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巴菲特有句名言:“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近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风格快速切换:2018年熊市,2019年普涨,2020年成长牛,2021年能源牛,再到2022年的熊市。

当市场上涨时,基金公司都是聪明投资人;但随着市场风云变幻,2022年股债双双暴跌之后,谁在裸泳,谁还能屹立潮头?

以评选标准严格和奖项稀少而闻名的晨星奖,近日揭晓2023年度基金奖榜单。

历时19个春秋,穿越几轮牛熊后的晨星奖,获奖机构及产品所代表的基金行业大趋势也呼之欲出:平台型的头部基金公司成为晨星奖的“霸榜专业户”,并且头部公司有股债齐飞、固收和权益全方位发力的趋势。

平台型公司“马太效应”

年度晨星基金奖(中国)有5类基金产品:股票型、混合型、积极债券型、普通债券型、纯债型。每类基金只有一个获奖者。记者根据历年入围晨星奖数据梳理发现,晨星奖已形成了“马太效应”,尤其是平台型基金公司表现突出。

公开资料显示,晨星(中国)自2004年起颁布年度基金奖至今,在过往的十九年里,一共发出260项提名、87座奖杯。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头部基金公司是入围晨星奖的长期“专业户”。

以本届为例,入围的13只基金来自9家公募机构,具体包括:工银瑞信(3个提名),富国基金(2个提名),万家基金(2个提名),交银施罗德、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各1个提名。

最终5只基金摘得奖牌。其中,最大赢家是工银瑞信基金,独占两席,并且是“股票型基金奖”和“纯债型基金奖”双丰收。另外3家基金公司瓜分了其它3项大奖:广发睿毅获“混合型基金奖”;富国稳健增强获“积极债券型基金奖”;招商产业债获“普通债券型基金奖”。

工银瑞信、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均是2004年-2023年的19年间累计入围晨星奖提名最多的TOP10。

此外,累计入围晨星奖提名TOP10的还有一批头部基金公司,包括易方达、嘉实、华夏、华安、南方、大成、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头部基金公司选择了平台型发展路径,这也是头部基金公司近年的一大发展趋势。

以本届晨星奖最大赢家工银瑞信为例,它成为2023年度评选中唯一有3只产品获得提名的基金公司,同时在5只获奖基金中独占两席。并且,获奖的这两只产品类型分属股票型和债券型,股债双获奖。

从近十年晨星基金奖获奖数据来看,仅有2022年度易方达基金也是股债双获奖的,足见银行系头部公司工银瑞信实力已是不容小觑。

这已是工银瑞信基金连续3年,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的17年中,累计12次入围提名(包括10次固收类提名+2次权益类提名),产品入围次数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六,在2005年以后成立的基金公司中排名首位。

事实上,在公募行业,一年成功不难,但是长年保持佳绩却很难,尤其是在近年市场大震荡的大背景之下。历经多轮牛熊变迁,基金公司究竟凭什么“长跑”胜出?

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工银瑞信基金近年来在中长期基金业绩方面位列前茅,这与其作为业内领先的平台型基金管理公司,拥有“投研平台化”“投研一体化”“人才梯队完善”等三方面优势有关,它们为产品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来看,在“投研平台化”方面,工银瑞信建立投资决策体系,通过发挥投研队伍的集体智慧、加强资源共享,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推进“智能投研”“智能风控”的平台建设,提高投研资源共享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而在“投研一体化”方面,工银瑞信一直秉持“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的理念,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深度研究分析,并加强研究成果向投资转化,为公司各类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重要的“人才梯队”方面,基于公募基金“轻资本、重智力”的特点,人才是工银瑞信的“第一资源”,其“长效培养”和“传帮带”机制,在业内颇为突出。工银瑞信投资人员平均拥有12.7年的从业经验,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例超过5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股债齐飞趋势

头部平台型基金公司还呈现出股债齐飞、固收和权益全面发展的趋势,头部基金公司大多都在追求股债双优的多资产配置能力。

入围晨星奖提名最多的TOP10基金公司中,除了并列第十名的交银施罗德和兴证全球之外,其余基金公司皆是既有固收类,也有权益类产品入围。这意味着,这些头部基金公司均是“权益和固收”全面发力。

