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迎来收官,2023年国企改革进入了收获期。过去三年各大国企通过股权激励、资产重组等措施,围绕经济布局与企业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成效显著。而从今年开始,新的一轮国企改革又将拉开序幕,国资委于2023年1月5日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提出2023年中央企业考核指标为“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对于ROE等盈利能力的考核更加重视。
我们认为,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一些经营稳健、“低估值+高股息”属性明显的企业或迎来戴维斯双击。对应到指数投资标的上,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上证180治理指数(000021)。
首先,上证180治理由从上证180指数与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中挑选100只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股票组成,以反映上证180指数中治理状况良好公司股票的走势。“公司治理良好”这一编制理念使得一批经营稳健、行业地位突出的国企、央企股票被纳入指数中,100只成分股中有74只属于中央或地方国有企业(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3/3/10),占比接近3/4,“中字头”股票则有26只。
经营稳健使得成分公司现金流也较为稳健,从而具有较高的股息率。横向对比来看,上证180治理指数的股息率要显著高于上证180指数、上证50和其他宽基指数。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治理结构的改善不仅有望带来国企的净利润释放,也有助于现金流的改善,国企在现金流和股息率上的优势或更加突出。
另外,上证180治理指数的估值优势也非常突出——目前上证180治理指数的PE(TTM)不到8倍,上证50为9.5倍,而上证指数PE为13.1倍(数据日期:2023/3/10),而从历史来看,目前上证180治理指数估值也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去年年底以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得到了市场关注,今年的“两会”,也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推动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大、估值合理回归的提案,引发市场热议。当前国企、央企普遍估值较低,仍然有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我们认为,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部分经营稳健、高股息率、盈利提升的国企、央企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市场也自然有动力给予更高的估值水平。
基于以上,我们认为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收获期,上证180治理指数这样经营稳健、“低估值+高股息”的投资标的值得关注。投资者可以关注交银180治理ETF(510010)和交银180治理ETF联接(519686),两只指数基金均跟踪上证180治理指数。
交银180治理ETF联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95%+银行活期存款收益率(税后) 5%): 2016年-5.70%/-7.85%、2017年21.52%/19.44%、2018年-18.24%/-19.65%、2019年24.98%/20.71%、2020年20.28%/7.62%、2021年2.30%/-3.13%、2022年-9.73%/-13.12%。
(上述业绩期间发生过基金经理变更,详见定期报告)
交银180治理ETF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 2016年-6.48%/-8.36%、2017年22.96%/20.51%、2018年-19.34%/-20.66%、2019年26.69%/21.79%、2020年21.73%/7.89%、2021年2.08%/-2.90%、2022年-10.18%/-13.85%。(上述业绩期间发生过基金经理变更,详见定期报告)
(数据来源:定期报告,截至20221231)
风险提示:
本文观点仅代表当下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取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人应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欲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的情况可向销售机构处获得协助支持。
#基金投资指南#
$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联接(OTCFUND|519686)$$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联接(OTCFUND|519687)$
$180治理ETF(SH51001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