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常常会有一种印象:基金经理每天不停地读财报,看研报,听路演,实地调研,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那么他们一定是更具信息优势的。因此大家也都希望能够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所以现如今500人微信群多如牛毛,信息传递的速度远超很多年前。

但是,我们经常发现获取了很多信息之后,似乎投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那么,是不是有些东西我们知道的还是太晚,太少?

证券行业,本质上是个信息行业。对于信息的掌握,分析,理解以及应对,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同投资人之间的收益差异。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去思考市场是否有效的理论,单单是从信息获取这一维度来分析,事实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其实公募基金之所以需要不断获取消化信息,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每一个组合都必须有足够多的证券数量。以股票为例,对于单只股票,即使再看好,最多也只能买将近10个百分点。一个权益型基金普通的组合,往往都要有几十个股票。那么对于这些个股进行持续跟踪和调整,自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A股市场还有一个不同于全球多数市场的特点,就是市场的主线逻辑每隔几年就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几年前在品酒专家指导下悉心区别各种白酒香型的机构投资人们,在排名机制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接连将精力转换到动力电池内部各种原材料的细分知识,乃至今天人工智能的算力算法数据,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海外的市场多半都是由机构主导,而这些机构其实面临的环境总体要相对简单一些。对于很多重点公司,经过细致研究掌握了基本面之后的很多年,只需要持续跟踪就好。事实上,海外机构也的确不怎么关心所谓排名问题。

对于普通投资人,其实并不需要考虑上述这么多。

投资中需要真正想明白的重要事项,其实非常之少。我们日常对于大量信息的追逐与消化,耗散了我们很多的精力;而基于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所做的交易,多半是无效的。在所谓“经验累积”和“知识累积”的过程中,反而错过了对于大的机会的把握。

市场能够给我们足以达成自己投资目标的趋势性机会是非常珍贵的。比如2005年底的A股,2012年底的创业板,量化宽松实施后的美股。在较为确定的行情中,持有核心标的或者宽基指数,往往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很可惜的是,这些真正有价值的机会,有许多在不断的信息干扰中被我们浪费掉了。

没有排名和业绩压力拖累,更有时间聚焦真正重要的问题,不被过量的信息所淹没,或许才是普通投资人的真正优势之一。

$中银全球策略(OTCFUND|163813)$$中银港股通优势成长股票(OTCFUND|010204)$

#AI大崩盘,GPT行情结束了?##游戏、传媒还能火多久?##机构:A股有望企稳反弹##算力基础设施赛道火热##利好频出,6G板块走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