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后来居上_Dioyan”原创文章

去年完成“蛇吞象”资本运作、成功并购伊品生物的星湖科技(600866.SH),近日披露了业绩预报,预计2022年度实现报表净利润11亿元至12亿元,与2021年数字相比增幅超过10倍;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0亿元至6.20亿元,与2021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增幅超过4倍,实现了巨幅的增长。

很显然,星湖科技2022年业绩增长背后,一方面得益于自身主营业务的强劲增长,另一方面更主要还在于完成了对伊品生物的并购并在年底实现并表。此前不少分析都聚焦在重大资产重组本身,如今尘埃落定,上市公司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星湖科技此后是否还有看头?

按照星湖科技之前的公告,公司将通过定增配套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支付交易现金对价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有利于支持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新产品研发以及降低资产负债率。短期有定增、沪股通、分红等催化剂,中长期有并购、新产品和新赛道的推动,因此目前9倍的市盈率是一个不错的上车机会,懂的都懂,值得大家关注。

 上半年看估值和分红

目前大部分的股票软件上,显示星湖科技的静态市盈率有接近100倍,动态市盈率也有60多倍,但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软件都默认用了未并表伊品生物前星湖科技自身的盈利。按照公司最新公布的业绩预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60-6.20 亿元,按照公司当前106亿市值,市盈率大概是17-19倍。

但这个其实也不是真正准确的PE,因为我们注意到公告提到“2022 年度公司合并伊品生物后,预计实现报表净利润11.00-12.00 亿元”,也就是完成合并后的上市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是11-12亿(从并购公告可以找到数据,伊品99.22%股权已归属星湖),估计是因为11月才完成并表,之前10个月的利润里面有大约一半都算在非归母里面。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2022年11-12亿的利润水平,对标的实际PE其实只有9。这个数字在生物发酵行业里属于中间位置,与生物基材料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随随便便60-70倍的市盈率相比就更属于低位了。

 分红方面,随着2022年业绩出来后,星湖科技此前未分配利润为负的问题将获得解决,上市公司也将具备分红条件。至于分红的力度,星湖科技之前出过《股东回报规划》,提到在公司无重大投资计划或重大现金支出等事项发生时,公司未来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考虑行业内梅花、安迪苏和金禾等近年的分红力度都不低(梅花平均70%,其他两个也在30%以上),相信星湖如今有了分红的条件,一定会迎头赶上,给股东创造惊喜。

还有一个催化剂就是港股通。去年12月,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告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市场预计今年3月正式实施。沪深股通的标的范围调整为市值50亿人民币及以上且符合一定流动性标准等条件的上证A股指数/深证综合指数成份股。星湖是上证综合指数成分股,目前市值已经超过50亿,重组后流动性也在不断改善,届时大几率能纳入沪股通,将有望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其实不仅是港股通,随着公司规模和市值的提升,达到大型公募、保险等大资金的关注门槛,都将给公司的估值带来新的变化。

全年看整合和并购

 星湖科技与伊品生物的合作,最吸引人的是二者同为生物发酵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重要企业,产业链契合度天然较高,可通过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上市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采购协同。星湖科技与伊品生物的主营业务均属于玉米原料的深加工应用,双方的相关生产基地通过联合采购方式,能有效优化采购渠道,提高议价能力,降低玉米、煤炭等主要原料的采购成本。

其次是销售协同。星湖科技的主要客户有雀巢、中炬高新、太太乐和杭州顶益等大型食品企业,以及吉利德、罗氏、Mylan等大型制药企业。伊品生物的下游终端客户主要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股份、海大股份、大北农股份、正邦股份等饲料、养殖企业,以及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太太乐、莲花健康等食品及调味品企业。双方未来可进一步共享食品领域的客户资源,拓宽业务渠道,并通过组合销售等方式,增强销售竞争力。

此外还有资金协同,伊品生物的上市公司和国企背景能够有效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以及研发协同,通过联合研发实现技术上的互补。

