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影响

1、 国内经济周期到了调整的末段,最大变量是疫情防控的放松节奏,随着实质放松,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才能够逐步体现。

2、 国内GDP增速前低后高,能够实现全年5%以上增长;国内的股债跷跷板是债牛逐步走平和转向,股的长线性价比逐步吸引增量资金配置。

3、 2023年的货币政策是宽信用,继续降低实际利率;财政政策是提高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与引导的拉动作用。

4、 内部三驾马车:2023年出口压力将较大,随之逐步恢复;投资靠财政拉动、靠突破卡脖子领域、安全领域、高端制造领域、双碳领域等的结构拉动,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难以亮丽;消费从低迷到缓慢恢复,亮点和抓手是新能源车、服务业恢复。

5、 国际经济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油价回落的进程,二是欧美经济衰退与应对进程。欧美经济减速和衰退已在途中,高能源价格、高库存、高时薪增长、低需求边际、低制造业产出,如果另一端的油价回落较快,CPI逐步回落,美欧货币政策更容易由紧缩开始调整为应对衰退和促进就业,逐步走向宽松,债券收益率逐步走向回落,债券价格走高同时股票指数依然承压,这是个跷跷板。如果油价依然维持高位震荡,货币政策难松、经济和就业更难托底,脱困时间要拉长。

 

 

二、国内权益市场性价比较高

 国内资本市场过去两年是利率债牛市,而沪深300指数震荡走低。随着疫情防控放松、各种刺激政策体现实质效果、服务业与消费逐步恢复,经济基本面将逐渐好转,目前的股债性价比已经到了波动边界区间,即将迎来逆转。A股市场整体来看,机会远大于风险,是长线配置的窗口期。

A股市场目前估值较低,政策面积极,资金面充裕;2023年,指数将处于恢复期,可能跌幅极有限但涨幅也不算大,但结构机会将比较精彩。目前指数下行空间较小,建议逐步增加权益资产的长线配置。

 

三、权益市场的局部机会

1、 两年多以来持续的双碳方向,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储能、新能源汽车,国内的优质企业已经体现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引领技术进步的方向与前沿,这种增长所面对的是碳减排碳达峰的国际历史潮流,是海量的市场空间,这个领域的成长将是持续和高质量的。 

2、 党的开启了中国新的发展时期,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将会是新的时代主题,也是充满投资机会的领域。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中心任务。因而,理解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于理解投资走向至关重要。具体来看,国家安全包括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里面包括的军工、信创、种子、先进农业技术、资源品的整合与战略布局,都有对应的投资机会。

 

3、 行业的周期性机会:

一是半导体与消费电子。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全球库存已在低位,投资也开始逐步恢复,随着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的需求拉动、新型爆款电子消费品的逐步出现,电子领域又将迎来全球同步的上行期。叠加中国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工艺突破进程,这个领域未来两年的增长会很精彩。

二是工业金属、贵金属。工业金属在欧美从货币紧缩逐步走向宽松、衰退逐步走出谷底之后,会由于投资的长期不足、双碳紧缩能源消耗而体现长期的价格弹性。随着美元指数见顶回落、美债收益率下行,贵金属的金融属性将会逐步显现,未来几年将会是阶段上行期。

三是医药医疗。经过将近两年的持续调整,目前行业估值到了很低的位置,随着集采领域覆盖度较高、疫情影响的普通诊疗将逐步恢复,医药行业又到了长线增加配置的窗口。

四是传统能源,如火电,过去十几年火电的产业政策是被压制了输出电价(上网电价)但接受市场化的煤炭价格,所以火电长期低估值、股价不涨。如果政策调整为鼓励火电企业增加接纳新能源的调峰投资和储能投资,那么利润率形成机制将会松口,可能带来估值重构。

五是房地产,但我们相对谨慎。过去几年地产行业经历了下行和部分出清,在近期的鼓励贷款和保交楼政策之后,会有一定的回暖,但产业景气度再也不会像过去十几年那样高歌猛进了。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居住面积保有量的水平是长期约束。也许一两年之后回头看,近期带来的估值波动幅度大于利润恢复幅度。

 

 

总体来看,2023年我们积极看好国内经济的恢复,经济偏弱终将过去,权益类资产也有整体的长线增配价值和不少中观领域的进攻机会。

过去10年的核心资产已经不都适应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大潮已至,让我们积极迎接新的成长与新的蓝筹崛起。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会发生变更,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所发布内容的版权为本公司所有。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考虑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收官之战,A股如何演绎?#$同泰泰享中短债E(OTCFUND015342)$$同泰开泰混合C(OTCFUND007771)$$同泰慧利混合C(OTCFUND00818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