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245篇原创文章”

昨天我们追踪了我武生物,虽然我武的新产品黄花蒿滴剂在2021年上市了,让其脱离了“大单品”的标签,但就当下的收入情况而言,还是粉尘螨滴剂为主(不出意外2022年应该仍占比95%以上),他暂时还是一个大单品企业。

在医疗行业中,最著名的长牛大单品企业当属长春高新,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我武与高新的对比,看看我武未来可能达到的高度。

我武生物VS长春高新

我武生物的核心产品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脱敏产品,其粉尘螨滴剂和黄花蒿滴剂分别对应治疗国内最大的两大过敏原(致病率分别为59.0%、28.6%);长春高新的核心产品是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矮小症患者,但这里面更多却是超适应症用药,比如对子女有身高焦虑的家长,对健身等有变态追求的健身狂魔……

各自赛道的天花板

过敏性疾病是个长坡厚雪的大赛道,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们卫生意识提高,身处的环境越整洁,就越容易患过敏性疾病(过敏的本质是免疫系统未得到充分锻炼乱反应);而生长激素对应的矮小症发病率,本应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下滑,但由于存在超适应症用药,这个市场的空间也在不断往上走……

在过敏赛道里,我武的脱敏治疗算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疗法。如果我们在五六年前去医院,医生对这类产品还比较有顾虑,不是很敢推荐,基本都以激素、抗组胺药为代表的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脱敏治疗虽然在国内也发展十多年了,但渗透率一直不高,至今也就1%的样子。

但也因为有了十多年的观察,很多医生、患者逐渐认识到脱敏疗法是有用的,甚至2022年《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修订版还将脱敏治疗推荐为一线治疗方式,可以说,行业要开始从缓慢渗透逐步向快速渗透发展了。

在生长激素赛道,虽然市场教育很多年了,还存在不少超适应症用药,但整体渗透率也还是很低。根据相关券商的测算,在真正矮小症患者中,2022年预计渗透率也就在4%左右。

因此,站在脱敏疗法和生长激素渗透率的角度来看,两者空间都还十分广阔。

可以说,不论脱敏疗法还是生长激素,本身的坡都足够长,而且当下离天花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不过,两者的竞争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两者的竞赛格局

在脱敏治疗领域,我武生物可以说是独享整个市场,粉尘螨滴剂虽然还有两家竞争对手,但两家都是外企,价格不具备竞争力,两家上市的产品目前都是注射制剂,依从性也不如我武的舌下含服,因此,粉尘螨算是我武独享,黄花蒿更是独享。

这样的竞争格局使得国家即便想搞个集采也搞不起来,黄花蒿无法搞(独家),粉尘螨倒还有点搞的可能,只是面对集采,外资向来都不占优,叠加脱敏治疗目前也是自费领域,暂时问题不大。

而且由于行业太“小众”,也没见到什么新人入局,假设这几年才有企业开始布局,那也至少要等2030年后才有可能有相应产品上市,毕竟脱敏药物也是药物,研发周期也是以好几年甚至10年为单位,我武的黄花蒿光是从临床试验一期到上市就用了七年。

生长激素的竞争格局显然就不如脱敏治疗那么好了,目前有产品上市的企业就有四家。

虽然最赚钱的水针暂时只有高新和安科两家,长效针更是只有高新一家,但后续大部队都在路上,长效生长激素目前国内进度最快的有维异药业、天境生物、安科生物、厦门特宝,不排除未来还会有其他的企业通过引进海外产品杀入国内,事实上,维异药业和天境生物也正是这么干的。

站在竞争的角度看,我武生物所处的竞争格局会更优,也更不惧怕集采。

如此一看,仿佛我武生物会更好一点,但这其实对高新有点苛刻了,毕竟两者的营收、利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假设我武也发展到高新这么大的量级,让大家发现,我擦,原来脱敏治疗这么赚钱,估计也会有一大堆竞争对手杀进来。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看,我武有点像是十年前的长春高新……

最后附上市场对长春高新和我武生物2023-2024年净利润的一致预测:

我武生物为:4.16亿、4.98亿

长春高新为:59.41亿、74.13亿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