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季度显著变化是A股与中债的风险偏好联袂回暖,疫情政策与地产政策的双拐点是直接的触发因素,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一致预期,比如2023年是复苏之年、股强债弱,但是我认为有几个客观事实也不容忽视。


首先,偏弱的基本面仍然是一个最大的客观事实。除了直观的PMI数据,去年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为负9.8%,则反了仍偏弱的短周期景气,以及影响中国中性利率的中期融资需求也仍然偏弱,这也是影响短期货币政策以及长期利率中枢的两大因素,与此同时,去年11月美国PMI降至49,中国出口同比降至负8.9%,贸易项的收窄也可能会从外部流动性的角度压制股票估值;


其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着经济走势。与许多人认为政策拐点必然带来经济大拐点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这是前提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在防疫需求仍在,长期疤痕效应尚存,以及出口冲击等背景下,市场自发的消费复苏不足以彻底扭转经济,仍然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对冲。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政策在一季度能保持一定当量的具体落地,二季度将出现经济同比与环比的双升,反之,经济则可能低于预期;


最后,需要辩证地看待短期复苏与长期中枢位置。如果放眼三季度以上更长视角,需要客观地看待更长期的经济中枢的事实,这个事实在于,从更长期角度看,中国经济更偏向是一个通缩体质,而非通胀体质,在地产与财政难以长期趋势扩张的前提之下,经济的融资需求曲线内缩,高息资产长期缺位,这是我们此前所认为的“利率将迎来战略性配置窗口”的立足点,换言之,疫后的经济复苏不是单面的、线性的复苏,即使在二季度经济如期反弹之时,利率可能却将是一个“第二次的配置窗口”,其根本原因仍然是中性利率的下移并没有被根本性地撼动。


另一方面,从通胀角度,随着海外经济体的降温,通胀开始出现缓和,无论通胀、利率、亦或是风险偏好,都是经济增长与流动性的不同镜像,而经济从来不是一个流线型的单面线性体,短期的预期、中期的可能、长期的中枢是需要被考察的三个方面,通胀亦是如此,正是因为中期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迹象,从而产生了短期的加息与通胀预期的放缓,但若放眼更长视角,海外通胀的长期粘性并未完全消失,事实上,我们预期,通胀在2023年上半年在经济下降之时将延续降温,但在下半年一旦联储紧缩力度下降则可能卷土重来,尽管力度低于过去。


所以,我们预期,政策拐点只是经济与市场转好的前提条件,风险偏好有望在一段时间里维持温暖,其能否持续的关键在于未来一个季度的政策实际力度。如果一季度信贷能够中场发力,二季度盈利周期顺利上行,那么,A股可能迎来中期估值的向上拐点。


$博道盛利6个月持有期混合(OTCFUND|010404)$

$博道和瑞多元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C(OTCFUND|016638)$

$博道和瑞多元稳健6个月持有混合A(OTCFUND|016637)$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评测,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请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务必仔细阅读基金的法律文件(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