募基金在权益投资管理能力上的优势比较突出,过去二十几年也证明了公募基金有阿尔法创造能力。


所以在养老目标FOF上,给大家提供了从低到高不同风险层级的多种选择,这些不同风险层级的产品都是包含一定比例的权益的,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公募基金创造权益超额收益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Q:您觉得在这些产品当中哪类竞争力更大?


麦静:从群众基础来看,银行理财跟公募基金的群众基础都挺广泛。从现在所处市场环境而言,权益的投资价值其实比较突出,所以从给大家提供更多偏权益选择的角度来看,公募养老目标FOF对投资者来说是挺好的选择。


做清晰的自己,陪伴投资者并建立信任


Q:养老金方面,海外已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化的经验可供参考,也希望国内公募基金能够在这一领域越做越好。您如何看待?


麦静:相对于追求外生的特点,我们可能更关心如何去达到效果,这里指的效果就是让持有人能够真正赚到所购买的不同风险等级的养老目标FOF对应的长期应有收益。所以我们更想说的是,不刻意去追求不同,还是要做清晰的自己。


在销售环节,确实是需要去清晰告知产品的定位,这样才能够匹配投资者可以承受的风险波动,同时还能比较有效地引导投资者建立合理预期。比如目标日期基金,哪怕是同一个退休日期的,其实不同持有期对应的初期权益配置比例区间是不一样的。例如2040它可以是一个偏权益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平衡性的产品。


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在初期把产品定位讲清楚,可能就不能把合适的养老目标产品带给合适的持有人。而这其实是让持有人最终能够获得收益的前提条件。否则如果持有人买的风险定位是高于自己承受能力的,要么就是拿不住,要么就是不能够坚持去持续投资,最后获得的收益恐怕也不理想。


在投资管理环节,其实不同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方法还是不一样的。养老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所以为了确保每个养老目标产品都能够持续符合它的风险收益定位,我们都应该要坚持各自的、科学系统的资产配置跟基金优选投资管理框架。从而管好产品,做好业绩,这也就是做自己的部分。


在做好自己、做好净值的同时,还是要清晰告诉持有人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让持有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收益跟波动都是从何而来,他们的管理人是不是在持续地、尽职尽责地管理着他们养老的钱,逐步建立信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陪伴。让持有人能够真正拿得久,最终所有净值收益都能够切切实实地转化为持有人获得的收益。


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投资是真正的长期投资,因此对于“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个大家都想去克服的痛点,在这个账户中,应该更有条件、更加切实地能够帮助基民最终赚到所有净值曲线表现出来的收益。我们需要做好服务、做好陪伴,最终才能够达成设立第三支柱,大家努力作为专业投资人去帮大众管好养老钱的最终目标。


基金选择上定性跟定量相结合


Q:做清晰的自己,这一点特别好。能否谈一谈养老FOF,您的投资逻辑一般是怎么样的,包括选基金的标准、定量定性的筛选、底层配置的调整?


麦静:首先,我们的投资逻辑其实是来自于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团队相信两件事:


第一个事就是长期投资回报的核心决定因素是来自于资产配置;


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资产,不同资产本身的风险收益特征跟相关性都是不一样的。长期来看,我们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进行资产配置,其实极大程度决定了长期复合回报水平会落在什么样的区间,这是我们相信的第一个事情。


我们相信的第二个事情是,中国是一个非常有阿尔法的市场,同时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能够创造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


所以我们是可以通过优选基金,在每一个类别中选出最优秀的一小撮人,和资产配置产生一个叠加的效果,也就是在一个有效的资产配置基础上,通过叠加来自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长期能带给投资者更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或者说跟所承受的风险相当或者更优的一个回报水平。


在基金选择上,我相信各家都是定量跟定性相结合的。现在基金数量确实是太多了,如果纯粹通过定性方式,没有这么庞大的团队,也没有这个必要去做覆盖。我们做的定量分析更多是做一个负面剔除,让我们能够把精力更多集中在我们认为是做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这些基金经理身上。


