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先后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计划经济造车,接着是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时代,但令人惋惜的是,我们高估了外资车企的诚意,用市场不但没有换来真正的造车技术,反而换来了一批买办企业,它们只是借外资来瓜分中国汽车市场的红利,整天不是刻苦钻研学习外企的先进技术,而是搞组装,用廉价的劳动力制造出大量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组装车,然后再反手卖给咱们中国人自己,可以说是白白把偌大的中国市场拱手送给了外资车企。
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业有了新的转机,曾经做过德国奥迪公司技术部经理的万钢当上了科技部部长,他深刻意识到,我国要想打破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汽车三大件上的技术壁垒,只有搞新能源汽车,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因此,在2012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被提上日程,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超过了1万辆,从此我国开始踏上了新能源造车技术的探索之路。然而,这条路并不顺利,充满了荆棘和坎坷,我们先后经历了新能源骗补、PPT造车、造车新势力崛起和引特斯拉入局新能源等阶段。
十年磨一剑,从2021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实现大规模崛起,揭开了中国造车时代的新篇章。无论是一汽、东风、长安、上汽等国有车企还是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等民营车企,几乎国内的一二线车企全部倒向新能源车,甚至连华为、小米也都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目前我国车企已经成功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不管是核心的三电技术,还是车规级芯片和智能化系统,我国车企都已经拥有了众多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