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可谓是蓬勃向上,未来也必将基业长青。具体到基金公司,很多公司的发展却是起起伏伏,有过高光时刻,但是从长期看,却未必那么尽如人意。
刚刚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公募基金这样一个长期向上的行业里面,究竟什么样的基金公司才能行稳致远呢?
当然了,刚刚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以本人的水平和认知来谈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合适。这篇文章主要想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积极进行讨论。
基金公司发展存在着两大不确定性
那我们就先从基金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两大不确定性开始分析吧。
刚刚自己认为,基金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着两大不确定性,第一就是人的不确定性,第二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
先看人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公募基金的核心是投研,一个公司的发展无疑需要源源不断的一流的投研人才,但是人性复杂,往往最难揣测的就是人心,如何能够从长期解决投研人才的不确定性,对于公司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先看投研人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明星基金经理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比较多面性的,从短期来看,很多明星基金经理能够给公司带来跨越式发展,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从长期看,过度宣传和依靠单一明星基金经理,也有很多不确定性。一方面,所谓花无百日红,如果在某个时间段,这个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不适应市场的节奏,带来短期的业绩冲击,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和信心,也会给公司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另外一方面,如何留住明星基金经理也是困扰很多公司的问题,一旦公司把发展的希望都寄托在单一明星基金经理上,一旦发生人事变动,对于公司来说,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和不确定性。
第二就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基金公司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如何解决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公司喜欢去其它公司挖成熟的投研人才,但这样的挖人,首先不是一个长效的机制,其次跳槽来的人才,对于公司文化和制度适应,也存在不确定性。
所以从长期看,一个公司要想稳定发展,必须需要有长效的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认可和适应公司的文化,这样能保证公司文化和精神某种程度上的一种传承。此外,有了这样团队基础和文化底蕴,也能更好地兼收并蓄,更好地融合和吸收外部优秀人才。
对身处高端人才密集型的行业的公募基金公司来说,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手段,解决核心投研人员的不确定性,这无疑是发展中的重要基础。
再看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个问题,这里要说明两点:
首先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在市场先生面前,大家要保持一个谦卑的心。谁也无法预测,明年或者未来几年,是股票牛市呢,还是固收牛市呢,还是QDII有机会呢?
其次,市场的不确定性,正是很多基金公司发展的障碍。在过去,有些基金公司,因为各方面主客观条件,“豪赌”单一业务,把公司大部分的资源都投入到单一业务中去,虽然这样的做法不能说有多大问题,也有很多公司通过这样的做法一战成名,短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从长期看,刚刚认为这也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如果运气不好,公司“下重注”的业务,在短期甚至中期,并非市场的风口所在,公司会因为这样的“豪赌”,在这几年之内,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甚至一蹶不振,历史上确实也有过很多比较惨痛的案例和教训。
所以在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心存敬畏的前提之下,公司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发展业务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极端的市场情况,让公司一直处于一种稳定发展的良性状态,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两大方法应对两大不确定性
如何应对公司发展中的这两大不确定性呢?
