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观点认为,“固收+”的出现,是因为低利率环境下固收类产品不好做,所以才做“固收+”增加收益,但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固收资产的风险来源太过单一。

纯固收产品同时承担了久期风险和信用风险,这些风险存在同质化。信用风险往往会转化为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风险与久期风险又有极大的相关性,所以纯固收产品无法很好平滑自身净值的波动,也就无法持续满足投资者对绝对收益的诉求。去年11月债市表现引发的震荡其实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这才就有了“固收+”发挥的余地。


在固收之外,加上一些收益更高,相关性低,甚至能够降低组合波动的资产,从长期看对组合收益有一定增厚,持有人体验也会得到改善。

比如,我们知道股票和债券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负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市场环境,构建合理的股债比例,从而实现“固收+”长期绝对收益的目标。当然,如果市场环境不好,“固收+”产品不可避免也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这点需要投资者客观、理性看待“固收+”产品。

我们说“固收+”可能未来是居民理财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希望实现长期绝对收益这样一个目标,那么“固收+”产品应该如何去做投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产品背后资金自身的投资约束,制定相匹配的负债久期策略和风险收益特征,然后再去决定与之适合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

比方说我所管理的$国海证券安盈债券A(OTCFUND|970130)$就是根据我们背后资金的负债久期、回撤、波动以及期望收益等因素,动态调整资产配比。

首先,我们每日开放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会比较高,因此信用债组合部分久期不会太长,而且对资质的要求就非常高。

其次,我们注重绝对收益因此“+”部分的资产最大回撤,最好不超过一段时期内的债券票息加上部分的前期收益,在此基础上构建资产配比。

这里我用一个简化的例子来解释就是,假设组合里债券持仓一个季度内票息收益是1个点(1%),股票与可转债10%止损的话,那理论上这部分“+”的仓位不会超过10%。

当然,我们会结合对当下市场的认知和判断,进行主动的调整或中枢偏离的调整。当我们决定了大类资产配置比例以后,才开始进入暴露风险或者寻找的阶段,这才是真正考验投资经理各类资产投资能力的时候。这时候投资经理需要根据自己对基本面的分析、各类资产间的比价、定价理论和周期位置等去择时或主观判断如何配置。

最后,就是通过选择具体的投资标的,来最终实现我们的资产配置,并且努力发掘拥有超额收益的个股或者债券来进一步增加组合收益。

以上这三点,我认为任何一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每一点都做好了才能给持有人带来好的体验和回报,从而共同实现长期绝对收益的目标。
$国海证券安盈债券A(OTCFUND|970130)$

$国海证券安盈债券C(OTCFUND|97013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