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雯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近日,国际金价连续创出历史新高,带动国内黄金股纷纷上涨。
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卖黄金起家的周六福正忙着冲击IPO 。不过,周六福的上市之路颇为坎坷,公司在4 年内三度闯关IPO 。
靠加盟模式一路狂飙猛进的周六福,已经搭建起一座“黄金帝国”。然而,周六福的主营业务收入不是来自卖黄金,而是来自“卖商标”。“躺赚”的周六福,第三次冲刺IPO 能顺利上岸吗?
一
放眼中国黄金珠宝江湖,周姓品牌比比皆是,例如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以及本文的主角周六福等,普通消费者几乎很难分清楚。
虽然都冠以“周”姓,但这些品牌之间仍存在不同之处。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的创始人都姓周,公司目前均已实现上市。其中,周大福算是这些品牌的“鼻祖”,当前市值接近1600 亿港元,周大生市值逼近200 亿元,周生生市值逾70 亿港元。
除了至今还未上市,周六福与上述品牌最大的区别是,周六福的实控人并不姓周,而是来自广东潮汕的一对李氏兄弟。或因如此,周六福常被吐槽为“碰瓷”,甚至被戏称为“山寨”。
周六福的故事,要从19 年前说起。据招股书显示,2004 年4 月,李伟蓬、陈创金共同出资100 万元设立了周六福有限,这便是周六福的起点。
2005 年3 月,陈创金将所持有的50% 股权转让给了李伟柱。至此,周六福成为李伟蓬和李伟柱兄弟二人的名下资产。
接下来的数年间,李氏兄弟二人多次对周六福进行增资扩股,先后引入多名投资者,其中包括多只私募投资基金,但周六福的控制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李氏兄弟的手中。
目前,李伟柱、李伟蓬兄弟二人通过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持有周六福94.11% 的股份。李氏兄弟一步步走到今天,逐步搭建起了一座“黄金帝国”。
因为与众多品牌名称相似,周六福经常陷入商标或者著作权纠纷当中。2015 年5 月,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将周六福送上了法庭,双方的案子打了多年。据招股书披露,周六福集团主要诉周六福商标侵权。
因为名字的缘故,周六福曾闹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2016 年,周六福在中国香港开出第一家门店,店铺位置正对着周大福,并邀请了知名港星刘嘉玲做开业嘉宾。
据媒体报道,刘嘉玲一开始还以为邀请她的是周大福或者六福珠宝,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周六福。随后,刘嘉玲打圆场称:“其实叫什么名不要紧,最重要的是生意兴隆。”
目前,周六福与知名演员蔡少芬之间还存在未决诉讼。2022 年9 月,蔡少芬起诉周六福,在双方合同到期后,周六福仍继续在互联网等媒介上使用相关广告策划,严重违约,请求法院判令:判令周六福立即停止使用带有原告肖像、签名的广告;判令周六福向原告支付超期使用费900 万元;判令周六福向原告支付律师费损失30 万元,以及诉讼费。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当下周六福涉及的司法案件多达568起,其中有390 起为侵害商标权纠纷,占比高达68.66% 。总体来看,案件多为周六福状告他人侵权,周六福身为被告的案件数量为67 起,案件金额为65.07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发审委在问询中也提到周六福的商标、品牌保护等问题,要求其说明主要商标的取得及使用情况、多起商标权纠纷的原因等。毫无疑问,大量商标权纠纷已经成为周六福IPO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
二
招股书显示,周六福集珠宝首饰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连锁销售、品牌运营为一体,主要运营“周六福”珠宝品牌,主要产品包括钻石镶嵌首饰、素金首饰和其他首饰。
在财务方面,2019 年至2022 年上半年,周六福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73 亿元、20.82 亿元、28.29 亿元、13.87 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3 亿元、3.86 亿元、4.29 亿元、3.02 亿元,公司业绩呈现波动状态。
令人玩味的是, 作为一家珠宝商,周六福的主营业务收入并不来源于销售黄金、钻石等珠宝产品,而是来源于加盟业务。仅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周六福不像卖黄金的,更像是“卖商标”的。
报告期各期,周六福的加盟业务收入分别占整体主营业务收入的82.05% 、66.77% 、57.45% 、46.07% ,加盟业务毛利分别占整体主营业务毛利的84.58% 、73.84% 、64.66% 、65.56% ,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重要地位。
而周六福向加盟商收取的服务费堪称“暴利收入”。在加盟模式下,周六福在报告期各期的服务费收入分别为3.09 亿元、3.21 亿元、4.76 亿元、3.56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17.28% 、24.05% 、30.59% 、57.76% ,比重逐年递增。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周六福向加盟商收取的服务费的毛利率分别为100.00%、99.33% 、99.87% 、99.97% ,其中特许经营费的毛利率均为100.00% 。这就意味着,周六福没有任何成本支出,轻轻松松“躺赚”一大笔。
