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想要走捷径的方法,都会被挡在成功门外。通过对全球研发十大制药公司10年的跟进,会发现什么规律?
持续的研发投入是支撑一家药企发展的引擎。从十年的维度来看,那些长期保持高额研发投入的MNC药企仍然走在全球药物研发的顶峰,相反,有些药企已经消失了。
总体来说,十年前,全球研发十大药企研发支出总额为700亿美元;如今,前十药企在研发上投入总额为1043.2亿美元。
罗氏是研发投入的“长跑冠军”,从2013年来的十年,罗氏在研发投入上保持了9年的不败记录,仅有2014年以微弱差距“败”给了诺华。不过后者已经从当年的老二,退位至第五,与投入对应地是,节节败退的营业收入排名。后退的还有赛诺菲,对比来看其在研发投入上同样不够“积极”。现如今,安进和GSK已经退出了研发投入TOP10行列,如同他们的业绩排名一般。
值得关注的是,十年前,陷入研发困境的阿斯利康和被指为过于保守的默沙东,在十年后拿到了相反的剧本,他们通过十年的努力,将自己的研发经营地有声有色。强生的势头也很猛,这家巨头拆分了消费,今年又对医疗进行了重组,研发投入上直逼罗氏。辉瑞在新冠产品出获得了喘息之机,加大了对创新产品的并购,近日还以巨额并购重回ADC赛道。
“长跑冠军”罗氏,直追的强生
通常都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罗氏在前10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事情——当了9年的研发老大。
不过,去年是罗氏研发上最难受的一年,充斥着临床“失败”。最主要的两种失败是来自阿尔茨海默病疗法,去年6月,crenezumab在一项症状前患者的中期研究中失败;而11月,gantenerumab在GRADUATE项目的两项3期试验中未能改善认知和功能下降的速度。
罗氏CEO对这一结果心中有数,他此前曾将后者称为“高风险项目”,并建议公司为无法上市gantenerumab的情况做好准备。
然后是抗TIGIT抗体III期临床的失败,一度使得整个TIGIT研发迷茫。不过与罗氏已从其后期产品线中抹去的gantenerumab不同,罗氏正在继续该候选药物的III期试验——结合其癌症重磅炸弹Tecentriq,以期可以重新夺回胜利。
罗氏寄予厚望的后期产品不多,除TIGIT外,还有处于后期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CD20/CD3),以及预计今年能产生重要后期数据的基因疗法SRP-9001,适应证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当罗氏的研发前景变暗,行业的问题是,罗氏花掉的这些研发预算是否物有所值?
这个问题越来越难回答,因为研发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归结于机遇的那部分似乎占了越发多的比重。
十年来,强生在研发投入上一直在追逐罗氏,2022年,仅1亿美元之差,强生稳居在第二位。尽管研发支出反映着强生的动态,但今年年初高管层和优先事项的变化为强生接下来即将迎来的变革做了铺垫。2022年来,强生制药部门在研发上变动不小,研发主管发生了变动,其传染病和疫苗管线的全面改革,随之带来大幅度的人员调整,许多项目正在逐步结束,包括该公司在丙型肝炎、COVID疫苗和抗生素疗法方面的工作。好的方面是推动了西达基奥仑赛(Car-T)和teclistamab(双抗)上市。
上升的AZ、默沙东 VS下滑的诺华、赛诺菲
“当所有人都在前进,对于原地踏步的人来说,就是在退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诺华和赛诺菲。复盘10年研发投入对比来看,他们清晰诠释了一个道理——“不进则退”。
总体而言,无论是诺华还是赛诺菲,近10年来研发投入基本持平,并未较大增长。其中,诺华年复合增长率仅0.2%,赛诺菲年复合增长率仅0.7%,在榜单一众药企中明显垫底。
以诺华为例,十年前即2013年,其研发费用为98.5亿美元,占收入17%,彼时排名第二。不过,十年后,其研发费用在2022年实则并无明显变化,整个研发投入为100亿美元,占收入比20%,可排名一路下滑,从昔日第二名跌至而今的第5名,被强生、默沙东、辉瑞反超,让人唏嘘不已。
赛诺菲也好不到哪里去。研发投入从2013年66.3亿美元到2022年70.6亿美元,增长甚微,其排名亦从昔日第6跌到而今第9。更甚者,赛诺菲曾于2021年甚至跌出“全球药企研发投入TOP10”榜单。
研发投入的高低某种程度也映射到了目前状况好坏。2022年,诺华不仅营收增速下滑,而且净利同比下滑71%。2022财报显示,全年营收505.45亿美元,同比下滑2%;净利润69.55亿美元,同比下滑71%。同时,诺华在2022年大动作不断,一方面大幅裁员,一方面100%剥离旗下仿制药业务山德士,年报显示,这一举措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完成。
相对来说,阿斯利康和默沙东则走出了相反的态势。