在做了这样反向筛选之后,就得理清楚过去这些表现好的收益都是怎么来的,未来还能不能够持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用到一些定量的部分,但这个部分不是直接去比较定量的结果,而是结合定量的数据,通过访谈提问等各种方式,来看过去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基于成体系的投资理念跟投资方法。如果是比较系统化的方法,而且基金经理说的跟他做的与最后净值表现也是比较一致的话,那我们判断未来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时,倾向于认为其处于高置信度区间。


我们会通过上述的定性跟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做基金的选择,最终还是需要把资产配置观点跟我们选择的基金相匹配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穿透到底层的资产,去看不同的风险暴露敞口,并动态地进行风险敞口的调整。调整没有一定固定的频率,更多是基于我们对大类资产和风格的判断,然后结合基金的一些表现来动态地进行调整。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重点参与人群


Q:养老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投资视角,要尽量减少市场波动对我们的干预,才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的回报。有哪些人应参与养老投资?


麦静:我的建议是,有三种人应该要参与到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


第一类人,边际税率高于3%的。因为这部分人,实际上是享受到了制度的红利。用税这部分资金去做投资,相当于这个制度红利帮你放大了本金,而如果投资期限非常长的话,这些多出来的本金再叠加收益的滚雪球效应,额外增值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如果早一点开始,如果时间足够长,你可能最后会比别人要多赚100万。


第二类人,无论你的边际税率有没有到达3%,你现在实际上已经在投投养老目标FOF并且会长期投资的人。大家都知道,账户里面的Y份额在管理费率各方面都是有一些优惠的,相当于是降低了你的投资成本。那么你在外面也是投,在账户里面也是投,还不如把这个额度就转到这个账户里面,以更低的成本来继续做投资。当然由于提取时存在3%的税率,因此这种方式适合投资时间足够长、在过程中节约成本能够对冲掉最终税收成本的投资者。


第三类人,是所有对自己退休生活有更美好追求,希望能够强制性养成长期投资习惯的投资者。刚刚有多位同业提到,无论是靠第一支柱还是第二支柱,最后的替代率都不够让我们享受一个比较好的养老生活。所以只要大家有养老投资的需求,那么你们可以把个人养老金账户当成一块试验田,无论你能不能够享受到它给你带来的本金放大或者是费率优惠,即使是单纯地开始养成一个长期投资的习惯,也可以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开始尝试。


因为如果纯粹靠自觉的话,可能会觉得我今年不投我还年轻,我可以明年再来。但在养老金账户里,你钱放进去之后就要到退休才能够拿出来,你就不得不坚持长期投资。而且在这里面去投的时候,我也建议大家可以去尝试,哪怕是非常小的金额,去尝试一些长持有期的产品。


虽然进账户的钱是真正长期的钱,但是在不同产品间的切换,其实持有期有短也有长。所以为了管住大家的手,让大家真正去体验一把长期投资,真正体验跨越市场周期之后的投资收益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去尝试小金额地投一些偏权益的品种,因为金额小,其实也不太会超过大家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会让大家睡不着觉。反而拿到3年、5年之后,通过自己的感受,你就会发现,你也没有你想象中的这么不能承受波动。


当你看到了真正的时间复利效应之后,你可能就会更开放地去接受一些带有波动,但同时能给你足够的风险补偿的投资品种。


Q:如果那些不应税的人群买了 Y份额之后,管理费销售费用肯定会降低,降低的这些费用到他将来退休的时候,取出来可能会有3%的税额,您有没有测算过哪一种更划算?


麦静:这其实是时间的函数。因为降低的这一部分,基本上是一个每年都会有的固定费用,而3%的部分是一次性扣掉的税率,所以如果你投资的时间比较长,同时原来的这部分基础费率相对比较高的话,其实也不会有额外的损失。


我们始终相信,除了Y份额之外,养老金账户可能改变的是一些原来难以去做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习惯。而投资者从没有这个习惯到养成这个习惯,到最后兑现长期投资的收益,这部分的获益可能是远远大于大家所牺牲掉的一些流动性,包括最后扣掉的3%的税收部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天天精华君 @问答君

$博时颐泽平衡养老(FOF)Y(OTCFUND017274)$

$博时颐泽稳健养老(FOF)Y(OTCFUND017326)$

$博时颐泽稳健养老(FOF)A(OTCFUND00707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