刚刚认为,对于人的不确定性,需要以打造平台型公司策略,进行应对,其实现在很多公司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所谓的平台型公司策略,刚刚理解,就是以公司平台作为整个投研的核心和载体,不再依托于某几个明星基金经理,而是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对投研进行充分的公司平台型支持和成果分享,提升这个公司整体的投研能力。
这样的平台型公司策略,有几个好处:
1、摆脱了单一明星基金经理的不确定性,更多的放大和发挥公司平台的优势,在公司投资与研究过程中,最大程度摆脱了人的不确定性,为公司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很多公司在打造平台型战略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重视工作经验和理念文化的传承,这样的机制,可以保证为公司输送、选拔出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3、刚刚认为,这样的平台型公司策略,有助于打造公司统一的整体投资风格。虽然在投资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各个公司所追求的,很多公司也鼓励基金经理进行个性化的投资,但是刚刚认为,有一个共同的坚实的基础性的底层逻辑和共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保证公司整体投资风格的统一性,更有效应对风险。
第二个问题,关于如何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刚刚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司业务发展保持全面性和均衡性。
举个例子,就像今年世界杯夺冠的阿根廷队,虽然有梅西这样的超级球星,但是其实球队每个位置队员的水平都足以在五大联赛立足,整体来说是非常均衡,没有明显的弱点和短板。而纵观全队战术,攻守也是非常平衡,在进攻中有创造力,在防守中也非常有韧性,可以说,全面性和均衡性是阿根廷夺冠的根本原因。
不仅仅是阿根廷队,其实纵观历届大赛夺冠的球队,都是在全面性和均衡性上做得非常好的,头重脚轻或者有明显弱点的队伍,肯定是走不到最后的。
同样的道理,对于基金公司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市场不可预知性,这就决定基金公司要想有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业务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短板和弱点,这样有两个好处:
1、不管市场的风口在哪里,不管是股票牛市,还是债券牛市,还是QDII有机会,如果公司业务全面发展,都能覆盖到,这样就保证不会错过风口,能充分享受市场带来的每一次发展红利。
2、如果遇到极端市场情况,比如在某一个业务上,可能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时候,那么不至于因为孤注一掷,而让整个公司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陷入困境,反而还可以通过其它业务的发展,来对冲风险,让公司发展轨迹更加稳健。
工银瑞信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其实这两点,很多公司都以此目标进行努力,工银瑞信就是做得比较好的公司之一,从历史数据看,工银瑞信的发展之路,真的可谓是行稳致远。
在平台型公司战略方面:
工银瑞信作为业内领先的平台型基金管理公司,拥有“投研平台化”、“投研一体化”、“人才梯队完善”等三方面优势,从而为产品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投研平台化方面。工银瑞信一直加强投研“平台化”建设,设立了15个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块,建立了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通过发挥公司投研队伍的集体智慧,加强资源共享,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此外,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智能投研”、“智能风控”平台建设,助力提升公司投研资源共享效率和强化投资风险防控能力。
投研一体化方面。工银瑞信一直秉持“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的理念,建立了覆盖宏观、行业、公司等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深度研究分析,并加强研究成果向投资转化,为公司各类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才梯队方面。基于公募基金“轻资本、重智力”的特点,人才是工银瑞信的“第一资源”,公司始终重视人的“长效培养”和 “传帮带”。一方面搭建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拓展人才纵向和横向的职业发展空间。公司已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梯队结构和“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工银瑞信投研团队180人,投资人员平均拥有12.7年的从业经验,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例超过5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正是由于注重持续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与投研梯队建设,工银瑞信持续涌现出一批批拥有优异中长期业绩的长跑型基金经理,为投资者带来可观的长期业绩回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如公司副总经理杜海涛是有着25年从业经验的资管老将,在工银瑞信任职时间超过了16年,是业内获得金牛奖数量居前的基金经理;权益老将何肖颉、王筱苓,固收老将欧阳凯、何秀红,也均是业内稀缺且业绩持续稳健的老牌基金经理;近两年获得三大报奖项大满贯的基金经理杜洋,是工银瑞信自主培养的典范,其所管理的工银战略转型股票已成为均衡型投资的代表佳作;赵蓓、鄢耀、谭冬寒、单文、张宇帆等,也均是自主培养的业内知名中生代权益基金经理代表,谷衡、李敏、王朔、景晓达、张洋等固收基金经理也表现不俗;新生代方面,权益团队中的杨鑫鑫、夏雨、胡志利、林念、李昱及固收团队中的张略钊、陈涵等均已凭着优异的业绩表现崭露头角。