与之相对应的,周六福的门店数量、尤其加盟店数量暴涨。2019 年至2022 年6 月末,周六福的加盟店数量分别为3446 家、3606 家、3694 家、3798 家,直营店数量分别为22 家、40 家、70 家、74 家。但是,周六福并没有给出详细的一二线、三四线门店数量情况。
周六福在招股书中表示,2016 年至2020 年间,利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空白,采取渠道下沉战略以抢占低线市场。笔者由此推测,周六福在前几年可能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进行规模扩张。
不过,看中低线市场的并非周六福一家。周大生自2018 年起开始实施“新城镇计划”,此后门店数量大幅增长,由2019 年初的3085 家增长至2022 年6 月末的5797 家。此外,老凤祥等品牌近年来也陆续加入下沉市场争夺战,周六福在三四线城市的竞争力或将被削弱。
在被竞争对手围攻的同时,周六福还遭遇成长瓶颈。报告期内, 周六福单店收入呈现波动下滑趋势, 其中加盟店店均收入分别为 57.50 万元、37.90 万元、42.62 万元、16.45 万元,直营店店均收入分别为189.01 万元、162.17 万元、184.50 万元、67.17 万元。
一般而言,加盟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加盟商的地域优势,加速品牌拓展效率,分散经营风险。但在天平的另一端,加盟模式很容易滋生品控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 年至2022 年的6 年间,周六福先后7 次登上质检黑榜,遭到上海、辽宁、山西等多个市场管理局等部门通报,甚至创造出“一年四上质检黑榜”的记录。
对此,周六福给出的解释是:加盟模式的经营管理主导权由加盟商自行把控,因经营自身利益造成的违规,纯属个人行为。作为品牌方,周六福把品控问题完全归咎于加盟商,这种行为难免有失偏颇。
在网络维权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周六福”出现多达770 条结果,其中大部分消费者投诉涉及产品质量问题、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缺斤少两等。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现象在互联网时代愈加明显。当前,口碑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推广的重要策略之一,企业口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周六福对品牌口碑似乎缺乏必要的维护,长此以往相当于“慢性自杀”。
三
实际上,周六福早就萌生了上市想法,也进行了多次尝试,只是结果不尽人意。
公开信息显示,早在2019年5月,周六福首次递表深交所主板,但因保荐机构和审计所双双卷入震惊A股的“康美案”,周六福的IPO项目被中止。
2020年9月,周六福更换了保荐机构,再度向深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并于同年12月更新招股书,但最终遭发审委否决,周六福第二次冲击IPO以失败告吹。
2022年7月,周六福再次披露招股书,申报深交所主板上市,上市未有进展。随着注册制落地,周六福第三次冲刺A股上市申报平移至深交所。也就是说,为了上市,周六福等了4年,至少三次冲击IPO了。
本次IPO,周六福拟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6000万股,公司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公开发行的新股不低于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10%。
周六福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本次拟投入募集资金额14亿元,主要募投项目为营销网络扩建项目、电商平台升级项目、品牌营销及门店综合能力提升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不过,周六福拟将IPO 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必要性,引发外界质疑。 周六福曾在此前的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存货规模较大给公司带来较大资金压力,影响了公司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提高。根据公司未来三年所需资金测算,公司尚需资金缺口较大。
据招股书显示,周六福的存货金额从2019 年的8.42 亿元增加到2022 年上半年的13.9 亿元。一方面是因为自营门店铺货,另一方面是由于金价上涨,导致存货本身价值增加。大量的资金和存货占用,一旦金价下跌,周六福将承受存货减值的风险。
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周六福拟将IPO 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周六福却在上市前夕进行大笔分红,此举引发监管层的关注。
具体来看,2020 年11 月,周六福现金分红超3 亿元,而周六福当年的归母净利润为3.86 亿元。2021 年12 月,周六福再度向全体股东共计派发现金股利超1.5 亿元。两次分红,周六福共计派发现金红利超4.5 亿元。
从持股比例来看,这4.5 亿元大部分都流入了周六福实控人李伟柱、李伟蓬兄弟二人的腰包。赶在IPO 前夕掏空“家底儿”,再上市“圈钱”补充流动资金,周六福的这波操作饱受非议。
重重考验之下,周六福本次冲击IPO 上市,能顺利上岸吗?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