比如本届大赢家工银瑞信获奖产品就覆盖了固收、权益两大类别,去年易方达亦是股债双收,这在近十年晨星基金奖获奖上看,都是不多见的,是近两年才出现的现象,可见头部平台领先公司“股债齐飞”已成为趋势。

以工银瑞信为例,据海通证券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显示,截至2022年末,在五年中长期绝对收益业绩方面,工银瑞信是全市场唯一同时上榜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和固收类大型基金公司前三的公司。

工银瑞信作为“银行系”公募老大,其固收投资能力极强,已连续三年都有固收基金获得晨星年度基金奖提名,且自2013年以来旗下固收产品10度入围晨星提名榜单,这一数据在各大基金公司的固收产品晨星奖提名中,也是数一数二。

其中,本次获得“2023年度纯债型基金奖”的工银纯债债券,是工银瑞信旗下运作已近9年的绩优长跑基金。

继2022年获得晨星奖提名之后,该基金今年终于摘奖。该基金2019年底以来由谷衡和张略钊共同管理,以信用债配置为主,结合利率债的中长期波段操作。

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工银纯债债券A累计回报率51.71%,跑赢业绩基准6.44%。除2017年外,其他年份均实现正回报。近二年、三年均位居晨星同类前5%,近五年排名同类前十,获得晨星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评级。

此外,本次获“积极债券型基金”提名的工银双利债券,为市场上较知名的“固收+”基金,也是晨星奖常客,已累计四次获得提名,并两度成功摘星。

该基金自2010年8月成立以来,一直由固收名将欧阳凯管理,近两年陆续增加了基金经理徐博文、李昱协助管理,进一步增强了基金的投资能力。12年来,工银双利债券为投资者创造了细水长流式的回报。截至2022年年末,工银双利债券A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达127.25%,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62.47%。

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工银双利债券A近五年、近七年、近十年均位居同类前1/5,累计回报率分别达33.95%、40.06%、102.78%。 

值得关注的是,工银瑞信除了在其擅长的固收投资上一直保持着辉煌战绩之外,近十年来在权益投资也屡有突破,表现不俗。

本次摘得“2023年度股票型基金”的工银创新动力股票,2022年末的规模为15.58亿元,自2019年2月起由杨鑫鑫接管。

杨鑫鑫有14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及近10年的公募投资管理经验。

根据晨星评价,工银创新动力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采用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为主的投资方法,在全市场范围内以好的价格买入好公司并坚持持有。组合构建层面,注重对行业和个股保持相对均衡配置,投资方法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做到知行合一,在完整牛熊周期中以远超同类平均的突出业绩,展示出了较为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力,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事实上,近年来,A股市场跌宕起伏,风格快速变换,权益投资要想做到持续的优秀并非易事。工银创新动力擅长以慢打快、以稳取胜,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优秀成绩,近3年的年化收益达13.91%。

最让市场惊讶的是,该基金近3年风险控制极优秀,最大回撤仅13.44%,这对于一只股票仓位长期保持在80%以上的基金来说,非常罕见。

特别是在熊市2022年,工银创新动力净值表现为抗跌,全年收益为-2.79%,在晨星大盘价值股票型基金中位列第1个百分位,最大回撤为-13.44%。与之相对,2022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为-20.46%,平均最大回撤为-30.30%。

风险偏好上,工银创新动力全年维持均衡布局,以稳健成长为主,辅以少量周期类公司。优选长期有竞争力的大型头部企业,倾向于低估值板块和相对热门板块综合配置。这使得其基金既有向上的弹性,也有向下的防御性,相对平衡。

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工银创新动力股票近三年、近五年业绩居同类前五,凭着这些业绩,该基金获得晨星三年期、五年期“双五星”评级。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平台型优势,工银瑞信在公募基金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记者获悉,采用此模式的新基金——工银领航三年持有混合已于近日获批,将于5月底面世。该基金以工银瑞信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投研体系为基石,优选四位业绩优秀、风格互补的实力型基金经理组成投资团队,力争通过团队化管理打造出长期稳定且可持续的投资回报。这是领先平台型基金公司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有益探索,本报将持续跟进。

$工银创新动力股票(OTCFUND|000893)$

$工银瑞信双利债券A(OTCFUND|485111)$

$工银添利债券A(OTCFUND|485107)$

风险提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或媒体观点,与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材料不构成本公司业务和产品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投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产品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