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近期国家医保局发文,要求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这两天医药再度震荡,不过调整幅度并不大,大家没必要闻集采色变。


首先,我国集采持续很久,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过去两年的市场对此也已充分反映,现在集采消息可能会对板块带来一定影响,但整体冲击力逐步减弱。


其次,带量采购推动医保资金腾笼换鸟,加快相关产品入院放量。从近期披露的上市公司财报看,经历集采后的冠脉支架、关节龙头公司正逐步走出集采阴影,后续这些公司有望进入价稳量增的新成长阶段,复苏劲头强劲。


最后,常规集采之外,政策也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留出空间,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仍受到政策的扶持,创新仍是药械公司发展的重大驱动力。


看两组数据,2021年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9616亿美元,占整个医药市场的69%,美国这一比例保持在70-80%之间,而我国的创新药院内销售占比还不到10%,远低于全球市场。对标美国市场,未来创新药占比有望超过50%,终端体量预计超1万亿,相较当前规模约有10倍提升空间。(沙利文数据)


从医疗器械看,我国2022年器械市场规模逼近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但高端器械领域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在影像设备、内窥镜等创新器械领域国产化率普遍不高,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广阔。


集采不是关键,要紧的是企业如何变革应对,如何创新突围。后集采时代,药械上市公司加速创新才是硬道理,这类公司也会是我们后续关注的重点。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市场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发起联接(OTCFUND|013416)$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15916)$

$医疗器械ETF(SZ159883)$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