在2022年研发投入TOP10药企中,阿斯利康以10年内8.2%的年复合增长率一骑绝尘。2013年,其研发投入仅48.2亿美元,彼时排名第9;十年后,其研发投入已接近百亿美元,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也上升至22%,排名跃升至第6名。与此同时,阿斯利康2022年总营收44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
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始终是核心竞争力。总体来看,阿斯利康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其中亦包括中国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利康曾在2020年跌出前10,不过2021年通过加大投入再次重回榜单,2022年与2021年持平,占收入比为22%。
默沙东也不甘示弱,近年来亦不断加码研发投入,从75亿美元上升至135.5亿美元,一举超过诺华,年复合增长率亦是仅次于阿斯利康。
在如此背景下,默沙东于2022年迎来了五年来最亮眼的业绩表现和新药王K药的诞生。财报显示,默沙东全年药品销售额增长22%至520亿美元,扣除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和外汇的不利影响,药品销售额增长16%,可圈可点,这主要与K药和HPV疫苗的强劲增长不无相关。尤其K药,2022年大卖209.37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一举超过修美乐2021年创造的记录(206.96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新药王”。
一面是研发排名不断上升的阿斯利康和默沙东,一面是研发排名一再下滑的诺华、赛诺菲,一些趋势逐渐清晰可见——近些年来研发投入大幅上升的药企,总体而言整个财报数据相对更为可观。
新进者VS消失者
在十年这个节点上,“全球药企研发投入TOP10”榜单已更迭一轮。有新进者,亦有消失者。
纵观整个榜单,相较2013年,一些变化趋势仍然能够明显观察到。新进者和消失者集中在后5名,研发投入未过百亿美元。戏剧的是,2013年赫然在榜的两名选手已跌出2022年榜单,分别是第7名GSK和第10名安进。而2022年榜单中取而代之的分别为BMS和艾伯维,亦分别位于第7名和第10名。
进一步细看,此前数年,GSK常年盘旋在后5到10名之间,本次是GSK首次“落榜”。其实,GSK跌出TOP10榜单不足为奇,其财务状况一直不算格外亮眼,研发投入亦算不得多,而且近年来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在2016年达到低点,彼时,GSK成为当年TOP10同行中研发投入最低的公司。
而对于昔日位居第10的安进而言,它则更早消失在TOP10榜单之中,5年前就已不见身影。
一组数据对比来看,安进2022年全年研发费用44.34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7.9%。而10年前,安进全年研发费用为40.8亿美元,占收入比为22%。可以明显看到,安进10年研发费用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较低,且占总收入比不增反降。这样的“决定”,也似乎暗自标注了结局,安进已连续多年无缘“全球药企研发投入TOP10”榜单。
相较2013年榜单,此次多了两位新选手,分别是BMS和艾伯维。BMS研发费用前几年总体呈现攀升趋势,尤其是2015年最为疯狂,整个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超25%。不过近两年BMS同样业绩承压,由于多款产品面临专利悬崖,仿制药来势汹汹,2022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均有所下滑,不过研发费用仍然95.1亿美元,占收入比为21%,维持在一个相对不错的水平。
对于BMS来说,它即使在往前走,但“别人跑得更快”。从10年的时间维度来看,它是一名“新进者”,但把时间维度再拉短一点,从近三年研发投入及排名来看,尽管研发支出在增加,其排名已经连续两年下降,从第4下滑到第5,再到而今的第7。
就具体产品而言,此前百亿重磅炸弹Revlimid(来那度胺)地位不保。自2022年第一季度Revlimid首仿进入美国市场,该款药物销售出现下滑,一年过去,已退出“百亿炸弹”药物名单。该产品2023财年收入预测约65亿美元,直接较最高点砍半,或跌出全球十大畅销药之列。另一款产品Abraxane(白蛋白紫杉醇)受专利到期影响,销售也不容乐观,开始负增长。与此同时,百时美施贵宝也正在削减管线,清理了近10项资产,欲把研发支出保持在2022年的水平,约为95亿美元。
艾伯维作为此次TOP 10的“底部”成员,研发投入65.1亿美元,相较去年下降了6%。在此前2020及2021两年中,艾伯维始终保持在第九位,本次则进一步下降。即使考虑到修美乐专利到期的挑战,艾伯维仍只将其收入的最小比例用于研发,整个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仅为11.20%,为TOP 10药企中研发投入最低的成员。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