在业务发展的均衡性方面:
整体来看,截至2022年末,工银瑞信管理资产规模1.7万亿元,服务客户8300万户,累计创造投资回报4446亿元。公募、养老金、专户以及专项业务规模均居同业前列,是行业内业务发展最为均衡的公司之一,共管理227只公募基金和515专户投资组合以及145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业内构建产品线最迅速、产品种类最多的公司之一。
在权益投资方面,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工银创新动力股票、工银精选平衡混合、工银信息产业混合A全年收益率均以稳健的表现位居同类前十,同时工银国家战略主题股票、工银成长收益混合A、工银战略远见混合A、工银消费服务混合A、工银大盘蓝筹混合、工银灵动价值混合A、工银美丽城镇主题股票A类等多只基金亦位居同类前25%。
从更长期来看,过去三年、五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风格变换大,沪深300区间分别下跌5.15%和3.95%。工银瑞信凭着对结构性行业的准确把握,旗下主动权益基金显著跑赢市场。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银瑞信近三年、近五年主动权益基金绝对收益率分别为70.01%、96.85%,在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持续保持第一,近两年亦高居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前三,彰显卓越领先的主动权益投资实力。
在固收方面,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工银瑞信旗下固收类基金绝对收益保持正回报。另据银河证券数据,工银聚利18个月定期开放混合A、工银纯债债券A、工银添祥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工银平衡回报6个月持有期债券A等12只债券基金2022年收益表现位居同类前1/4。
从长投资周期看,工银瑞信固收投资更是充分诠释稳健致远的本色,在净值化理财时代彰显实力。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银瑞信固收类基金近三年、近五年、近十年绝对收益在全行业中均位居前1/3,其中近五年收益率为27.45%,居固定收益类大型基金公司前三。在固收投资细分领域上,工银瑞信亦表现不俗,旗下纯债类基金近两年、近三年绝对收益在全行业中排名位居前1/3,偏债类基金绝对收益近十年、近七年、近五年业绩均排名前1/4。
具体产品来看,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银瑞信旗下成立满两年的偏债类混合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更有5只产品总回报超100%,且各类细分线上均有精品呈现。如追求稳中求进的“固收+”基金方面,工银添颐债券A、工银双利债券A近十年收益率均居同类前十,区间收益率分别达114.31%和102.72%;主打稳健的纯债基金方面,工银信用纯债一年定期开放债券A近九年收益率达62.22%,同样居同类前十;短期理财产品方面,工银尊享短债债券近三年排名9/38,亦表现靠前。
在QDII方面,作为较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工银瑞信旗下QDII长期业绩也非常突出,持续保持了领先优势。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工银全球股票、工银全球股票两只QDII持续包揽晨星同类最近五年、七年、十年业绩榜冠亚军,近十年累计回报分别达182.14%和154.61%。工银全球美元债A人民币(QDII)近五年亦排名同类前十,工银印度基金(LOF)人民币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持续居同类业绩榜首。此外,晨星另类排行榜中,工银优选对冲近两年业绩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第4,工银绝对收益策略混合A最近三年、最近五年业绩均位居同类榜首。
在养老业务方面,工银瑞信一直将 " 做优养老 " 作为产品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养老目标基金的首批试点公司,公司一直都走在养老基金创新的前沿,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方面,目前已成功运作时间跨度从 2035 到 2060 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目标客户群体从 "70 后 " 到 "00 后 " 均有覆盖,多只产品的上报发行为行业首只或首批;在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方面,工银瑞信已成立了稳健、均衡、积极目标风险等3只产品,另有1只产品已经获批。总体来看,目前工银瑞信在管及获批的 FOF 公募产品数量处于同行前列,覆盖风险收益特征的养老基金的产品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
目前工银瑞信养老产品共有 9 只,增设 Y 份额的五只养老基金$工银养老2035(FOF)A(OTCFUND|006295)$、$工银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发起式((OTCFUND|007650)$、$工银养老2045三年持有混合发起式((OTCFUND|007651)$、2050以及工银稳健养老,A份额自成立以来就全部实现了正收益,并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6日,运行时间最久的工银养老 2035 三年 A,自成立以来实现回报为 41.45%,年化收益率 8.64%。工银瑞信养老 2040A,自成立以来(2019 年 9 月 17 日)累计回报 22.31%,年化收益率 6.28%;还有成立于 2020 年 1 月 21 日的工银瑞信养老 2045A,累计回报 15.06%。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从历史数据看,工银瑞信在过去的发展中确实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基于公司长期的公司型平台战略和全面均衡的业务发展态势,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公司未来发展之路必将行稳致远!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投资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