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涨40.20%、计算机涨37.91%、通信涨35.90%、电子涨20.58%……今年的TMT(科技、媒体、通信、电子)无疑是A股市场最靓的仔~~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TMT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1.5%。而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TMT四大天王传媒、计算机、通信、电子占据了今年涨幅榜前四名,其中传媒板块涨幅超过40%,高居首位。
对于TMT的大火,大家也都知道,ChatGPT带火了AI,而AI让TMT这几个行业在A股呼风唤雨,投资者直呼: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
昨天我说了二季度的隐藏主线之一有中药板块,有不少粉丝在后台问我:如果继续看好AI的话,是不是只能继续追高TMT了?
追高总是不对的,不过你要问我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是不是TMT,我一定说是,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因为在我看来,至少还有2个行业可以在人工智能的催化下大有作为。
当医疗器械插上AI的翅膀
其实当今年人工智能彻底出圈的时候,我就在想,医药细分行业有没有机会呢?当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个细分行业,一个是创新药,一个是医疗器械。
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可能医疗器械更能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和特点。
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领域话语权很高,尤其是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康复等。而且从2020年开始,市场上就已经诞生了相关的产品,比如影像辅助诊断产品、眼底疾病辅助诊断产品、生理参数分析测量设备等。
今年,人工智能热度效应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我认为是个利好,因为火了之后,大家会争相挖掘相关的发展机会和投资机会,TMT人尽皆知,但是医疗器械还没有被完全挖掘。
我知道的目前已经有大量相关产品处于研发和申报上市阶段,只要后续政策到位,市场环境温和,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带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国际舞台实现“弯道超车”也不是不可能,那么其中涌现的投资机会我认为只多不少。
反映到股市,其实今年医疗器械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医疗器械指数的走势看起来像过山车,不过3月下旬开始,医疗器械开始回暖了,今年也走出了N字行情,后续如果人工智能依然是主线,那么我认为医疗器械的投资机会是大家不能忽视的。
指数走出了N字行情,跟踪该指数的相关产品也在3月底开始受到了资金的青睐。就拿目前市场上跟踪该指数规模最大的ETF--医疗器械ETF(159883)来说,截止到昨天,这个ETF的最新规模是23.55亿元,而且目前这只ETF的日均成交额跟今年前三个月相比也有明显增加。
我一直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对于行业主题ETF来说,大家的优选一定是那些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而医疗器械ETF(159883)在这两方面都是佼佼者,场外的可以关注一下它的联接基金(A:013415 C:013416)。
当AI遇到金融,赋能or颠覆?
当人工智能带火了TMT之后,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AI+金融,这个组合很有看点,而且我认为这可能会助力金融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变革。
2023年3月以来,已经有多家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发布了相关的AI大模型。比如:
彭博在不久前发布了支持金融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的BloombergGPT;
农业银行推出了ChatGPT的大模型应用ChatABC;
宇宙行工商银行发布了基于昇腾AI的金融行业通用模型等等。
AI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什么?如果只看应用端的话,AI在银行、保险、资管、投研、投顾等多个细分领域都能起到降本增效的功能。
比如,在银行领域,AI模型可以用在信贷风险管理、智能获客和产品识别,通过提升银行的数据洞察理解能力,来更好地识别客户需求以及评估客户信用风险;在投顾领域,AI模型不仅能帮助全方位分析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还能提供自动化的投资建议,就像同花顺应用LLM来构造合规、准确的投顾助手;在证券领域,券商机构可以通过AI与人力的协作提升服务效率,从而降低人员配置需求及节约券商管理费用开支。
所以,对于金融行业来说,AI不仅是催化剂,更像是打开金融行情的“潘多拉魔盒”,我也统计了一下目前市场上证券和银行相关的ETF,按照规模大小选择了6只,我认为这些ETF可能比较适合想要通过指数基金布局金融板块的小伙伴。
总之一句话,AI不仅仅只属于TMT,ChatGPT深入各行各业也不是一句玩笑话,如果大家只盯着TMT看,甚至冒着风险追高,可能会错失其它领域的投资机会,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