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水泥鼻“、“刀片喉”、“宝鹃嗓”,越来越多人症状减轻,进入“阳康”队伍,恢复此前到期待已久的正常生活。

主要城市正逐渐走出疫情

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第一波高峰已结束。伴随第一波疫情达峰,往日人们熟悉的喧闹生活开始回归,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也回来了。大数据见证了这一“生活回归常态”的过程。

数据来源:Wind 截至时间2023年1月8日

上图是大数据监测到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城市交通延时指数。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主要衡量城市拥堵程度。通俗而言,拥堵延时指数越高,交通就越堵。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第一波疫情达峰,人们正在逐渐走出疫情,日常出行变得更加频繁,甚至疫情前“交通拥堵”的生活画面也逐渐回来了。

逐步走出疫情的还有A股

人们逐渐告别疫情,开启新生活,或将为2023年的中国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作为经济的“晴雨表”,A股表现反映了疫情放开后人们对未来预期和信心的改变。

预期和信心改善,既反映在了A股市场行情上,又可以由“聪明资金”的净流入中得到印证:1)、开年五连涨:截至1月9日,A股之后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走出了“开门红”行情。消费、医药和新能源等板块均有不错表现;2)、北上资金涌入: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强化,北上资金持续涌入A股。Choice显示,今年北上资金涌入A股277亿元。截至1月9日,已连续10周净流入A股。可见,外资对中国经济和A股配置的信心大大增加。

对于2023年A股的潜力,不少经济学者持有相对乐观观点。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趋势是“内热外冷”。全球经济在走弱,中国经济国内宏观政策调整反倒是有向上的动能。从跨国的对比来看,我们也应该看好A股。

如何把握“兔年”投资机会?

顺应经济复苏和市场回暖,哪些行业或存在机会呢?

1、景气资产:新能源

光伏:2023年将迎来光伏装机大年。1)硅料降价,下游成本拐点显现。去年4季度以来上游硅料价格持续呈现下降趋势。硅料价格下降有助于改善下游的利润空间,刺激光伏装机下游需求。2)2023年迎来光伏装机大年。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预计约为240GW,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乐观情况下 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250GW,年初预期普遍在 220GW左右,超预期的原因是欧洲及其分布式光伏需求爆发。

全球光伏装机预测(单位:GW)

储能:1)国内电源侧配储需求大。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储文件,普遍要求新能源配储比例10-20%,备电时长2-4h,各省规划的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合计超过6000万千瓦;2)海外户储市场空间打开。欧洲电力价格高企以及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共同驱动了户用储能的发展,户用储能渗透率空间仍然广阔。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户用光伏的出口迎来机会。

2、疫后修复:医药

与历史对比,医药生物配置价值突出:当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市盈率(TTM)为23.96倍,处于近10年4.34%的分位数水平,同时期医药生物指数市盈率的1倍标准差分别为46.28倍和30.2倍,相比之下,当下估值处在近10年历史低位,配置价值凸显。

数据来源:Wind 截至时间:2023年1月6日

防控全面放开,或带动疫后修复行情:随着疫情放开和感染人数逐渐达峰,2023年人们生活逐渐回归常态化,此前受限的医疗消费、医疗服务和零售药店等线下场景将逐渐开放,人们出行将逐渐增多,与医疗消费、医疗服务和零售药店相关上市公司将有望迎来盈利修复和估值回归。

医疗器械发展迎来关键“窗口期”:1)医疗器械的关键领域仍存在国产化水平低,存在对进口依赖度过高的弊病,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2)疫情凸显医疗资源不足,比如优质医疗资源未下沉,易发生医疗挤兑,重症ICU资源不够,短板亟待加长。这客观上也将提速医疗新基建的建设,医疗设备将迎来机会。

数据来源:Wind

总结:

“逐步告别疫情扰动,重启经济复苏”有望成为2023年“主旋律”。随着疫情管控画上休止符,较低估值和较为确定的复苏预期将可能赋予A股“兔年”新机会。

在行业选择方面,在美联储加息可能放缓、国内流动性依旧宽松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认为新能源、医药等估值合理、成长性较强的优质资产有望继续得到市场青睐。

兔年到来之际,投资者可以借助相关的基金产品,布局新能源、医药等投资机会。

$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C(OTCFUND|007164)$

$浦银安盛医疗健康混合C(OTCFUND|013183)$

$浦银安盛中证光伏产业ETF联接C(OTCFUND|017117)$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浦银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营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投资人在购买基金时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具体情况,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应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由管理人发行和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投资、兑付和管理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