近年来,生物发酵行业处于整合期,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经历了前几年的价格混战,优质资源逐步向行业内龙头企业聚集,目前已经形成了梅花生物、阜丰集团以及星湖伊品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曾经因竞争激烈和上市受阻而出现资金紧张的伊品,也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并且成为国企控股企业,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目前的生物发酵行业就像白电行业一样,“剩者为王”,行业供需关系逐步改善,进入稳定发展期,巨头之间的比拼不再靠价格战将对方挤出市场,而是更多通过修炼内功来提升利润空间。在这方面,作为后起之秀的星湖伊品,无疑有更多的利润改善空间。

而星湖伊品和另外两家巨头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其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优势。公司三十年深耕于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为核心技术的医药产品领域,建立并实施完善的GMP质量管理体系,并在2019年通过收购久凌制药,提高了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目前主要聚焦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销售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核苷酸类原料药及中间体如肌苷、鸟苷、腺苷、腺嘌呤、四乙酰核糖、利巴韦林等;医用氨基酸类原料药及中间体如脯氨酸等;其他中间体如抗肿瘤、糖尿病类等;以及制剂如抗病毒药(阿德福韦脂片)等。

星湖科技的医药业务近年实现持续高增长,2021年度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约为37.06%。并购重组之后,上市公司的收入扩大了10倍,生物医药占总业务的比例就明显下降了。但作为星湖科技的重要优势,相信下一步上市公司会采取措施,加强生物医药业务的发展,继续强化这一优势,不排除会继续采取并购的方式来加速发展。

这就要谈到星湖科技的控股股东广新集团的发展战略。广新集团为广东省政府全资企业,也是广东省的资本投资公司,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与食品、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三大板块业务。其中,生物医药与食品板块是广新集团谋求巩固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之一,星湖科技则是广新集团在该板块战略部署的核心资本平台。通过并购伊品生物,星湖科技在食品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生物医药业务方面还相对比较弱。本次重组后,上市公司市值跃升到100亿以上,为未来继续进行并购等资本运作奠定基础与空间,而星湖科技过往也是通过持续的并购来实现规模的增长和业务的拓展,有理由相信生物医药将是下一步上市公司并购的重点,从而实现其构建医药中间体、医药原料、制剂、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的布局,做大做强医药板快。

 未来看新产品新赛道

 在并购伊品生物之后,除了生物发酵板块的整合之外,双方在新产品新赛道方面也存在较为丰富的想象空间,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新产品方面主要是高毛利的小品种生物发酵品种,如缬氨酸、色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酵母提取物、赤藓糖醇等,星湖科技和伊品生物都已经有相关产品基础,未来通过技术优化及加大投入,可更快落地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毛利产品的销售比重和利润空间。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生物基材料。按之前重组公告披露的,伊品生物正在其黑龙江生产基地布局生物基新材料的生产,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赖氨酸制成高品质生物基材料戊二胺及其下游产品尼龙56,从而实现了赖氨酸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生物基材料,是利用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已成为快速成长的新兴产业。全球资本市场越来越青睐生物制造领域,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合成生物学列入未来十二大颠覆性技术之一的“下一代基因组学”之中,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

伊品生物目前开发的尼龙56就是一种高性能生物基材料,具有吸湿排湿性好、易染色、阻燃、纤维密度小等特点,可制成纤维、薄膜、工程塑料,应用于纺织服装、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用于生产尼龙56的戊二胺的原料,就是伊品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赖氨酸,因此在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尼龙56由于有高吸湿性、低温染色、高氧指数等特点,可以用来做瑜伽健身服等高端贴身衣物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利润空间。而伊品生物尼龙系列产品——EYLON伊纶,已获得美国农业部(USDA)生物基产品标签认证,生物基碳含量达到48%,充分展现了优秀的环保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在中国“双碳”政策的背景下,不少国内企业正开始加大在生物基尼龙领域的研究和投入,而目前国内有竞争力的尼龙56产品布局企业中,仅有凯赛生物和伊品生物等头部巨头,市场规模较大,发展空间理想,未来可期。

 看到最后的朋友,相信应该已经明白了星湖未来价值驱动的核心,最后三大看点并到一句话就是:估值认知偏差的修正+并购效应持续提升真实价值+新赛道提升价值天花板上限,非常符合值得下注的未来牛股特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