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表现亮眼的中医药板块,直接利好来自昨天下午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的《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
之所以一度令医药行业闻之色变的集采会变成中医药板块的利好,是因为本轮全国中成药集采与以往不同,不再以低价为导向,而是更看重药品的质量和市场影响力。也就是说,本次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相较以往可能更弱、总体降幅可能更为缓和,同时对市场影响力的考量或也不会带来行业格局的剧烈震荡。$沪深300ETF(SH510300)$
正如我们在《创新药杀出“回马枪”》一文中提示过的,供给端、支付端、需求端构成医药各子板块发展的三个支点,与彼时创新药医保谈判降幅缓和相类似,中成药集采的相对温和也是从支付端对中医药构成支撑。
而说到医保,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中医药在医保中的情况。从数量上看,2019版医保目录中中成药有1321个,占比达到50%,2020、2021年医保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维持稳定,均为1374种。从价格来看,2021年医保谈判结果显示,中成药入围医保的中标率(84%)要远高于西药(53%),正是由于对中成药的医保谈判降价幅度更为温和。同时,中药注射剂医保限制放松、支付限制取消、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数量增加等,都是积极的变化。(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结合《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的发布和文件中提及中医药的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政策关注点可能正在从医保控费逐步转向对医疗投入力度的加大。
1)要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重要作用;
2)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力度;
3)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4)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5)加强中医院、中医科室建设。
——节选自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
除去支付端,中医药的供需两侧也在迎来可喜的变化。
首先是供给端,今年2月以来的《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三结合”(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的中药审评证据体系,通过设置多情景豁免非临床/临床试验来加速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并通过对中药说明书的相关规定来推动存量批文的供给侧改革,整体而言不仅加强了中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有望助推中成药质量提高与产业升级;《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则提出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协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等八大工程,直接反映出“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支持促进力度的加大。$华泰柏瑞医疗健康C(OTCFUND|011453)$
其次在需求端,疫后补库、康复需求、诊疗复苏正在构成拉动中医药需求增长的“三驾马车”。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在国内多地疫情达峰之后,药店的抗疫药物补库存和康复性长尾购药需求(咳嗽、心悸、失眠、抑郁等)有望推动今年一季度中医药板块业绩高增。而在全年维度,流感/新冠变异株对感冒药的需求、康复过程中的长期用药需求、压抑三年的诊疗需求复苏更有望推动2023年行业盈利趋势向上。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市场对于基药目录今年更新有较强预期,从基药中中成药占比逐年提升的情况来看(国家基药目录显示,中成药数量从2009年的102种增至2018年的268种,占比由33%提升至39%),中医药有望成为重要的增补力量,从而有望实现基层放量。具体而言,据华泰证券统计,在基药986政策下,2018版增补品种如金振、乌灵、芪苈强心等,均从2018年3~5亿销售额体量迅速成长为2022年10+亿品种,调入后弹性更高。
说到这里,中医药板块的两个年度关键词其实已经浮现了:围绕供给侧改革展开的“研发创新”和围绕需求侧放量展开的“基药更新”。$华泰柏瑞生物医药混合C(OTCFUND|010031)$
至于第三个关键词,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中特估值”。
回忆一下“中特估值”的出发点,是要“结合中国特色做创新,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是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进行价值创造”(详见《“中特估值”可能带来红利指数拔估值吗?》)。大家能够理解红利策略与电力公用事业等主题与“中特估值”的相得益彰,却可能忽视了中医药这个明显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上也无法找到对标市场的医药子板块,其实也有望重建估值体系。
海通证券指出,近年来国企改革、股权激励等系列举措出台后,中药行业不断释放增长潜力,随着中药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明确、内部机制理顺后成长路径更加清晰、品牌价值更高,引入“中特估值”有望带动行业走向合理估值。
截至上周,医药板块成交额约占市场总交易量仅5%左右,与占比约40%的TMT形成鲜明对比,板块情绪几乎可以说来到冰点,而从细分板块来看,中医药和低估值的医药商业跌幅又尤为明显(数据来源:WIND)。
因此也不难理解,在前期热门赛道出现整理的当下、在即将进入业绩验证期的当下,同时具有业绩和政策支撑的中医药板块,承接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资金。
#生物医药产业链活跃##医药板块再度活跃,医药行情来了吗?#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